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永别了武器》中的矛盾冲突_论永别了武器中的象征主义
 

《永别了武器》中的矛盾冲突_论永别了武器中的象征主义

发布时间:2019-07-17 04:06:04 影响了:

  摘 要:海明威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永别了武器》是其代表作之一,贯穿作品始终的矛盾冲突是表现虚无、毁灭、绝望和迷惘主题的典型手法。  关键词: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矛盾冲突
  《永别了武器》(旧译《战地春梦》)发表于1929年,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作品蕴涵着凝重无解的矛盾冲突,弥漫着灾难、毁灭、迷惘和绝望的气息,使得海明威籍此成为“迷惘的一代”这一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
  《永别了武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以战争与爱情为主线,吟唱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美国青年亨利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到意大利军队,担任救护队中尉,与担任志愿救护队队员的英国籍护士凯瑟琳相识。亨利在前线受伤后,被送到米兰,与凯瑟琳陷入了热恋。伤愈后亨利重返血肉横飞的前线,他意识到战争是用人的生命进行的残酷赌博,于是决意退出这场赌博,永远跟战争分手。他与凯瑟琳逃往瑞士,想在个人幸福的天地中忘掉血淋淋的战争,但凯瑟琳却又死于难产。
  理想与现实、生存与死亡、救赎与杀戮等凝重的矛盾冲突,自始至终都贯穿于作品之中,当所有的矛盾都归结一处时,毁灭与绝望的主题便表达出了作者对战争的否定与弃绝。对矛盾冲突的表现,或明或暗,或含蓄或激烈,但都与作品主题丝丝入扣、浑若天成。
  一、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促使主人公亨利对战争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年轻的亨利在政府和政客们的沙文主义宣传鼓动之下,抱着“神圣”、“光荣”的梦想,志愿来到欧洲,加入到了意大利的战争。但是,这种梦想如同晚夏的树叶,被战争的残酷蒙上愈来愈厚的尘埃,在硝烟中纷纷掉坠。
  “我们丢下战争不谈吧。”
  “那倒很困难。要丢也没地方丢它。”
  对战争的热衷洇入到亨利与凯瑟琳初次相见的对话之中,此时的享利仿佛成了战争的当然一员,他忠于职守,忙碌在前线的救护站之间,经常与战友们谈论着战争的话题,即使是他受伤送回后方,也不忘记让门房去购买报纸,“我打发门房去买报纸,凡是买得到的都买来。”
  亨利重返前线,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激化,进而促使了他性格的剧变。混乱无序的大败退,不仅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苦难充分展现出来,更把亨利这个来自美国的热血青年的热情彻底浇灭。
  “开枪的是意大利人,”我说。“不是德国人。”撤退途中,亨利最喜欢的朋友艾莫被意大利的狙击手打死。不仅如此,意大利宪兵仅仅因为 “讲意大利话,口音不准。”便收缴了亨利的武器,准备就地执行枪决。夜雨中,意大利宪兵一边抓人,一边登记军官身份,一边快速处决,这样的情形让亨利深刻地认清了战争的本质,毅然跳进了冰冷的河水。
  “愤怒在河里被洗掉了,任何义务责任也一同洗掉了。其实我的义务在宪兵伸手抓我衣领时就停止了。”
  逃亡路上,躲在军列的帐篷下面,亨利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愤恨。“你失掉了几辆救护车和人员,好比一个百货店的铺面巡视员,在火灾中损失了他那一部门的货色。不过没有保火险。你现在离开它了。你再也没有什么义务责任了。倘若百货店在火灾后枪毙巡视员,因为他讲话口音向来不纯正,那么百货店再开店复业时,就不能指望巡视员会回来,这是一定的。他们也许会另找职业;只要还有其他职业可找,只要警察抓不到他们。”
  自此亨利的理想在血腥残酷的战争现实中完全破灭,在逃亡的列车上,他便尝试着开始忘记战争。“拉剌蒂下了车,剩下我一个人,也乐得安静。我身边有报纸,但我不看,因为我不想知道战事。我要忘掉战争。我单独*和了。我觉得异常寂寞,所以车子到施特雷沙时,心中很高兴。”
  此时的享利已经忘掉战争,试图通过爱情来排解理想破灭后的绝望与空虚。此时的矛盾主线已经暗中发生了变化,理想与现实重新定位并指向了真挚的爱情。
  亨利对战争态度的变化,在其与凯瑟琳的重逢后表现得十分明了。
  “你要看报吗?你在医院时老是要报看。”
  “不,”我说。“现在我不看了。”
  此时的亨利对战争不想有任何关注,但战争的阴影却始终挥之不去。就在意大利警察要前来抓捕他的前夜,他带着爱人,冒着寒冷的雨雾,驾船逃离,来到了中立国瑞士。
  然而,瑞士那世外桃源般的幸福时光是那么短暂,同样是一个寒冷的雨夜,亨利的爱人凯瑟琳又死于难产,腹中的儿子也未能幸存。
  战争的理想破灭了,幸福的爱情毁灭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再一次达到了高潮,成为作品主题的最强音。
  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还伴随着生存与死亡的矛盾冲突,共同塑造着人物形象、凝炼着作品主题。
  生存与死亡的矛盾冲突,时淡时烈,烘托出战争的气息和战争的结局。战争是毁灭、是死亡,而作为志愿者出现在前线的亨利恰恰正是一位从战争的毁灭中谋求生存的使者,他在战场上的任务不是杀敌,而是求生,他担任的是救护车队的中尉,或者说是一名救护车的司机。更巧的是,他的爱人凯瑟琳也是一名志愿护士,也是一名从战争的毁灭中救人生存的天使。
  作为前线战士的生存而奋斗的一名外籍志愿者,亨利注定地卷入了生存与死亡的游戏之中。本应忙碌着救护工作的亨利却在敌人的炮火中身负重伤,本应开着救护车运送伤员的他却又被救护车运向后方,而躺在护救车中,他又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死亡的距离。上铺伤员流下了温热的血,直到血流成滴,那上铺的生命逝去。在大撤退的路上,为了启动陷入泥沼的救护车,亨利竟然向不服从命令的兵士开枪射击,此时的战场救护者与杀戮者融为一体,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战争对人性的泯灭。
  当亨利被意大利宪兵抓住时,亨利面对生存和死亡的决择,毅然选择了生存,逃离死亡的战场与爱人来到瑞士后,他们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幸福。“我们度着幸福的日子。我们度过了正月和二月,那年冬天天气非常好,我们生活得非常美满。偶尔有暖风吹来,短期间冰雪融解,空气中颇有春意……”
  但是,这对幸福的恋人仍然未能逃脱死亡的威胁,爱人难产,痛苦地挣扎在死亡线上,而出生的婴儿已经死了。坐在医院的走廊上,亨利突然迷失了生存的价值。“可怜的小孩子。我真希望自己也这样早闷死算了。不,我没有这么希望过。不过,早闷死了倒也爽快,免得现在要经历这长期的死的折磨。现在凯瑟琳要死了。这是你造成的。你死啦。你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你连学习的时间也没有。他们把你扔进棒球场去,告诉你一些规则,人家乘你一不在垒上就抓住你,即刻杀死你。或者无缘无故地杀死你,就像艾莫死去那样。或者使你患上梅毒,像雷那蒂那样。但是到末了总归会杀死你的。这一点是绝对靠得住的。你等着吧,他们迟早也会杀死你的。”
  刚刚出生的儿子死了,爱人也在一步步迈向死亡,当爱人凝成了石像,亨利的灵魂仿佛也死去了,只有肉身生存下来,在那寒冷的雨夜,他不知自己要走向何方。生存与死亡的冲突到此从对立走向了统一,死去的,仍然活着,活着的,仿佛已经死去。
  “好的,”凯瑟琳说。“我会夜夜来陪你的,”她说。她讲话非常吃力。
  “请你出去吧,”医生说。“你不可以讲话。”凯瑟琳对我眨眨眼,她脸色灰白。“我就在门外边,”我说。
  “别担心,亲爱的,”凯瑟琳说。“我一点也不害怕。人生只是一场卑鄙的骗局。”
  凯瑟琳同样也处在生存与死亡的游戏之中,她订婚八年、从小一起长大的男友死在战争之中,她不但没有远离战争,反而投身到前线做了一名志愿护士。前线的护士是把生存的希望带给士兵的天使,但她最终却为了爱情与亨利一起逃离了战争,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但命运仍然把她推向了死亡,刚出生的婴儿死了,她也走向死亡。面对死亡,她的最后一句话,“人生只是一场卑鄙的骗局”,表达了对虚伪、黑暗、邪恶的现实社会的弃绝,在她看来走出这卑鄙的骗局,也是一种解脱。
  生存与死亡的矛盾冲突,成功地塑造了人物的形象,烘托了主题,由于作者的出身和经历,作品对战争和伤亡的描写都极为真实细致,使得这一矛盾冲突极具震撼力。
  1918年,十九岁的海明威曾以意大利红十字会车队司机的身份,参加了首次世界大战,一周的前线生活,不仅让他深入到了战争的现实,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战争参与者,更给他留下了二百三十七处伤疤。而他的父亲是芝加哥郊区的名医,他的叔叔也曾经到中国行医。
  《永别了武器》成稿于1922年,但手稿被窃,海明威凭记忆重写此书,到1929年发表,这期间他经历了两次婚姻,与第一任妻子的幸福生活映在作品之中,成就了享利与凯瑟琳在瑞士的大段美好生活的描写。而他的第二任妻子难产,最终剖腹生子,这又使他对凯瑟琳难产至死亡时描写,极为真实。
  《永别了武器》从初稿到发表历时八年,这是海明威早期的代表作。文中激烈的矛盾冲突,体现了年轻的海明威对战争、对社会、对人生的迷惘、绝望和矛盾的心态。激烈多样的矛盾冲突、迭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的浪漫爱情以及引人注目的战争题材,使得这部作品引人入胜,曾多次被拍成影,成为西方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作者单位: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