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分析】心理性失语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分析】心理性失语

发布时间:2019-07-17 04:06:16 影响了:

  摘 要: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人作为交际主体却在表达中国特有文化时存在困难,这一现象被称为“中国文化失语症”。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文化失语”现象。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研究现状,然后从大学英语教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
  关键词:大学英语; 中国文化失语
  一、引言
  随着社会语言学的蓬勃发展,在外语教学中注重文化教学已成为了英语教学界的共识。同时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教学法的应用,也直接促进了文化教学的发展。语言教学不仅要关注语言本身即语言内因素,同时也应该关注语言外因素即和语言相关的文化因素。但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只强调目的语文化的教学,从而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从丛,2000)现象。
  二、对“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研究现状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许多学生在对西方文化滔滔不绝讲解的同时却在解释中国传统节日时感到捉襟见肘。甚至“由于缺乏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者在西方同行怀着敬意探询Confucianism/Taoism(儒/道)的真谛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顾左右而言他。”[1]“有的学生把‘中医’翻译成‘middle medicine’,将‘丝绸之路’译为‘The road to the West’,将‘人民代表大会’译为‘The meeting of people’represent’.
  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本土文化的渗透,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关于对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研究。饶素玉(2011)调查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中随机挑选的155名学生和53名英语教师的文化失语情况。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存在着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倾向于目的语文化教学而忽略了中国文化的教授;张为民等(2002)对126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使用英语转述中国特色文化话题的能力,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试者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本民族文化,即便是在可以接受的表述中还有较大部分的解释性意译[2]。郭龙(2010)对中国大学生和来华留学生进行“中国文化”英语教学的对比研究,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模式旨在找到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的途径。
  三、中国文化失语症产生的根源
  1.过分强调英语的学习
  英语在所有科目中开设的时间最长,从幼儿园一直延续到博士阶段,即使工作后还有各种英语考试。但是除了中文专业的学生,语文课几乎是到高考结束后就终止了。曾洪伟(2006)指出,在中国文化教育进入佳境之时,中国学生却被强行断掉了中国文化之奶。[3]
  2. 母语及母语文化的正、负迁移的不均衡性
  许多研究者认为外语学习中重要的干扰因素之一是母语和母语文化,所以对母语文化在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研究颇多。刘润清(1999)认为:“ 学习外语时,完全脱离母语是不可能的。语言之间有些普遍现象,不参考母语,不与母语对比,会造成莫大损失。” 充分了解母语和本族文化,是学习外语和培养交际能力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有效地排除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作用,充分发挥它的正迁移作用。
  3.大学英语教材中本土文化内容所占比例偏少
  克特茨和金(1999)指出:教材中的文化可以分为母语文化、目标语文化和国际目标语文化。长期以来.文化教学研究都集中在目的语文化的导入上,母语文化少有涉及,教师也很少加入中国文化的教学内容。于是,学生都热衷于了解西方文化,而对于自己的文化却非常淡漠,这样一个状况必然会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时出现“失语”。
  诚然,学生失语的原因还包括自身英语水平太差,英语教学大纲中中国文化教学涉及的不多,教材中包含的用英语表达的中国文化信息太少,英语教师的文化素质特别是中国文化素质一般,学生获得中国文化资源的途径过少等因素。
  四、结语
  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外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也是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东西方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教育,尽早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1).
  [2]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34-39.
  [3]吴淑琼.外语教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3).
  (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