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台湾同胞的"所思所想所要"_所思所想所做
 

台湾同胞的"所思所想所要"_所思所想所做

发布时间:2019-07-19 10:14:59 影响了:

台湾同胞的"所思所想所要"

刘 红

12/22/2005/16:24

华夏经纬网

社会主流意识是指在特定历史和社会背景下产生,在社会上广泛存在,社会主要群体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制约,并且作用于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政治行为的思想意识。充分认识台湾社会主流意识的内涵及意义,充分认识台湾主流意识中的合理成份,有利于掌握台湾社会的特征,有利于了解台湾同胞的“所思所想所要”,有利于缩短两岸在认知上的距离。作为台湾的主流意识,从内涵、作用和影响上看,分为以下五类。

祖 国 意 识

无论是史前文化时期,在台湾海峡海进海退阶段,从大陆沿海来到台湾的早期居民,还是来自福建和广东等省的移民,以及国共内战结束前后来到台湾的各省同胞,远离自己的故乡,定居在海外岛屿,曾经受到外国列强的威胁,经历过开发、建设台湾的艰辛和反击外国列强侵略的斗争,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成为基本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在日本侵占台湾50年间,在广大台湾同胞中,祖国意识突出的表现出来,集中体现为:一是对祖国的向往。面对民族危机,台湾同胞分外向往自己的祖国,丘逢甲等人出面成立抗日临时政权,表示对中央政府“恭奉正朔,遥作屏藩,气脉相通,无异中土”。反映了台湾同胞在清政府被迫割台后,依然把台湾自觉定位为中国一部分。“……台湾即使一时被日本所占有,总有一天会收复回来。汉民族一定会复兴起来建设自己的国家。老人们即使在梦中也坚信总有一天汉军会来解救台湾的。台湾人的心底,存在着‘汉’这个美丽又伟大的祖国”。二是维护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出于强烈的祖国意识,台湾同胞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当祖国大陆面临日寇全面侵略时,5万多名台湾同胞奔赴大陆,参加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台湾光复,日本人在台湾50年来苦心经营的‘皇民化’教育在一夜间就被推翻了”,从中辉映的是台湾同胞的中国心。两岸暂时分离后,台湾同胞殷切盼望结束两岸隔绝的日子,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即使在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势力的误导下,台湾同胞的祖国意识依然存在,并且以反对“台独”冒险、发展两岸交流、推动和平统一的方式表现出来。应该说在“自发的意识”中,祖国意识是最基本的意识,也是“台独”势力诬蔑、误导、异化最多的理念。

台 湾 意 识

从历史上看,台湾主要居民的故乡不一,来到台湾的时间不一,到达台湾后都把定居点当成第二故乡,具有很强的“本土意识”。主要表现为,一是开发台湾,闽省移民“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由南到北,由西及东,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大大加速了台湾整体开发的进程”。整个台湾地区,就是由闽粤移民一锹锹、一块块的开发出来的,这成为台湾意识产生的客观基础。二是爱惜台湾。无论是闽粤的第一代移民,还是后来赴台的民众,或是他们的后代,对于历经400多年的台湾的开发过程和艰辛,有着清楚的认识和明确的记忆,爱护台湾、建设台湾、珍惜台湾的心情由然而生,成为台湾意识产生的现实因素。三是宣传台湾。正是因为开发台湾的艰辛和爱惜台湾的心情,形成了台湾意识中的重要成份——宣传台湾,抓住机会,宣传台湾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成果。四是不忘故乡。作为移民社会的社会意识,既有出于对定居地的爱形成的“本土意识”,更有对隔海相望的家乡的爱形成的“故乡意识”,在“自发的台湾”意识中,台湾意识和祖国意识并不矛盾,台湾意识与“故乡意识”更是相互辉映。五是历史教训。经过50年的被割让和被殖民的经历,经过反侵略战争的提炼,台湾同胞更加强调台湾意识,要求祖国重视和肯定台湾地区的价值,要求尊重台湾同胞的愿望。

和 平 意 识

追求安定、企盼和平是台湾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台湾发展史上有三个重要阶段,一是台湾完成全面开发、开始资本主义萌芽、进入近化化阶段,是在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统一台湾后长达200年的和平环境中完成的。二是台湾经济开始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是在祖国大陆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提出的“一纲四目”的基础上,到70年代初期随着中美关系解冻,开始强调通过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平解放台湾建议,特别是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新方针、迎来事实上的海峡和平对峙之后实现的。在台湾发展史上,也有深刻的教训。一是在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去台湾后的前20年间,台湾当局的基本路线是反攻大陆。根据这一不切实际的总体目标,在对台湾海峡实施军事封锁的同时,准备反攻大陆,直到70年代初期才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项目建设,20年间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机会。二是在民进党当局执政后,推行“渐进台独”和“法理台独”,不断挑衅祖国大陆,恶化两岸关系,几近把两岸推向战争的边缘。民进党“台独挂帅”带来的战争威胁和社会动乱,导致面临发展瓶颈的台湾经济雪上加霜,失去了多少发展的机会。正是从现实教训中,台湾同胞意识到两岸和平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邀请中国国民党和亲民党代表团访问大陆,在达成的共识中,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两岸政党交流的共识,体现了台湾同胞的和平意识,反应了祖国大陆追求两岸和平的强烈愿望。

发 展 意 识

作为移民社会,本身具有很强的发展意识。特别是经过明清两朝的建设,台湾地区教育和文化水平较高和民众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观念也较许多省市开明,因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中国进入近代化后,台湾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较早,商品贸易起步快、规模大,近代化建设走在了各省市的前列。台湾建省之后,经济更有了飞速发展。首任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台湾,使当时的台湾基本形成以台北市为中心的北部经济中心、以台南为主体的米糖生产中心、以安平、高雄、淡水、基隆4个港口作为同大陆和其他地区经贸往来的枢纽;以近代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事业的建设为对内经建发展的重点等格局。台湾的近代化建设和取得的成就,强化了台湾同胞的发展意识。在日本侵占台湾后,开始把台湾作为日本进行太平洋战争和侵略中国的基地,大量掠夺台湾各种资源,台湾同胞在以各类方式进行抵制的同时,顽强不息、发展台湾实业。台塑集团的王永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养鹅哲学”。他以外表不堪食用的高丽菜喂养瘦弱的鹅、鹅居然会长得壮硕无比的例子,认为不是本身体质的关系,而是环境的关系。人只要给予适当的培养,就可以充分发挥才干。台湾光复后,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社会和经济得到极大改善,对此,社会上存在的发展意识起了很大的作用。发展意识是自发意识中最为活跃的成份。

民 主 意 识

民主意识是自发意识中最为深层的因素。台湾社会的民主意识比较流行,一是移民社会的性质决定的。移民大都是同一宗族或同一村落的志同道合者结伴而来,艰苦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导致个人单干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在生活方式、生产关系、劳动成果分配上,大都采用集体方式进行,以平均主义为原则,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养成了民主的习惯,民主意识比较好地沿续下来。二是对殖民统治的痛恨。日本侵占台湾50年间,在殖民当局的法西斯统治下,中国人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权利。“日本人将本国人称为内地人,是最高等级的;接下来是朝鲜人,称为半岛人;而台湾人则称为本岛人。”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同胞成为奴役对象,变成“三等公民、无权公民”,自然产生了反抗侵略、回归祖国、当家作主等民主意识,核心是要国家主权,是追求爱国民主。三是对专制统治的反思。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到台湾后实施专制统治,处于政治高压下的台湾同胞,社会上内蕴的民主理念越积越多,核心是要政治权利,是追求政治民主。同时,国民党当局从1950年开始的县市以下行政长官和民意代表选举,以及90年代初开始的“宪政改革”,促使民主呼声、民主意识越来越强。

主流意识的形成是与其历史、社会、文化、政治背景联在一起的。台湾基本是移民社会,共同的遭遇和命运把两岸连在一起,台湾同胞一直生活在中华文化氛围之中,上述主流意识可以说是自发产生。“自发的意识”贯穿于整个台湾社会发展过程,反应出大多数台湾同胞的基本立场和要求,成为台湾社会中最为积极的因素,成为制约“台独”进行政治冒险的重要力量,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推动了台湾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华夏经纬网专稿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