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如何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
 

如何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

发布时间:2019-08-04 09:42:40 影响了:

语言与文化 关于“文化” 一 关于“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自本世纪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 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都在努力地想从各自学科的角度,给文化下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 然而,迄今为止仍没获得一个公认的定义。据克罗门(Kroeber)和克勒克洪(Kluckhohn)在 1963 年出版 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评论》(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Concepts and Definitions)一 书中的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就有 150 个之多。可见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解所存 在的差异。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普遍都依照奥斯华尔特(Oswalt,1970)的“大写字母的文化”和“小写 字母的文化”这一区分来理解“文化”这一概念。也就是说,人们一般都将“文化”的概念分成广义和狭 义两类。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如生产 和交通工具、服饰、日用器具等。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前者指的是种种制度和理 论体系,如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有关这些制度的各种理论体系等;后者则指思维方式、宗 教信仰、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狭义的文化指的是人们的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关系等。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们通过他们的创造活动而形成的产物。文化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 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每一代人都继承原有的文化,同时又在不断扬弃和更新原有的文化,对社会文化的 发展作出贡献。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独特性,是民族差异的标志。各个民族由于地域、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经 济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的不同,其文化也具有各自的特点。例如,在受到 别人的赞扬时,根据操英语民族的文化,被赞扬的人应表示接受,以表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 的或所赞扬的事是值得赞扬的。然而,对中国人来说,受到别人赞扬时,通常要表示受之有愧,做得很不 够等等,而一般不能直接地接受赞扬,否则就意味着有骄傲自满情绪或缺乏教养。 由于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探求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倾 向性和侧重性。就外语教育语言学而言,对文化概念和范畴的界定需紧紧围绕目的语的特点,目的语教学 的特点,以及影响目的语学习、理解、交际的种种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要素来进行。这就是说,外语教育 语言学所研究的文化,相对来说是一种狭义文化。 二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早在本世纪 20 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Sapir)在他的《语 言》(Language)(1921)一书中就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语言学家帕尔默也曾在《现代语言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Linguistics)一书中提到“语 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1)语言是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语言具有文化的特点。首先,从 文化的内涵来看,它包括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方面。而语言正是人类在其进化的过程中创造出 1

来的一种精神财富,属文化的一部分,二者都为人类社会所特有。其次,正像文化一样,语言也不是生物 性的遗传,而是人们后天习得和学得的。再次,文化是全民族的共同财富,语言也是如此,它为全社会所 共有。 古德诺夫 (H. Good-enoygh) 《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 在 (Cultural-Anthropology andLinguistics) 一书中也明确地指出了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关系,他说:“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语 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2)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人 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等文化特征。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对父母两系 的兄弟姐妹的称谓这一语言表现形式上, 英语与汉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英语中仅有 uncle 和 aunt 两个词, 而在汉语中,伯、叔、姑、舅、姨秩序井然,不得混一。汉语中对父母的兄弟姐妹的这一复杂的称谓体系 正反映了中国人的宗族观念和宗法文化的特点。 3)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它们之间的这种双向关系可以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作为 文化的传播工具这两个方面来加以认识。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文化的构成又离不开思维(精神文化是思维的直接产物,物质文化是思维的 间接产物)。作为思维的工具,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思维的方式、范围和深度。然而,当思维 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语言形式不能满足其需要或阻碍其发展时,人们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改造思维工具, 促使语言发生变化。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思维又影响和制约着语言。 文化的生命力在干传播。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自然对文化的传播有着极大的制约作用,是文 化得以生存的力量。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的传播,尤其是异族文化的传播,语言中又会出现一些新的词语、 新的表达方式,这样文化又影响和制约了语言。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交际活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的研究,从 50 年代开始,在美国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1959 年,随着霍尔(E.T.Hall)《无声的语 言》(The Silent Language)一书的出版,跨文化交际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这门新兴的 学科便确立了其学科的地位。 跨文化交际学除研究文化和交际的定义与特征以及文化与交际的关系之外,还着重研究干扰交际的 文化因素。这些因素至少包括(胡文仲,1994):1)语言方面的,如词语的文化内涵、篇章结构、逻辑思 维以及翻译等值等方面;2)非语言手段,如手势、身势、服饰、音调高低、微笑、沉默、对时间与空间的 不同观念等;3)社交准则,即人们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各种规则以及某些风俗习惯;4)社会组织,即家庭 中各成员的关系、同事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5)价值观念,如人与自然的关系、宗教观念、道德标准 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等。 三 语言的使用与文化背景因素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因此,人的一切行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文化模式的制 约,言语交际行为也不例外。格拉斯通(Gladstone,1972)也曾指出过:“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或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其他成分的媒介。我们从小学会的语言不仅为我们 提供了交际的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它制约着我们交际的类型和方式。”由此可见,不同的语言因其文化 背景的不同,在使用上自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相识的人见面打招呼时,操汉语的人一般可以根据 对方的具体状况即景即情地问话:吃饭前后可用“吃了吗?”路上相遇可问“去哪儿?”对方在看书时则 可说“在看书啊?”或“看什么书啊?”等等。而英美人则通常说一句 Hi,Hello 之类的问候语即可。又 2

如在实施“邀请”这一言语行为时,文化背景的不同对语言的使用也有很大的影响。根据贾玉新的描述, 在美国文化中,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些活动等于借用别人的时间,因此对别人的时间安排要充分尊重, 所涉及的时间则是双方协同的结果。这种文化观念在语言使用上体现为“邀请”是一个围绕着“时间”进 行协同的过程,例如: S:I"d really like to make a date with you to have lunch and talk things over. A:Fine,when are you free? S:How about Monday? A:I"m trying not to come in Monday. S:Okay,but it has to be after one. A:Okey,I don"t teach on Thursday. S:One-fifteen? A:Fine.I"ll write it down. S:Good.We have a lot to catch up on. (W.Nessa,1989,Perspective,P.121) 而在中国文化中,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种活动等一般被认为是牺牲自己的时间或给别人一个面子。 被邀请者把“邀请”看作是一种荣誉。时间通常不是由双方协商来定,而是由主人一方来确定。这一文化 特征反映在语言使用上便是交谈双方尽量说一些程式化的客套话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