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点亮学生的心灵之光|点亮心灵之光
 

点亮学生的心灵之光|点亮心灵之光

发布时间:2018-12-24 09:46:51 影响了:

  如何点亮学生的心灵之光,让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路上一路走好,是每名优秀的声乐启蒙教师首要解决的一个难题。作为一名声乐启蒙教师,他(她)的声乐理念甚至一言一行将会直接影响到他(她)的学生:既可以使学生立下终生从事歌唱艺术的鸿鹄之志,也可能将一个优秀的声乐人才拒之门外。那么如何点亮学生的心灵之光,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声乐启蒙教师呢?
  
  一、 声乐启蒙教师应在正确声音理念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具备一副灵敏的耳朵
  
  “作为声乐学习者,怎样才能自觉地从音乐出发,唱出很自然又好听的歌声,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副灵敏的耳朵。”声乐大师黎信昌如是说。当声乐老师第一要紧的是要有一副反映灵敏的耳朵,同时还要训练学生具备一副灵敏的耳朵。老师没有好的听觉是不可能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的。没有正确的判断,也就不会有好的、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问题的有效办法。学生没有灵敏的耳朵就无法树立正确的声乐理念,无法辨别自己声音的好坏,他人声音的正误。音乐是听觉艺术,歌唱也是听觉艺术,从事这项专业工作的人员耳朵里有没有分辨歌声的标准,对细微的变化之好坏、对错,能不能分辨,是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在正确声音理念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具备一副良好的、能辨别是非的耳朵。首先,声乐教师自己应有正确的声音概念――即声音理念。俗话说的好,身正影才不斜。我将它改为声正音才不斜。只有老师自己用正确的声音理念去引导学生,学生的声音理念才会少走歪路。其次,建议学生多听名家的演唱,在听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正确的声音理念,练就一副好的耳朵。第三,在上课期间建议学生通过MP3、MP4或录音机对老师所授内容进行录音,课后细加琢磨,从而形成一副灵敏的耳朵。学生的自我感觉与实际效果的统一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是一个重要而又繁杂的问题,也是一个难以协调统一的客观现实问题。著名的歌唱家米康潘纳说,许多人对于自己的声音,常常是受自己耳朵的欺骗。伊・威康斯也曾说过:当我的喉咙(感觉)处于最良好的状态时,可唱片却反映了使人感到羞愧的声音。所以,笔者认为,在正确的声音理念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具备一副良好的耳朵是尤为重要的。
  
  二、 从轻松的呼吸状态入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
  
  呼吸是歌唱的生命。没有气息的依托,歌唱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说: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学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观的文艺高峰的第一步。许多初学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把气息看得过于神圣或过于深奥,在开口唱歌之前往往猛吸满满的一肚子的气,导致所发出的声音又僵又紧。或者还没吸气进就把肩膀抬了起来,致使所发的声音又虚又暗。究竟什么样的呼吸状态为最佳状态呢?我们应从轻松的呼吸状态入手,打开喉咙,胸部上提,同时腹部下沉,就像我们睡觉的呼吸或像婴儿的呼吸一样,没有任何负担,保持住气息自然地歌唱,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第一,主张在张嘴打开喉咙的一刹那,起音点在胸腔上歌唱。第二,让学生用“闻花香”的方式,闭上眼睛想象突然有一盆茉莉花或玫瑰花置于面前的那种打开的、气入肺腑的“轻轻吸气”的感觉与轻松状态。第三、体会睡觉刚醒来时的那种呼吸状态(那种状态就是我们能记住的最佳呼吸状态,刚醒时人有清醒的头脑,且还处于平稳无负担的呼吸状态),可以在保持那种状态的情况下练习朗诵。每天坚持这样的练习就能够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
  
  三、 巧用比喻、幽默的教学语言,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
  
  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说,在上课的时候一般都处于紧张、好奇的状态,他们就像一张白纸,而教师犹如一名画师。那么,最后能否用你的丹青描绘一幅妙图,就全凭老师的一双巧手了。声乐课的开设不像语文数学每天都有,一般是一周一节或一周两节,相对于一周多节的文化课来说是少之又少的了;学生有时不能按时练习,以至于在上课时早已把老师上节课所传授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紧张而尴尬的氛围笼罩着课堂,这样上课往往达不到老师和学生所期望的教学效果。因此巧用比喻、幽默的语言即可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又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针对于气息的支点问题,笔者曾用过鼓棰和鼓面的比喻,如气息是鼓棰,丹田是鼓面,我们要让声音唱得饱满,就得让气息这根鼓棰直接敲打在鼓面上……
  
  四、多用朗诵,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稳步提高学习效率
  
  讲话和歌唱的功能是同一的,是由同一个生理机能发出的,它们是同一个声音现象。讲话的声音是歌唱和歌声的实质性因素,其本质只是带音乐节奏的说话。没有正确的讲话发音,就没有正确的歌唱存在。对于初学者来说,“朗诵”的方式是他们更易于接受的一种训练方法(朗诵相对于歌唱来说在直觉上会显得容易些,在表达方式和抒发情感上更容易产生成就感)。声乐副教授陈磊针对于初学者就建议学生在学唱一首新歌之前先带着气息,跟着歌曲的节奏朗诵歌词,直到朗诵效果达到他的要求,才让学生开口唱歌,这样既避免了学生高喊怪叫的毛病,保护了嗓子,又会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可以在带着气息的前提下,从以下几个步骤对学生进行训练:第一,从一个字开始训练,从一字一拍到一字多拍,一个字训练成功后,再达到二字一拍,三字一拍等。第二,根据歌谱要求划拍朗诵。第三,把歌词所要表达的感情融入其中达到歌唱效果的朗诵目的。比如在《花非花》的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读一个“花”字,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从一字一拍开始,然后再做到一字二拍、一字三拍,一字四拍……然后再要求学生根据歌谱要求划拍训练,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己收集《花非花》的有关资料,写出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到再会课的时,有感情地按歌谱要求进行朗诵,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加以引导,达到要求后再让学生开口演唱。学生在唱此曲时就显得很轻松了,笔者也感到了无比地从容。
  曾经听到这么一个故事:一位作曲家临死前,举起颤抖的手指着剧场的天幕,留下最后一句话:“看,光是从那儿来的!”光从哪儿来,光从心灵的天空来,从孩子们求知的双眸中来!作为声乐启蒙教师,如何用我们自己的心去引导学生找到他们的心灵之光,从而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少走弯路,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晓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