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心灵的话语】写给埋怨父母的句子
 

【心灵的话语】写给埋怨父母的句子

发布时间:2018-12-27 04:21:51 影响了:

  [摘要]写意性是中国艺术的精髓,是传统艺术的精华,传神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本质,是古今艺术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本文对武艺绘画作品的写意性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武艺绘画作品;写意性;内在精神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2-0095-02
  
  写意性是中国画的灵魂,也是中国艺术的宗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没有用“形象”一词表述艺术对象,而是用“意象”一词强调主体的精神性表达,重在表意;并非只停留于对客体的直观表达,不是讲“画意”,而是论“写意”。“写”带有更强的书写性和描述性意味,扬雄在《法言•问神》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写”强化了绘画者的思想感情自笔端由内心自然流淌的意味。“意”则是艺术家根本的内在精神,所包含的内容不仅是艺术家对自然万物内在精神的领悟,更是对自我的进一步认识与完善,也是画者那种俯仰自得、悠然自乐的人生境界的体现,即中国艺术所强调的“天人合一”的艺术意境,是即景会心、触景生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惟意所适。”强调“意”的主导,是主体的心灵感受决定一切,并通过笔气墨韵予以表现。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倡导的正是表达这不可见却可感的内心之情――“意”。
  写意性这一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仍然是当代中国艺术家所孜孜以求的,武艺就是其中之一。《辽东组画》是艺术家武艺当年读研究生时的毕业创作,当时一位老人的葬礼让他感触颇深,由此引起了他的创作灵感。画作没有丝毫的虚张声势,画面是随心的、朴素的。他自己是这样记述当时的状态的:“1992年10月下旬,为了完成研究生毕业创作,我来到了辽宁东部的南芬,村东一位老人的葬礼激发了我的创作冲动和表现欲望。老人的葬礼是在清晨,我随着人流来到村外。当时还没到冬季,这一天却飘起了雪花,老人的亲人们的哭声与纷飞的雪花一起在山谷中回旋、飘荡……只有面对死亡,才能让人感到实实在在的生。”当时他在笔记中写道:“这批作品都是在没有草图的情况下,在当地一举完成的。我喜欢这种方式,它能够使我尽可能全身心地和现实融合,而且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画面中最有生气的、最具活力的部分,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画面采取了向外伸展的构图,这同我的精神世界是相吻合的……我无法将画面中某个人或场景独立出来,而它们甚至包括我,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笔墨的整体,更是一个精神的整体。”
  这段话与他的作品真实地记录了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其实也是一段心路历程。源自内心的感动是真实的,武艺不是为笔墨而画笔墨,而是强调直觉,强调特定情感下流露出来的与其相应的笔墨语言,是性情所致。这也正是中国艺术写意性的体现,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仅强调有感而发,更注重真实的、个性的抒发情感。
  武艺的作品在当代中国画坛颇具特色,多以组画形式出现,作品表现的是他对不同时期生活的感受,注重对当下状态的捕捉,并围绕此种状态产生新感受,不拘一格地对语言形式作进一步探索,将思想意识的连续性纳入潜意识,而不是仅限于画面的外在形式。他的画面追求一定品位之上的个性释放,很有自行其道的意味。不论是国画中的人物、山水、工笔或写意,还是油画里的人物与静物,都给人以不拘成法、无拘无束、重情绪、重表意的感觉。他把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理念和技巧综合起来,运用灵活,自成天然。中央美院副院长范迪安先生认为:“可以把武艺的画称为‘现代逸品’。在画坛为人所重的是他90年代中期之后的表现,从《鲁美组画》到《夏日组画》,一路过来,他的画愈发显露出一种轻松与随意。与已有的传统形式远去,与自己的心性贴近。”《鲁美组画》是武艺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在很随意的状态下完成的,可以说为了表现自己当时的心态和感受,他动用了手边所有的工具材料,对艺术语言做了较多的探索,远远超出了中国画的笔墨范畴。它是艺术家心性的自然流露,是意趣的融贯、心灵的抒发。《夏日组画》是武艺作品的又一个主题,源自夏日的寂寞孤独。北京夏天的炎热,促使画家想远离喧嚣,去郊外寻找一份难得的清静,他将白色丙烯调入墨中,生出了丰富的灰色调。他把墨色控制在灰色的、亚光的色域之内,就好像男中音控制了高与低两端音阶;把谋求墨色的丰富性限制在有限的区域里,大面积地平涂黑色、灰色,力求平面化、单纯化,追求一种天然与淳朴。画中的形任意地落在画面随意之处,有时候向边缘发展,呈零散之状,与这种造型相关的,也是更重要的,是他的笔墨趣味,加上他那散淡的、率意的笔法,构筑出一个平面化甚至有“解构”意味的图景。这样的表现方式与静物题材在传统中国画中无法找到,但这种方式、这种尝试却是画家时下心态的需要。
  对于认识传统、学习传统,武艺有他自己的见解。他说:“对传统的理解是当代艺术家遇到的一个较为关键的问题。感受传统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现实和未来,因为东西方艺术的最高点实质上是相通的。有些人舍不得花时间去感受和关注、研究传统,认为这样不会马上见效,原因是浮躁。”他所说的“最高点”实质上就是传统艺术精神。艺术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而不是简单地临摹几张画就可以认识传统,学习传统绘画陈式,无视当代生活,不能说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千百年来,中国古代画家从未脱离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但是学习不应当是固守,不能继承传统文化艺术精神而有所创新,当然就不能促使传统艺术的发展。正是由于武艺身上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及其对艺术本质的深入思考,促使他不断关注身边的生活,把寻找内心真实感受与自然地流露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因此,他不想把自己固定在一个理性选择的模式中创作,重复某种程式,这有悖于他的艺术思想。也正是这种内心需求,使他在作画时能够不拘一格地运用各种语言自由表达心声,这正是对写意性质的把握。写意性是中国艺术寻求认识与表达精神的产物,对它的深刻理解,为武艺的艺术开辟了广阔的天空。范迪安先生说:“武艺的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那种无‘法’可拘的用笔。他甚至把用笔的感觉降到‘法’的零点。若按传统笔法衡量,其中有很多错笔。但水墨的语言就是允许有修养和有感觉的‘错’,在‘法’上的错可以变为‘意’上的对。武艺作品‘逸品’的特征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的表意笔墨,这是承传中的创造。”
  近年来,武艺所作的 《马坡组画》等作品,大都表现高耸的山峰,山峰很浑圆,山下有洞,洞中有一节节的列车,有的洞很小,把列车包围得很紧,火车就在这洞中穿来窜去,进进出出,一派快乐场面。桥下楔形、短而粗的轮船在有很多水的桥洞中上上下下忙着,还有很多女人拿着鲜花站在墙头跳舞,穿得很少但表情愉悦,开口大笑。武艺画中的景象有些超现实的味道,把现实生活中不相干的事嫁接到了一块,创造了一个新奇的新世界,像童话一般。画面很干净,没有特意制造气氛,像古玉,像宋瓷,显得沉稳大气,静穆中透着灵气。在西方大画家的画作中也能看到这种气息,像伦勃朗、莫兰迪都有这种气质,这是一种大家气质。高古的气息在画中流淌,同时,又显得轻松愉快,里面有幽默和快乐。一古一新,是继承中的创新。
  武艺的画很单纯,有些像儿童画和民间艺术画,处处透出朴素。但其又不同于儿童画,他的造型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用笔都很讲究,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理性思考,造型和线条也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线条在拙朴中透着劲健,是情感的浓缩。 他的画面“空”却不简单,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平淡中有真味,其中有他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人生的思考,看似平淡却“意”味悠长。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第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2]彭吉象.中国艺术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申少君.当代水墨人物画家创意手稿[M].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