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强台风救灾复产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台风救灾宣传报道]
 

强台风救灾复产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台风救灾宣传报道]

发布时间:2018-12-25 04:14:39 影响了:

  摘 要:新闻的价值在于创新,活力在于持久。对突发性重大灾难事件,应有充足思想准备和策略应对,要做好在特殊时期进行特殊事态工作流程的预案准备。苍南县广播电视台在长期的抗台风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宣传报道理念和采编机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做到宣传统一指挥,人员统一调度,设备统一保障,后勤统一协调,变被动应付灾害报道为早介入,早策划,“抢”字当先,使抗台救灾等突发性新闻的空间得到不断拓展,时效强,声势大,分量重,有力引导了社会舆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关键词:抗台救灾;突发时间;宣传报道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120-0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对新闻宣传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指导意义,这既是解决当前所面临困难的基本原则,更是各级电视台进一步发展应该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实际上,苍南县广播电视台清楚地意识到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新闻宣传求新变革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抗台风救灾宣传报道方面,早在多年前就已开始了创新新闻宣传的实践。
  一、概 况
  苍南县地处东南沿海,是我国遭受热带风暴、台风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做好抗台风救灾宣传报道工作是苍南县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桑美”、“韦帕”、“罗莎”、“森拉克”、“蔷薇”等台风频频光顾苍南县,其影响之广、危害之大,都是十分罕见的。苍南县广播电视台作为当地突发事件中政府和民众之间信息沟通和传递的中介、桥梁,在报道抗台救灾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新闻宣传,改变了过去重抗灾救灾新闻,轻灾害新闻题材,特别是忽视抗台救灾的主体――人民群众的自我防范等倾向,而是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以人为本,使新闻宣传、舆论引导、信息服务融于一体,引导全县干部群众科学认识台风,学会科学防台风抗台风,真正成了抗台救灾的主体。
  二、分 析
  以苍南广播电视台抗击超强台风“桑美”宣传报道为例。2006年8月10日17�25分,超强台风“桑美”登陆苍南马站。从超强台风登陆前的8月8日开始,苍南广播电视台就启动了抗台风报道应急预案,所有采、编、播人员全部到岗到位,24小时值班,采编人员在第一时间深入第一现场,及时进行报道。
  (一)快速反应
  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第一时间调集记者,第一时间策划报道。
  台风登陆前33小时25分钟播出滚动字幕;
  台风登陆前21小时50分钟播出第一条口播新闻;
  台风登陆前9小时25分钟向各记者站部署报道任务;
  台风登陆前9小时派4组记者分赴马站、巴曹等地蹲点;
  台风登陆前8小时25分钟不间断播出防台救灾知识;台风登陆前5小时25分钟打破常规编排,推出滚动播出窗口《抗击“桑美”特别报道》;
  台风登陆后35分钟播出第一条台风登陆新闻;
  台风登陆后18小时35分钟播出第一条人员伤亡新闻;
  从8月9日到8月14日,苍南县广播电视台《苍南新闻》栏目分别在每晚7点30分和10点分滚动播出苍南人民防台、抗台风和救灾的宣传报道。特别是在8月10日台风登陆当天,分别在当天中午1点、4点和7点30分和10点30分连续推出4档“抗击台风桑美特别报道”。让更多群众了解全县防台风、抗台情况。据初步统计,从8月9日到8月14日6天时间里,苍南县广播电视台《苍南新闻》栏目共播出147条有关当地广大干部群众防台风、抗台风和救灾的新闻。
  (二)适时引导
  在台风登陆后的宣传报道中,创新灾害报道,科学设置议题,引导社会舆论,有效消除民众的灾难恐慌心理,稳定社会。突出宣传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宣传无私奉献的精神,突出宣传全县献爱心的壮举,严控与抗台风救灾主题不符的报道。苍南县广播电视台的议题设置是:现场救援―医疗救护―伤员情况―安置灾民―爱心捐款―卫生防疫―心理干预―英勇事迹―重建规划―喜住新房。其中, 现场救援方面一共播发了“金乡:避灾民房倒塌40多名群众被埋、军民冒雨连夜大营救”、“钱库:多处民房倒塌群众被埋,干部群众暴风雨夜营救”、“小山岙:黑雨夜十里接力,生与死的搏斗”等近10篇新闻。医疗救护方面一共播发了“马站医院:‘天使’累晕不‘下岗’”、“新闻特写:手电光下的手术”、“流动医疗点,送医送药到灾区”等10多篇新闻。伤员情况方面一共播发了“县领导深夜看望慰问受伤群众”、“居民区干部送吃送喝,受伤群众倍感温暖”、“全县各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受伤群众得到及时治疗”等10多篇新闻。安置灾民方面一共播发了“金乡:第一批赈灾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中”、“赤溪:11个灾民安置点,确保灾民生活”、“首批50吨救灾粮送到马站、矾山灾区”、“省内大型建筑企业援建我县灾民安置房1万平方米”、“各地灾民安置点建设进展顺利”等20多篇新闻。爱心捐款方面一共播发了“情系灾区心牵灾民,各界开展献爱心活动”、“爱心如潮涌向灾区,八方支持重建家园”、“英雄母亲情系灾区”、“企业家送来及时雨,受灾女换肾有希望”等50多篇综合新闻。卫生防疫方面一共播发了“县卫生监督所开展灾后卫生检查”、“全县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台全面铺开”、“灾后环境大清理,万名党员干部齐出动”、“紧急喷杀白蚁虫害,确保学校校舍安全”等10多篇新闻。心理干预方面一共播发了“我国首次大范围介入台风受灾学生心理干预服务”、“一场特殊的主题班会,大灾面前你不孤独”、“师资培训,让更多的人参与灾后心理求援”等7篇新闻。英勇事迹方面开设了专栏,一共播发了“舍小家顾大家,一位党员紧急转移80多人”、“邻里冒死相救两名台风中被困老人”、“带伤冲在抗台一线的好干部”、“感谢好干部救了我一命”等15篇新闻。重建规划方面专门开设《苦战100天,重建新家园》,一共播发了“供电局:力争第一时间恢复供电”、“全县受灾群众今起吃上放心水”、“20万张外地瓦片紧急送到苍南”、“安置房刚入住、新村规划已启动”、“加班加点抢进度,确保灾民按时住新房”等60多篇新闻。喜住新房方面一共播发了“两姐妹喜住新家,孤儿感受爱的温暖”、“矾山首户灾民喜搬新居”、“八方相助,矾山灾民喜住新居”、“台风重灾区永兴村灾民乔迁新居”等30多篇新闻。
  此外,针对如桥墩水库跨塌等恐慌性谣传,都在第一时间通过记者现场调查、采访当事人等方式,用事实说话,及时进行准确报道。针对部分群众为抢时间全家上阵修复受损房屋不慎受伤时,还专门推出了《民房修复、重建小知识》服务性新闻。
  (三)人文关怀(尊重受众,尊重生命。)
  在整个抗台风救灾宣传报道中,苍南广播电视台始终用行动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新闻传播理念,处处体现“人本化”原则,回归本体,彰显人文关怀。这也体现了苍南县电视台通过对自己报道身份和视角的差异化定位,采取本土化传播策略,以接近性传播、平民化视角、个性化故事冲破了雷同传播的藩篱,在整体传播过程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报道特征。在抗台风救灾宣传报道中所涌现出的大爱、邻里感情、党性等人性光辉在苍南县电视台报道中得到了重要的展现:灵溪镇新港村共产党员、退伍军人陈良爱,身患糖尿病却主动请缨上抗台一线,他带着自已的儿子与村两委干部一起,顶着狂风暴雨,义无反顾地挨家挨户转移救助受伤群众,但他的妻子却被自家倒塌的楼房压在其中不幸死亡。81岁的诚信硬汉吴乃宜,4个儿子有三个儿子台风中不幸遇难,他却倾家荡产坚强、倔强的替儿子还生前欠下的债……这些及时的报道,不管是画面还是言语都透露着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对人间真情的感悟。同时,在抗台风救灾宣传报道中,没有为了追求轰动,忽视对灾民、对生命的尊重。例如:电视画面上看不到一具尸体,这就是我们新闻人对生命尊重的一种体现。虽然一线记者拍了许多非常刺眼、让人触目惊心的灾民遇难后的画面,但在后期编辑时一律被删除。此外,苍南县广播电视台立足于提供给灾民真正关心的信息,如哪里提供食宿等信息,同时也给非灾区的群众提供了“去何处给予帮助”的信息,如开设24小时“救助热线”、公布慈善捐款热线、提供预警、报险等服务,积极为受灾群众寻求社会的帮助,在社会和灾民之间搭建了一个人性化的沟通渠道。
  在灾难中,人类生命的损失相比其他要重要得多,苍南县广播电视台始终把“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放在首位,通过推出了抗洪救灾的宣传语和震撼心灵、生动感人的多组宣传片滚动播出,用屏幕把全县人民连结在一起,灾区人民感受到了来自党的关怀和温暖以及民众的支持,不仅激励灾区人民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信心,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社会主义新时期被发扬光大。在每一次抗台风救灾宣传报道中,苍南县广播电视台始终走在最前沿,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因为越是困难的局面,越是面对风险和挑战,电视媒体越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电视媒体不仅要成为当地党和政府以及公众信息的“传达者”,成为抗震救灾的“参加者”,更要成为组织公众共同应对灾难的“动员者”,电视媒体时刻引导着公众向着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去拼搏,在具体而细微的新闻中发挥真正的传播实效,展现着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
  三、启 示
  新闻的价值在于创新,活力在于持久。对突发性重大灾难事件,应有充足思想准备和策略应对,要做好在特殊时期进行特殊事态工作流程的预案准备。苍南县广播电视台在长期的抗台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宣传报道理念和采编机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做到宣传统一指挥,人员统一调度,设备统一保障,后勤统一协调,变被动应付灾害报道为早介入,早策划,“抢”字当先,使抗台风救灾等突发性新闻的空间得到不断拓展,时效强,声势大,分量重,有力引导了社会舆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四、实践中的不足
  缺少高质量的现场报道;缺少理想的播出平台;缺少便捷的专业设备;缺少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抗台风救灾宣传报道中,灾民身影还较少,灾民信息较单调,大部分是“感恩”。扩大了施恩和同情,较缺乏平等意识。也会出现因为考虑政府官员政绩,将受灾群众的艰难处境、灾情严重粉饰于领导慰问、救灾等现象之下。另外,后期报道也较缺失。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在灾难性新闻的影像报道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以最佳的方式传播这类新闻需要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探索。根本上要加强道德建设,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人文素质,摒弃浮躁心态,通过对身处灾难中的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性和人类未来的思考,对生命的珍视,努力向受众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弘扬人性中的真善美。此外,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有待完善,媒体内部的“把关”职能也不能轻易放松,这些都关系到影像传播的最终传播效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