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钱氏兄弟与老北京的几处电影院】 老北京烤鸭加盟费
 

【钱氏兄弟与老北京的几处电影院】 老北京烤鸭加盟费

发布时间:2018-12-26 04:30:55 影响了:

     老北京的电影院,电影放映大多以家族的形式经营。“钱氏兄弟”是其中一支,其创业经历可谓辛苦坎坷。      这是19世纪末,老北京前门外天桥市场上的一个场景儿一一人们正围着处摊位。摊位上,一台弯头大喇叭手摇留声机,正不停地放出谭鑫培等一些京剧名家的精彩唱段,围观听戏的游人、戏迷们纷纷掏出零钱放在摊位上。那时,这时髦洋玩意儿刚来北京不久,平民百姓大多没见过,因为稀罕,一天里总有人围着,所以当时有段时日,这营生能养活一家人呢。留声机的主人――一个叫钱兴武的“老北京”。钱兴武,祖居北京,生有四子一女。长子钱振彪,次子钱振庆,老三钱振华,老四钱振兴(女儿幼年夭折)。那时,钱家人都喜欢新鲜玩意儿,除了这留声机,家里后来还添了两架德国老蔡斯照相机,这心气儿!
  电影出现在普通北京人的生活当中,也是“清末民初”之时。钱兴武的大儿子钱振彪,从小就随父亲在天桥讨生活,时间长了,谙晓民情生计,脾气秉性也颇随父亲,一次亲眼目睹后,他就迷上了放电影,认定这“玩意儿”日后大有用场。民国初年,他托人介绍,来到“城南游艺园电影场”当徒工,以便学习放电影。由此,钱氏兄弟――家族开始与老北京的电影放映业结缘了。
  
  创业初始
  
  钱振彪在游艺园学到本事后,便开始踅摸电影放映机。当时在天桥八大怪之一“云里飞”的滑稽说唱场地边上,有一个放映电影的,但经营得不太理想,1926年那年,钱振彪和此人一番商量后,买下了他的放映机。
  买到放映机后,钱振彪辞去了游艺园的工作,然后再教会二弟、四弟放电影。从小富于闯荡精神的钱老大不愿再囿于天桥这个小天地了,他把目光移到了整个北京城。(老三振华当时正在一家报馆当排字工人,后因身体不好,离职后也在大哥开的中华电影院做些辅助工作,这是后话)。
  民国时期,出于各种原因,北京的八大胡同一度比清代还要喧嚣热闹。众多“章台青楼”(清吟小班),成了各种有钱人的汇集地,由于这个特点,钱老大最初常带着他的兄弟们跑到“韩家潭”一带去放电影。那时一本影片百米左右,相当于现在一本的1/3,每放完一本收银圆2角,收入还不错。钱氏兄弟爱动脑子,这期间还创造性地制作出了一种便于小批量散客观影的电影黑布棚。它长约3米,宽1.5米,高约2米,两侧各挂一黑布帘,棚两侧各开观望口若干,再放上长条凳,布帘上书“文明电影,男女可观”字样,观众坐在条凳上,布帘搭在后背,从观望口向里看,每次3至5分钟,收一大枚。布棚内一端挂一块约1平米的白布当银幕,另一端放电影机,布棚可随时装卸。今天,我们可从不少介绍老北京的书刊上看到这景致。创业初始,老大振彪、老二振庆、老四振兴兢兢业业的经营着自家的这份电影营生。除此,为增加收入,老大还要去地处东城的灯市口“飞仙电影院”当放映员。
  钱老大买的那台放映机,是一台法国产小手摇百代牌放映机,可用普通灯泡作光源。为了提高放映质量,钱氏兄弟对设备不断进行改造和创新,最初以自然光为光源,为了解决光线暗和受来往游人干扰的问题,老四钱振兴,在机前竖起1丈多高的竹杆,杆顶放一水银镜,调整好方向把阳光反射到机前另一块镜子上,在这块镜子和片门之间适当的位置放一块(凸透)聚光镜,这样一来,银幕亮度比原来高出好几倍,银幕上的物像清晰多了。夜晚,他们就采用电石(乙炔)灯作光源。这种光源亮度已相当于白炽灯。这些有别于它的优质放映效果,使钱氏兄弟的名声于市面儿上渐为人知,当时城里很多大宅门办堂会时都慕名请他们去放映电影。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除了出堂会,和在固定地点上放电影外,他们每个月还要抽出些日子,拉着排子车,出没于隆福寺、护国寺、白塔寺、土地庙、花市等庙会和集市流动放映,最远曾到过门头沟煤矿!可以说,这是老北京一支独特的流动电影放映队。
  哥儿几个真是十分辛苦!
  
  艰难办影院
  
  兄弟四人手头有了一定的积蓄后,便合计着先办个“影园”。最早,他们在西单商场北侧的一块空地上,租了块地皮,搭盖了一个可容纳200名观众的席棚,装上长条凳,取名“民众电影园”。老大任经理,包括放映员在内总共6人。“民众电影园”业务不错,但地痞、流氓和警察也慕名而来――滋扰、敲诈、勒索。一天晚场,带座的遭到一个“观众”的无理寻衅,进而拳打脚踢,老四钱振兴实在气不过,上去就给了肇事者一个大耳光,然而成心捣乱者却是个警察。
  警察局来抓人,钱老大让老四躲起来,自己被拘禁了,警察局扬言案情很严重!钱家只好托人四处求情,送钱、送礼,才避免了事情的进一步恶化。然而不久后,一次园子不慎失火,当地警局又借故没完没了地找麻烦,没办法,他们只好停业。那年月,老百姓干点事儿太不易!
  天桥南来顺饭馆旁边原有个铺面,是一家羊肉馆,经理叫石亮。这家羊肉馆因经营亏损后停业,陷于困境。精明的钱老大马上前去与石亮协商,遂将羊肉馆改为电影院合伙经营,取名“天桥影院”(即是后来的“天桥影院”),石亮仍任经理。
  改扩建后的天桥影院,可容纳400名观众,不再象戏园那样供应茶水、食品和手巾把儿了。影院共有8名职工,其中两名放映员,其余6人负责招揽观众、收费、带座,门口有广告牌。影院最初不接待妇女,风气稍有开化之后,设妇女席,男左女右,以红灯为界。每天9点左右开场,每场每人收三个大铜子。放映半部影片算一场。半部演完时开亮场灯,不看的可以退场。这时观众有进有出,若想看下半部,须在座位上再交一次费。因此出现有的人先看下半部,后看上半部的情况。由于这种直接收费的办法有私人腰包的可能,后改为专人售小竹牌作为人场凭证。小竹牌可反复使用,却制作麻烦,又改成小纸板盖章。铅印的入场券是以后的事了。
  天桥影院装的是一套法国百代牌放映机,放映员手摇发电机,发出的电一路供给电动机,一路供给一只500瓦的灯泡,一场下来,放映员十分辛苦。后来换上汽油发电机,起动后就不必管了。内燃机噪音大,可是却引来许多围观者和观众,经理反而很高兴。
  1934年我国出现有声片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无声片和有声片共存。无声片大多是武侠片,如《火烧红莲寺》、《关东大侠》、《黄河大侠》等,有声片多起来后,放映机又增设了还音系统。
  “天桥影院”经营成功后,钱氏兄弟又乘势买下了“天乐戏园”和“小桃园”两处戏园,也改营电影,至此,事业有了雏形。然而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北京,敌伪时期,钱氏兄弟既要挣钱养家,同时还要与鬼子、汉奸、地痞、流氓周旋,这些人上门找碴捣乱如家常 便饭,钱家没少担惊受怕。
  抗战胜利以后,为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钱氏兄弟又买下了邻街的德盛轩。装修后改建成电影院,取名“中华影院”(至今仍在,这个时期,他们兄弟还协助“吉祥戏院”办起了电影放映业务)。至此,兄弟们十几年的合作努力,终于把家族电影放映业推向了新的高度。
  
  勤俭置业
  
  钱家经营,节俭为先,但不凑和。为满足业务需要,他们先后从开明戏院(现珠市口电影院)、大观楼电影院和上海片商吴杜宇手里买过三套被淘汰的放映设备。然后再由家中技术高手老四钱振兴来修复和升级,修复后的设备全都派上了用场,节省了大笔开支。钱家在“中华影院”楼上有一个车间,内里备有车床、钻床及钳工的全套设备,可以制造零部件,甚至连放映机精密的关键部件――间歇运动部,他们也能自己制造。就凭这套设备,钱老四还修复了许多套日本“罗拉”放映机,进而他们又开展起了放映设备出租的业务!那时东单的“美琪”、劝业场的“新罗天”,乃至远在张家口的“庆丰戏院”等,都租用过钱家的放映设备。
  钱氏兄弟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几乎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电影放映公司。一年下来总有笔可观的收入。他们把大部分资金用于旧场地的改造和设备的升级更新上,如把天乐、小桃园的荆笆墒改成砖墙,把铅板顶换成灰顶,把观众厅的长条凳换成长条椅等。弟兄们家境渐殷实富裕了,可生活上谁也不敢奢侈浪费。
  
  建国以后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钱家积极拥护人民政府,抗美援朝期间,在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中,钱氏兄弟都积极捐款。因是奉公守法户,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他们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均未受到冲击。1956年公私合营时,他们按国家的政策把自己经营的四处娱乐场所愉快的交给了政府。
  钱家这哥几个,老大钱振彪于1949年因长年殚精竭虑患脑溢血逝世,老二钱振庆任中华影院经理,老三也在在中华影院工作,老四钱振兴调到北京电影机械修配厂,定为八级工。然而十年动乱开始后,钱老二和钱老四却在这时被定成了“资本家”而被抄家批斗,家中的早期图片,过去与老电影院相关的物品等等,皆被遗毁殆尽(文中数图属仅存)。“xx”后期老二老三也相继去世。1978年政府给钱家落实了政策。
  “xx”后,钱家弟兄中,只有老四钱振兴一人了。提起钱老四,咱北京中年以上的放映员,几乎没有不知道的。因为钱振兴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在放映机上,一般没有能难住他的故障。他退休后,很多放映单位碰到解不开的急活、难活,都请他去帮忙解决,有时半夜三更就把他从床上拉起来了,他总是乐于从命,说走就走。1990年8月4日,钱振兴因病去世,终年74岁。
  钱振兴生前子孙满堂,他的四子钱大印仍在电影机修配厂(今电影器材公司)工作。这个电影放映世家,也算是后继有人了吧。
  笔者打小也是个电影迷,且与钱振兴先生友谊笃深。照我看,他们兄弟早年的那些创业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咱们北京电影放映业的发展历程。
  责任编辑/庸培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