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雏菊的花瓣是什么形状 [雏菊变幻的花瓣]
 

雏菊的花瓣是什么形状 [雏菊变幻的花瓣]

发布时间:2018-12-26 04:51:46 影响了:

  2、火车站站台(35年后,1968年,老年时空) 镜头16:特写―全景―中景(移、摇)   空空的镜子。停顿了一会儿之后,老年“面条”的脸出现在镜子中。影片主题音乐《昨天》响起。
  “面条”久久凝视着镜中的自己……“面条”转过身,走向售票柜台。“面条”身后镜子外框的壁画的内容已经改变了。
  “面条”来到售票柜台:“我要辆出租车。”
  售票员走了过来,这是一张青春的面容。
  “重返纽约”段落的主要内容是:
  “面条”得知匪徒追杀自己后,只得离开纽约。35年过去了,“面条”收到一封纽约来信,他重返纽约。
  “重返纽约”段落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火车站”和“照镜子” 。
  
  1、火车站
  
  表现时光一下子过去了35年,会有各种各样的制作方案。这里,导演把它处理为一场戏。并且,他把这一场戏安排在了同一个地点:火车站。
  火车站是一个有意味的地方。对于我们来讲,“火车站”与“家”不同,火车站是一个人们经过但不会停留的地方;对于火车站来讲,尽管火车站自己是凝固的,可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没有人会与火车站相伴长久,他们都是自己眼前的匆匆过客。
  其实,人生的意味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是宇宙间的匆匆过客。人生几十年,转瞬即逝。可是,人们却连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每个人如同火车站中的匆匆旅客,如此地忙碌奔波。显然,导演对火车站的感受是强烈的。所以,他把连接“面条”35年前后的场景,选择在了这个意味深长的火车站。 2、照镜子
  “照镜子”在本段落中作用至关重要,同时,它也是整部影片的神来之笔。
  “镜头15”到“镜头16”是一个大的时空的转场。时光一下子过去了35年。这个转场是通过主人公“照镜子”的动作完成的。
  1、火车站站台 30年代 (青年时空) 镜头15:小全―小全(摇) “面条”从小卖部走向壁画。“面条”走到壁画中央的镜子前站住。他看着镜子。
  2、火车站站台
  (35年后,1968年,老年时空) 镜头16:特写―全景―中景(移、摇)
  空空的镜子。
  停顿了一会儿之后,老年“面条”的脸出现在镜子中。影片主题音乐《昨天》响起。
  “面条”久久凝视着镜中的自己……
   “镜头15”和“镜头16”是两个连接镜头:
  A、同样物体连接(镜子)。
  B、同一个人连接(“面条”)。
  C、人物的动作连接(“面条”照镜子)。
  然而,“镜头15”与“镜头16”连接的最大奥妙,并不在于外在的镜头组接上。 “镜头15”是年轻的“面条”买过火车票后,他走到镜子前面,他要在告别纽约之前,对着镜子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镜子16”是延续“镜头15”中“面条”的动势,“面条”的面容呈现在镜子中。
  然而,这却是一张两鬓斑白的脸。“镜头15”中的英姿焕发的“面条”,在“镜头16”中,已经两鬓斑白,步履缓缓。 时光整整过去了35年。
  35年!这是“面条”的青春岁月。35年!这是“面条”生命中的最好时光。35年,这得需要多少的回忆,多少的“闪回”,来交待那些不平凡的日日夜夜、风风雨雨。
  可是,这里,却是“面条”在“照镜子”。一个大的时空的转场,电影制作者用一个动作完成。可见,制作者电影技巧的炉火纯青。
  
  “稍稍的停顿”
  在“镜头16”中,“面条”的脸出现之前,空空的镜子的特写居然有一个“稍稍的停顿”。这是让人异常动心、使人泪下的一笔。就是这个“稍稍的停顿”,它是“面条”35年青春的时光。
  ㈢ “与莫胖子重逢”
  “与莫胖子重逢”段落发生在“面条”的老年。它是由一个长镜头完成的。我们先介绍这个镜头。
  1 、莫胖子餐馆外街道 夜 外景 (1968年,老年时空) (这是一个通过复杂的镜头运动实现的长镜头,为了介绍得清楚,我具体写出景别的变化和摄影机的运动方式)镜头1:中景(降) ― 中景(右横移) ― 中景(右横移) ― 中景(右横移、摇) ― 小全(左横移,摇) ― 中景(左横移、摇) ―全景(右横移、拉、升)― 中景(降)
  镜头开始是中景,摄影机在莫胖子餐馆的玻璃窗外面。镜头下降,从中景降至中景。透过玻璃窗,看到里面的莫胖子走过来关霓虹灯。
  镜头开始向右横移,从中景至中景。莫胖子离开玻璃窗走向一个桌子,镜头随着莫胖子横移到那个桌子外面。桌前,几个人在喝酒。那几个人喝完酒离开。莫胖子与他们话别。
  镜头又开始向右横移,从中景至中景。莫胖子走到另一个桌子,一个客人在喝酒,莫胖子为这个客人倒酒。
  这时电话铃声响起。镜头向右横移,同时摇,景别从中景到小全。莫胖子心不在焉地到柜台前面去接电话。莫胖子听到电话声音后,他立刻变得表情严肃。
  他把话筒放到桌子上,然后,走回到那个喝酒的客人身边,镜头从小全向左摇,同时横移,景别从小全到中景。莫胖子请那个客人离开。客人坚持不走。莫胖子掏出钱,塞到客人手里,请客人到别处去喝酒。客人离开。
  镜头向右横移,然后,拉、升出来,莫胖子送客人走出餐馆。莫胖子在店门上挂上“停止营业”的牌子。
  莫胖子又回到柜台前,他拿起电话话筒听电话。
  这时,镜头前景、餐馆外面不断腾起下水道的热气。镜头一边往外拉一边升起来,镜头拉到街道对面,景别变成全景。然后镜头再降下来。镜头降下来的地方是一个电话亭。景别变成中景。透过电话亭可以看到街道对过莫胖子的餐馆。
  “面条”在电话亭内打电话。
  在电影学院上课的时候,我曾经出这样一个题目让学生来完成。题目是:“一对好朋友分别30年后,他们第一次重逢”。
  “与莫胖子重逢”段落其实就是这个作业的范例。
  “与莫胖子重逢”段落的核心是表现“面条”、莫胖子两个人浓浓的、难以言表的情谊。30多年前,他们曾经生死与共,这是他们分别几十年后的第一次重逢。
  赛尔乔・莱翁内在制订这个段落的视听方案时,他主要有如下考虑: 1、玻璃窗
  玻璃窗在该段落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A、似真似幻的效果
  透过玻璃窗看事物与没有玻璃窗直接看事物,有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莫胖子是“面条”几十年未见的好朋友,过去他们生死与共,亲如兄弟。几十年未见,今天来到了他的身边,物是人非,人生如戏,多少感慨,多少变迁。于是,“面条”透过玻璃窗看莫胖子,如雾里看花,如水中看月,似真似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B、为声音方案提供依据
  玻璃窗为该段落的声音方案的制订提供了环境的依据。
  2、前景的烟雾
  影片制作者似乎觉得玻璃的效果依然不够。于是,他在玻璃窗的前面,在玻璃窗与摄影机之间,设置了不断升腾的热气。热气的效果与玻璃窗的效果一样,表现作者那种梦幻般的浓浓情谊。
  3、情节因素
  透过玻璃窗,我们观看发生在餐馆里面的事件: 开始莫胖子像任何一个餐馆老板一样,为了使顾客口袋里的钱最终进到自己的口袋里,他在殷勤地招待客人,在照顾着自己的生意。可是,就在他接到电话之后,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首先他为了使那个还在喝酒的客人立刻离开,他为客人 免单(免付账)。看到客人仍然不愿意离开后,他甚至自己掏出钱,塞到客人的手里,使客人可以到另一个地方再吃一顿。然后,客人离开后,他立刻挂上了“停止营业”的牌子。
  情节的设置,表明了这个突然响起来的电话对于莫胖子来讲,是何等的重要!
  4、声音方案
  主观的音乐贯穿整个段落,没有现实的音响和人物的语言。
  这是导演的用心所在,也是影片的精妙之处。这里倒不仅仅是我们常说的“都说言语浅,不及情谊深”和“此处无声胜有声” 。关键的是:该段落的核心就是“面条”对莫胖子的主观关注!
  那么,除了“面条”对莫胖子的关注,剩下的包括影像中人物的对话,包括现实环境中的千万种声音,甚至餐馆里面发生了什么,莫胖子和那些客人说了什么,争论了什么……这一切还有什么是重要的呢?
  5、长镜头
  应该说本段落的这个长镜头是“与莫胖子重逢”段落的最为出色的处理。
  正是这个长镜头让我心中久久激动。就像浓浓的情谊的流露中,哪怕出现一丝一毫的断裂都会破坏这种流露,都会大伤风景一样,在这个段落中,不应该出现镜头的组接。
  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人物之间浓郁情谊的例子。例如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可谓千古绝唱。就是这么一对曹雪芹笔下的恋人,在林黛玉临终前见到宝玉的时候,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黛玉只说了一句话: “宝玉,你好……”
  正是这句“宝玉,你好……。”表达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无限爱情。正是这句“宝玉,你好……”使世上多少有情人潸然泪下。
  也正是这句“宝玉,你好……”使我们感到曹雪芹的伟大。
  在电影学院的课堂里,在放映了电影《美国往事》中的“与莫胖子相逢”的段落之后,我曾经让我的学生们记下《红楼梦》中的这句话:“宝玉,你好……”
  然后,我对我的学生们说:“《美国往事》中,这个用一个镜头拍摄的“与莫胖子重逢”段落,它就是《美国往事》中的“宝玉,你好……”它也是电影艺术的“宝玉,你好……”
  其实,影片《美国往事》的剪辑风格与大多数的好莱坞电影一样,充满了大量的镜头组接。可是,这里导演赛尔乔・莱翁内用一个长镜头表现两个好朋友的第一次重逢。
  所以,我们应该懂得:
  ① 方法本身没有地域之分,没有流派之分,甚至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关键是如何使用,如何使用得好,如何使用得合适。
  ② 我们应该认识到“与莫胖子重逢”的这个长镜头与欧洲电影中的长镜头的本质区别。欧洲的长镜头是表现生活的状态。“与莫胖子重逢”则是刻画人物之间的浓郁的情谊。
  
  四、其它
  ㈠ 再谈镜子
  在本书第二部分影片《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读解中,我们曾经讨论了镜子的处理。
  《美国往事》中,也出现了许多人物照镜子的细节。
  1、现实与非现实
  镜子出现在电影中,的确是意味深长的。
  如《美国往事》中的“重返纽约”段落:
  “面条”35年后,重返纽约。“面条”面对镜子:昔日一张青春的脸,变成了现在一副苍老的面容。在一面镜子中,35年的青春岁月,就这样过去了。
  其实,这里的镜子,它所表现的,哪里仅仅是时光的流逝。它还体现了现实与非现实的微妙关系。镜子是现实的反映,但是,镜子并不等于现实本身,它是现实的折射和反映。
  我们的岁月难道不是一面镜子吗?岁月流逝,我们的人生,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其真实程度到底如何把握。这里的镜子,惟妙惟肖地体现了这种岁月与人生的微妙关系。
  2、另一面镜子
  我一直考虑这样的问题,在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中,为什么会经常出现影片主人公“注视”镜子的细节。注意是“注视”镜子,而不是“照镜子”。
  就像“艾尔”(影片《鸟人》的主人公)伫立在镜子前面,他面对镜子,用力地扒开自己脸上的绷带。
  就像“萨拉”(影片《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主人公)一边为自己画像,一边“注视”着镜中的自己;
  就像“迈克”(影片《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主人公)深夜离开身边熟睡的安娜走到窗前,他“注视”着镜中的自己;
  就像“安娜”(影片《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主人公)走到梳妆室的大镜子前,“注视”着镜中的自己;
  就像“面条”(影片《美国往事》的主人公),35年后,重返纽约,他站在火车站前面的镜子前“注视”着镜中的自己;
  就像“麦克斯”(影片《美国往事》的主人公),在他已经成为了“贝利部长”之后,他站在镜子前面“注视”着镜中的自己;
  就像“黛布拉”(影片《美国往事》的女主人公,“面条”昔日的情人),在她已经成为好莱坞的明星和“贝利部长”的情人后,她脸上涂着重重的油彩坐在镜子前“注视”着镜中的自己。
  ……
  这个顽固的念头,折磨了我好久。它促使我,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一个人静静地走到了镜子的面前。
  我开始“注视”镜中的自己。
  我惊异地发现:就是在这面水银和玻璃制成的、闪闪发亮的、能够映照出我们的影像的镜子的后面,其实还有一面镜子。
  这真是一面神奇之镜:
  它是跨越空间的。它能够使我们自由地出入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
  它是跨越时间的。它能够使我们自由地出入世界的过去或者未来;
  它是跨越我们人的形体的。它能够使我们跨过自己外在的形体,进入到自己的内心。
  它是冥冥中的一双洞察一切的眼睛。
  它是上苍、上帝和神的目光。
  它每年、每月、每日、每时、每刻都在那里。在那玻璃的后面,在那水银的深处。它静静地、没有任何表情地“注视”着你。
  此时此刻,你突然会感到自己和“人”的渺小,你突然会感到命运的神秘和不可抗拒。
  此时此刻,你会深切地感到现实世界之外的另一种境界和力量。
  “他”又是谁呢?!……
  
  ㈡ 告别的话
  影片《美国往事》的读解,是我们《电影课堂》的最后一课。
  最后,我想说一些“题外话”,作为《电影课堂》的结束,也作为我与大家的告别。
  1、关于时代
  我们已经跨入了21世纪。世纪之交的夜晚,我们激动而又有些惶恐。我们在想: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新世纪的公民。
  应该明确的是:不是我们的生命活到了21世纪,我们就是新世纪的公民了。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精神境界的变化。
  新世纪世界的变化是深刻的,就像一个词所形容的“天翻地覆”。过去我们经常讲这样一句话:“一年等于二十年”,现在何止是“一年等于二十年”,而是“一年等于一万年。”
  下面,我想用几个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
  
  日本百年危机
  20世纪60、70、80 年代,日本经济起飞,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且大有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之势。90年代,人们本以为日本会更加辉煌。实际上却是日本跌入了经济倒退的深渊。90年代美国出现了 INTENT 和科技革命。美国一下子把日本抛在了后面。
  日本学者反思,提出了“百年危机”的观点。危机的原因非常让人不可思议,恰恰是因为日本百年来教育的普及。学者们认为:日本的“教育”不仅使人们得到了知识,同时,使每个有灵性的人变成了“服从”的机器,个人成为整个社会机器上的一个部件。
  而在新的时代,世界的较量恰恰是人的灵性、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较量。“教育”曾经是日本百年来引为骄傲的壮举,日本人万万没有想到,“成也箫何,败也箫何。”观念落后了一步,巨大的优势,瞬间变成了致命的劣势。
  
  INTENT
  INTENT使世界变成了一个村。INTENT对世界的影响是深刻的,甚至是革命性的。什么叫“革命”?“命”的意思好理解,“革”者“割也”。 INTENT将打破世界上的一切疆界。外在的国家的国界,内在的国家制度、思想规范的限制。它使世界真正地实现一体化。思想的一体化,经济的一体化。例如一个生活在印度的印度人,因为印度人的英语的优势,他可以在因特网上,和一个美国人竞争同样一个文案工作。而一个印度人的工资仅仅是一个美国人的工资的百分之几。
  
  知识:
  在新的时代,知识的概念发生了颠覆。过去中国的古人能够看完天下的书。现在世界上一分钟出的书,一个人一生都看不完。所以,现在关键不是多看书,而是知道书在哪里。“找”就是“知识”。在INTENT上,全世界的书都是你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新世纪,知识的更新往往是瞬间完成的。今天还是知识的“知识”,明天它就可能变成了应该抛弃的“垃圾”。今天还是新的发明,明天新的发明就会被更新的发明所取代。
  
  战争:
  关于战争,过去我们更多地强调的是思想觉悟和道德因素,如爱国主义和“上甘岭精神”。可是,在现代的战争中,思想觉悟和道德因素已经显然不够了。传统观念中的战争是:一方的士兵把对方的士兵杀死或者俘虏,这才是胜利。现代战争则可能根本还没看到对方的士兵,战争的胜负已经解决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就是典型的例子。
  有人这样开玩笑:军人穿着体恤衫,喝着咖啡,坐在开着空调的房间里像打游戏机一样敲打键盘,战争就解决了。所以,就像当年义和团用中国功夫对付洋人的洋枪洋炮会无情地失败一样,观念的落后,给我们带来的将是民族和国家的灭亡。
  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新的时代必将产生新的电影。
  让我们记住一位伟人的一句伟大的话:
  “一个人可以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惟独不能犯时代的错误。” 2、关于电影
  新的世纪,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那么,电影如何变化?或者说:21世纪的电影将是什么样子的?
  在各类艺术样式中,惟有电影与科技有着如此紧密的关系。
  首先,电影因科技而诞生。因为有了电影摄影机、电影放映机,才有了电影(比摄影机、放映机更重要的当然还有电和电影胶片)。之后,电影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发展。换句话说:现代科技的每一点进步,都给电影艺术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可能。如胶片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彩色电影。录音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有声电影和同期声电影。
  今天,世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我认为:在新世纪中,因为科技的高速发展,科技对电影的影响,无论是电影的呈现形态还是电影的制作方法,其意义很可能是“颠覆性”的。
  我所谓的“颠覆性”是说:
  对于电影欣赏者来讲,新世纪电影的呈现形态与旧世纪电影的呈现形态相比较,会是面目全非的。比如,新世纪的电影观众欣赏电影的过程,可能不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也就是说,电影观众将有权和有可能决定电影故事的走向和人物的发展。
  对于电影制作者来讲,新世纪的电影制作手法与旧世纪的电影制作手法相比较,将是无法想象的、和“革命性“的。比如,对于新世纪的电影制作者来讲:因为数字性电影摄制设备和放映设备的进步,雄霸了整整一个世纪的电影胶片,可能一夜之间就从世界上消失。其实,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已经创造了这样的奇迹。2000年,拉斯・冯・提尔全部采用DV数字设备拍摄的影片《黑暗中的舞者》(《Dancer in the Dark》)大获成功。与这部影片出类拔萃的艺术品味相配合的,是影片新颖精湛的电影技术处理,如建立在大量影像素材基础上的干净利落、缤纷多彩的镜头组接,如同时使用了上百部DV数字摄像机拍摄的火车上起舞的场面,等等。艺术的精湛和技术的新奇,使影片《黑暗中的舞者》在2000年几乎赢得了全世界人们的泪水,并一举荣获戛纳电影节2000年最佳影片奖“金棕榈奖”。
  我个人认为:新世纪的电影制作手法可能是非常个人化的。电影的制作可能就像作家写作一样,大量的电影制作工作,可能就是一个人在案头完成的。电脑数字技术将全面进入电影制作的所有领域。一部电影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电脑迷制作一部电脑游戏的过程。甚至将来电影编剧写剧本的方式都要发生变化。那时候,电影剧本的布局、安排、结构等等,不再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而是先有了一个大致的想法,然后,就像编剧写剧本一样,电影制作者不是用文字而是直接用电脑中的影像和声音的素材,不断地组接和拼装各种各样的故事。
  所以,新世纪对电影导演工作的挑战将是空前严酷的。在新世纪中,作为一个电影导演,如果你不极其熟悉电脑,就像一名司机没有驾驶执照不能驾驶汽车一样,你就会失去了起码的一个作为电影导演的资格。
  所以,新世纪中,作为一名电影导演,首先你要异常熟悉电脑。其次,你还要与电脑数字技术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这里的“同呼吸,共命运”不是一句冠冕堂皇的客套话。它对想以电影导演为职业的人可谓“性命攸关”。你必须了解电脑技术的每一点一滴的发展和进步。因为,就是这一点一滴的发展和进步,为你提供了新的、超越其他人(导演)的电影表现手段。
  最后,你还必须拥有大量电脑制作软件。因为,软件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你的电影表现手段的多样性和丰富的程度。
  人类从成为万灵之长的那一刻起,最惧怕的就是自己生命的死亡。然而,比死亡更悲哀的是,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因为技术的限制,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生命终结之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死亡的病因。他们知道的仅仅是“脑袋疼,肚子疼”。这其中,无论是普通的百姓还是显赫的帝王。
  近、现代科学技术的明灯,使人类找到了“脑袋疼,肚子疼”后面的千万种病因。于是,人类的寿命也由短暂变得相对长久。
  我举这个例子的意思是说:作为一名新世纪的电影制作者,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知道“脑袋疼,肚子疼”后面的真正病因的“现代人”。其次,我们要洞察、适应、学习、拥抱电影艺术、电影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轻易地、不明不白地被滚滚向前的新世纪的电影洪流所淹没和淘汰。 谢谢大家
  -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