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多元智能理论为阅读教学注入鲜活力量] 为公司发展注入新活力
 

[多元智能理论为阅读教学注入鲜活力量] 为公司发展注入新活力

发布时间:2019-01-16 04:06:26 影响了:

  【摘 要】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也就是说,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单是老师讲出来的,主要是学生去读去悟。多元智能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更为我们的阅读教学增添了鲜活的力量,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如虎添翼,充满盎然生机。
  【关键词】阅读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 兴趣 情感
  
  一、激活学生读的兴趣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各方面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联想激活、角色激活、对话激活、阅读激活等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智能,就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想读、乐读、爱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任何兴趣仅靠强迫维持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是多么重要。同样的,兴趣也是学生真正、自主地参与语文课堂“读”的最有效途径。只有产生了“读”的兴趣,学生才可能在读的过程中,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发觉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结构美以及所蕴涵的人性美。
  1.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发语言智能
  阅读教学,很多时候需要我们的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创设相应的文本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有滋有味地去感知、体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恰当地运用创设情境法、视觉图像法、体验法、音乐表演法等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如《桂林山水》一文,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一定要配上相应的影像资料、音乐,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才能真正读出桂林山水的奇、秀、险、静、清、绿的特点来,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然后,让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去描述桂林山水引人入胜、如诗如画的美,畅谈内心的情感,水到渠地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同时,这也是充分激活学生音乐智能的一个过程。用音乐来渲染课堂的气氛,拨动学生的心弦,使“文―人―乐”水乳交融,升华感悟。因为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音乐是心灵的催化剂,只要用心来倾听,都能分享其中之美。让学生在恰当的音乐旋律中去朗读,促进学生对文章之“美”表达的欲望,并让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补充对“美”的理解,更自然的与作者想表达的“美”产生共鸣……这不仅能取得良好的朗读效果,而且学生也能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发展。
  2.要设计多种多样的形式
  学生个体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不同智能状况,运用学生的不同智能来学习。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智能优势领域、学习风格类型和发展特点。因此,让学生领读、齐读、默读、轻声读、自由读、对比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这样读法上的多样性、灵活性,就能充分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读的情感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的是积极、平等的学生观,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是多元智能理论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之一。一位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说得好:“没有情感的阅读,如同没有清流的溪涧,没有清风的丽日,没有清音的幽谷,没有清香的荷塘。”优美的文章总是由一个个有灵性的文字连缀起来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文章中的优美语句、精彩章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尽情抒发情感,真正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1.要找准情感培育的切入点
  一篇文章给孩子们的印象和感觉总是千差万别。让孩子们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去读、去悟,就会找准文章内容与情感的契合处。如《放小鸟》一课,文中小鸟与妈妈的对话写的十分感人,孩子们抓住其中的“看了看”“特别”等词语去品读,就能体会小鸟和妈妈的情感,进而打动我们的听者。如让学生合作表演,说说如果你是小鸟和鸟妈妈,你们会说什么,有什么感受?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实现运动智能以及语言智能的综合发展。同时,开发学生了的合作交流智能、自省智能。
  2.找出培养情感的动情点
  孩子的激情是极易“燃烧”的,教师要注意如何“煽风点火”“推波助澜”。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可以这样设计―伴随着夏姑娘的脚步,我们进入了一个奇妙的声音世界,(播放蛙叫、蝉鸣、雷雨声)“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聆听,用脑想象。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仿佛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聆听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遨游在夏天的世界里。为帮助学生说话,让学生用“我听到了……仿佛看到了……”的句式,尽情说出自己的所听所感。发展学生空间智能的同时,又一次发展了语言智能。如《落花生》一课,落花生的品格是令我们景仰的,“做一个有用的人”是一句十分朴素而又蕴涵着深刻哲理的一句话。让孩子们反复的去读,去理解,就会激起他们的共鸣。这样的动情点,将让学生的情感在读中更加丰富和美满,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也将更加独特和深刻。
  
  三、重视学生读的实效
  
  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之“读法”。如今,在指导学生注重读的技巧和方法的同时,更为主要的是要让学生读出理解分析的效果,读出走近读者心灵的效果,读出感悟思索的效果。把握文章的文眼,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体味到文章或激昂悲壮,或凄凉深沉,或清新明快的丰富情感。因为学生身上具有的强势智能不同,可以借助各种方法,或者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在个性化的阅读和多元感悟中完成对文本的探索,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文眼,并做到有重点地感受、品读。
  1.读在重点处
  文本给学生展现的往往都是一些重点的语句和段落。如《桂林山水》中描写漓江水的静、清、绿的排比句,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优美的语言,琅琅上口的反复品读,便能从中欣赏到漓江之水的独特之美,体会到作者那生动如画的惟妙之笔。再如,《搭石》一文中,对走搭石时的动作的描写,有动有静,有张有弛,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感悟。
  2.要读在难点处
  文本中的难点往往既是读的难点,也是理解的难点,而读通读懂是前提,是关键。不读通,不读懂,理解起来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而“难点处”的读通、读懂,抑或是读出文采来,往往更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如《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作者刻画的是一个极度吝啬的人物形象,关于严监生的动作描写,可以说是活灵活现,入木三分。读懂他的动作,关于这个人物的形象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四、结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元智能理论”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一样,就如一泓时代的清澈活水,汩汩地向我们流来,充溢流淌在我们的教学田间,让我们的学生如同幼苗一样,吮吸着多元智能理论甘醇的清泉,茁壮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