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政治教学的问题设计] 政治教学中如何优化问题设计
 

[政治教学的问题设计] 政治教学中如何优化问题设计

发布时间:2019-01-28 03:49:13 影响了: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生“学”。不仅学会当前的知识,更要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然生而好学者究属少数,现实中我们经常面临的是“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的矛盾”。“填鸭式”是被动学习,“探究式”是主动学习,新课程因此呼唤教学模式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期待学生在这种模式下能够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大丰收。面对教学模式的转变,真正需要我们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充分调动起思维器官”。
  “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为此,教师在课前的备课工作中,要把“备问题”作为一个重点,它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备问题”,即教师必须把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并依照一定的教学设计思路灵活地进行问题间的切换,使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在探究中形成知识,逐步培养问题意识。所以“备问题”是具有创造性意义的教学活动。从一个教师的问题设置中,我们可以把握一个教师的“解读视角”。
  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和个人教学体会,我对政治课堂的问题设计进行如下的归类:
  1. 结构性问题。一节课就象一篇好文章,同样讲求起承转合。怎样导入,怎样过渡,怎样收尾,都得细细思量。沿着教材思路进行问题的转换是教学中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在这些关节点上,我们“引而不发”,引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实现学生对课本的有针对性回归,凸显教材要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慢慢培养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翻阅文本的习惯。
  2. 解读类问题。教学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我们需要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掌握知识的同时生成能力。如“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学生初步阅读后,教师可以设问:“你觉得企业概念中需要注意的关键词是什么?”再如,学生借助阅读明确了“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后,教师可以设问:“你可以结合你的理解进行示例吗?试一试。”这两个问题都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又提醒了学生要学会找准关键词或要学以致用。实践中,这种设计主要应用于一些基本观点的教学。
  3. 材料分析型问题。新课标关注教学过程,关注知识生成。所以对于一些重、难点我们尤其要善于“巧设疑”。为此,经常需要选择恰当的材料作为解读的蓝本,要求学生从对材料的分析中发现知识。一般情况下,我们倾向于选择那些“时间感”较强的材料,这可以自然地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比如,“市场如何实现资源配置”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回归生活,适当地引入“汽车市场的火爆行情”和“原油市场替代能源被关注”两大情景,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探寻“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机制”。这类问题的操作,换一种角度看,也是在帮助学生进行材料题的练习。
  4. 归纳类问题。这类问题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们不仅要基于课本内容要求学生自主概括,如“试着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还要注意在问题的讨论中及时整合他人观点从而作出有益的补充。我想政治课肩负着锻炼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责任,在新课标下也完全可以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把课前设计好的问题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二次劳动的过程。教师既是编导,也是演员,“实际的教学过程,往往表现为教师提出问题,同学生一起来思考。”发问对象的动态性要求教师适时地对问题作出妥善的处理,而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也极有可能成为发问的主体,这些都对教师的能力、素质发出了挑战。面对动态的课堂,教师良好的驾驭能力首先表现为冷静开放的态度,不试图把学生硬拉进预设的教案,不过分关注教学的进度,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维困惑”;其次表现为教师善于营造学生间合作的时机,学生提出了问题,教师不要忙着应答,而是启发学生先尝试着利用一己或群体的力量解决,教师可以进行思维角度的点拨;教师还要及时地引导教学进行情景回归,争取“收放自如”,由于学生的提问始于学习内容,问题的答案与学习内容之间必然存在连接点,能否把握连接点回归教学主题就成为对教师智慧的一种考验了。
  责任编辑黄日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