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化学教学中创设积极良好的教学情境】 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化学教学中创设积极良好的教学情境】 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发布时间:2019-02-06 03:59:32 影响了:

  教学情境能对教学过程起引导、定向、调节和控制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所以教学情境设计是教学过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积极良好的教学情境非常重要。在化学教学中,一般通过实验,呈现理论揭示的现象和事实,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通过日常观念和科学概念的矛盾,提出猜想并加以检验等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实验创疑具有引发思维的特点,成为课堂教学中构建问题情境的最常用方法。
  
  情境描述
  
  在学习“钠”的性质一节时,可用实验创设“疑”境:首先展示钠的试剂瓶,打开瓶塞,让学生闻一闻液体的气味,并观察钠是处于液面上,还是液面下。
  问题1钠为何要保存在煤油里?为何能保存在煤油里?其次,用镊子夹取钠,用滤纸擦去其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灰暗的表面,露出钠的“庐山真面目”,让学生观察切面的变化。
  问题2为何用镊子夹取钠而不用手拿?钠为什么可用小刀切割?切开后,钠的真面目与表面有何不同?然后,将钠投入预先滴有酚酞的水中,要求学生能观察出:“浮”“球”“游”“熔”“红”等主要现象。
  问题3为什么钠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反应时能熔成小球?为什么钠球能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声?溶液为什么能变红?在学生掌握了上述有关知识后,再提出问题:若把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将会产生什么现象?反应原理是什么?这时,便有学生脱口而出:有红色的铜单质析出,会发生置换反应。对学生的回答,笔者没有马上表态,而是补充做该实验,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观察到钠球浮于液面上游动,并且不断地变小,产生蓝色沉淀。众目共睹的现象否定了前面的回答,产生了矛盾。
  问题4钠比铜活泼,为什么没有析出红色的铜,而生成蓝色浑浊,并有气体生成?学生的思维很快活跃起来,觉得很奇怪,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妙。笔者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问题讨论
  
  通过各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实验创疑是教师制造“刺激”的最有效手段,是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最好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兴趣和提高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案例中化学实验现象的刺激使学生产生了“无意注意”,而教师创设的问题又使学生产生“有意注意”,在两种注意的双重作用下,使学生进入了激昂的学习状态,自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上述问题1至3,通过展示与实验,学生不断地观察现象,也不断积极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透过现象看本质,自然地得出结论:钠呈银白色、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钠在常温下易被氧气氧化;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反应放热。因此,钠应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中,使之与空气和水隔绝。
  通过实验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新的热情和思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充分发表学生的见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尽可能设计一些探索性的实验。为了知道结果,学生便会认真地去做实验,仔细观察现象,从实验现象上得出其结论。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又能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兴趣得到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问题4,学生最终明白:钠失电子,必然有一种元素得电子,既然没有红色的铜析出,而产生气泡,说明是氢元素得电子产生氢气。即2Na+2H2O==2NaOH+H2,同时生成的氢氧化钠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CuSO4+2NaOH==Na2SO4+Cu(OH)2,总反应为: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那为什么Cu2+的得电子能力比H+强,结果不析出Cu而析出H2呢?这是因为水溶液中水分子的微粒数远远大于Cu2+的微粒数,钠很活泼,遇水就反应,所以Cu2+就不能得电子了。学生由此可知,钠与可溶性盐溶液的反应不是简单的置换反应。此时,再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其他像钠与氯化铁、氯化钾等盐溶液反应的情况,归纳出金属钠与盐溶液反应的一般规律。
  
  诠释与研究
  
  以“疑”入境,创设新鲜、有悬念的教学情境,其价值在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叩开学生的思维大门,促使学生从被动思维向主动思维、单一思维向多元化思维、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发展,从而获取成功的喜乐。
  问题情境的设置,最好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主动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说错了没关系,说不好不要紧。教师不要忙于下结论,而应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现象,加大分析力度,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创新的智慧火花经常闪现在发问中。学生主动质疑,产生了急于探究的心理倾向,能更好地进行感知探究,使学生由单纯接受知识的被动地位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这也是素质教育根本所在。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西县新集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