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中国新型低档高质战斗机歼-7MF】歼16战斗机
 

【中国新型低档高质战斗机歼-7MF】歼16战斗机

发布时间:2019-02-10 03:52:38 影响了:

      近些年随着强调战争高技术化,空中战机成为各国重视的头号武器。关心中国空军的人都知道,引进的苏-27、苏-30和国产的歼-10这些世界第三代高档战斗机都列入解放军装备,中国为了出口争夺国际市场,去年还成功试飞了FC-1“枭龙”型这种“低档三代”战机,已服役几十年的歼-7机一般都认为属于该更换淘汰之列。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源于苏联米格-21仿制品的老牌歼-7最近又有一种标号为MF的新型号问世。研制歼-7MF的单位,恰恰也是研制推销FC-1“枭龙”的成都飞机公司,两种战机的外形、重量和许多性能还很相似,以致一些兵器爱好者们都奇怪地问:“这不是自己同自己抢生意吗?”
  
  为何还推出歼-7MF?
  
   歼-7MF最早公开亮相,是2000年成都飞机公司在珠海航展上陈设的一个模型,当时便向国外参观者做了可预订的宣传。从展出说明的指标看,该机主要空战性能已达到90年代初国际上第三代战斗机水平,内部设备配置却相对简单,只属于六七十年代的二代机水平,单价不过800万元,只相当于西方的F-16和幻影-2000的五分之一,这使亚非一些发展中国家很感兴趣。不过此后FC-1“枭龙”作为专为出口研制的战斗机推出,引来不少经费拮据的中小国家空军的购买意向,歼-7MF在前三年多时间里对外处于沉寂状态。
   在2003年北京航展上,歼-7MF又以模型出现,不过在同年9月间“枭龙”试飞成功后对其也进行了宣传。今年以来,国内刊物报道该机被空军选中为今后换代品之一,同时还大力向国际军贸市场推销,据报道巴基斯坦已经订购了34架,说明其在今后有较大实用价值。
   目前国际上高性能武器价格飙升,以低价同西方竞争的俄罗斯苏-27、苏-30重型战斗机单价也达3000~4000万美元,再加培训、配件和保养费,其全寿命价格还要加一两倍。中国新近自产的歼-10轻型战斗机尚未公布价格,不过从其高档次高性能的要求看,出厂价也肯定可观。中国作为一个疆域广阔的大国,需要在多个战略方向配置空中力量,仅在东南沿海方向便面对台湾的300余架第三代战斗机,由此看来需要数以千架计的作战飞机才能在台海形成优势并兼顾四面八方。
  
   今年3月中国人大会议上公布本年度国防费1800亿人民币,折合220亿美元,空军又不可能占大头,显然不能购买太多的第三代战斗机,选择一种性能属中等的廉价战斗机,形成“高-低”搭配便势属必然。这样,如遇很强的对手或高难攻击任务可派出高档机,执行一般任务或巡逻等时可出动低档机,即使损失了也不大心痛。像美国、俄罗斯、日本这样的航空强国,作战飞机也无法装备清一色的高档机。如美国空军在70年代研制出世界上空战力最强的F-15战斗机,单价便达1800万美元(约合目前的4000万美元),随后便利用其技术成果再研制出一种性能相近、配置简化、机型小一号的F-16,初期型单价降到670万美元。后来因F-16受欢迎而订户众多,配置越来越高,90年代后期改进的 C、D型单价涨到4000万美元以上,美军也无力多购。目前美国设计的21世纪主战飞机,是以单价1.2亿美元的F-22和单价3000美元左右的JSF搭配使用。
   成都飞机公司近年推出的两种性能、档次差不多的战斗机,外销价(国内出厂价肯定要低)却有一倍差别。FC-1因国外客户要求安装了较多进口仪器和俄罗斯发动机,单价为1500万美元,对买不起西方第三代战斗机的亚非穷国已算高档机,对中国空军却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歼-7MF机件立足国内自产,价格只是FC-1的一半左右,还便于自主大量生产,看来会成为中国空军的低档选择品。当初FC-1的研制费四亿美元全靠巴基斯坦和成都飞机公司合资筹措,中国政府并未投资,这也说明了此机只想出口而不准备内销。
  
  把米格-21、歼-7发挥到极致
  
   中国的歼-7系列战斗机,原是苏联米格-21的仿制品,原型1956年便试飞成功,1959年开始批量生产。此后这种典型的第二代喷气机战斗机有十几种改进型,一直生产到1987年。在美国战斗机中,只有F-16经六次改型生产达二十八年,按目前以色列和中东的一些订货合同看还将生产到2015年。如果把中国最近新推出的歼-7MF仍算歼-7系列,那么这种机型的生产改进时间之长可能要超过F-16而创出世界纪录。
   当年中国能得到米格-21,是由于赫鲁晓夫在中止许多合同、撤退专家几个月后又一度想弥补中苏关系裂痕,于1961年春天主动向中国提供这种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样品和技术资料,不过到翌年因中苏关系继续恶化而未完成交付。中国航空部门经过研究消化,于1967年仿制成功,定名为歼-7,至本世纪之初已改进生产了三十多年。前几年有些人认为歼-7系列受米格-21先天设计上的限制,再改进也不会有飞跃性提高,然而最新研制的歼-7MF却打破了这一宿命观,说明“老杆”仍能接“新枝”,有“歼-7”称谓的战斗机至少还可再生产一二十年。
   航空界人士研究了歼-7MF的性能后,认为它虽属歼-7系列,却已是一种全新飞机,只保留了原来轻便的特点和部分配置方式。从气动布局来讲,它由早期的三角翼变为双三角翼,进气形式由机头进气改为腹部进气,垂尾、平尾和后掠角、面积、形状都发生了变化。过去的米格-21与歼-7因为靠机头进气不能装大型雷达,此番改为腹部进气,便可腾出空间安装大口径天线的雷达,大大提高了飞机的目标探测能力。
  
   米格-21与歼-7的旧型号空重不过5吨左右,在第二代战斗机中虽有轻便、造价低且空战灵活的优点,却也有载油少、航程短和外挂武器只能达到1吨多的弱点,只能用于空战而难胜任轰炸等任务。歼-7MF自重只增加到6.2吨,外挂点由老型号的3个增加到7个,最大挂载能力达4.5吨,比FC-1的3.6吨还要大,这使其攻击能力实现了飞跃。该机悬挂武器有多种选择,如空空导弹、空面导弹、普通炸弹、激光制导炸弹等,可按用户的要求配备。
   歼-7MF的其它一些性能同过去的歼-7比也有质的飞跃,最大爬升率从每秒139米增加到199.8米,高空加速时间缩短,起飞滑跑距离也缩短了200米,而且中低空机动能力大为增强(这使其更胜任于对地、对海攻击)。它的速度达到2.05马赫,作战航程比过去增大了一倍,达到2000公里(满载航弹时会缩短一些),此外还采用了近年来新式的航电设备。
   歼-7MF能取得这些升级换代性的改进,除了采用了电子等方面的新技术外,关键在于动力系统的进步。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独立研制高推力的航空发动机总不过关,成为长期困扰中国航空工业的“心脏病”。国产歼-7沿用过去仿苏的老型号发动机,动力性便难有质的提升,四年前中巴两国正式确定合作开发FC-1时只好选购俄罗斯的克里莫夫发动机。2002年中国自制的涡喷13FⅡ(WP-13FⅡ)型发动机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在北京航展上亮相,马上便配备了歼-7MF,其推力增加到78千牛,已不亚于俄制的世界名牌发动机。
   同去年完成试飞并名噪一时的FC-1相比,歼-7MF的重量、动力性能都有些相似,区别在于载弹量大,更偏重于对地攻击。看来,这是出于中国空军未来的作战思想而确定的设计重点。由于目前超视距攻击方式的推广,已使各空军强国都开始逐渐淘汰强击机,具备对地攻击能力的战斗机已兼起此项任务。中国空军60年代设计、80年代做过改进的强-5也已是服役期漫长,何况其最大外挂能力也不过两吨多,歼-7MF大量装备后完全可以将其取代。
   虽然歼-7MF注重对地攻击的设计,其空战能力也不算弱。从现代第三代战斗机要求的多方面综合性能看,它因造价所限,多项目指标比不上苏-27和F-15、F-16,不过从模拟空战结果来看,如操作得当仍有可能取胜,尤其是在近距格斗中比重型机灵活而能占一定优势。从过去的空战实例看,双方如存在“代差”,战果很可能一边倒。1982年以色列用新装备的F-15大战苏制米格-21,竟取得了八二?押○的战果,许多人由此感到第二代战斗机已不堪第三代机一击。目前中国推出的歼-7MF在综合性能上虽算不上第三代机,战斗能力方面却已赶了上来,这样一旦需要仍可上阵同高档机一搏。
   有些航空专家对记者引述的评价是,歼-7MF己经是米格-21/歼-7系列飞机的终极改装。一种有近半世纪之久的战斗机经如此改造,其潜在功能的确已挖掘到极致。
  
  全新设计与旧型改造并举
  
   此前有人怀疑,对歼-7这种基于20世纪50年代末技术水平的战斗机,近些年进行这种脱胎换骨的大改在效费比上是否划算。通过歼-7MF的成功推出,再分析中国的国情军情,这种开发全新机种与改进旧机种的并行之路被证明是可行的。
   世界上研制新型军机,有全新设计和改进原有型号两种方式。前者的好处在于可以全面实现新一代的跨越,不过花费多,周期长,失败和赔钱的风险也比较大。后者的好处在于花钱相对较少,容易较快见效,不过综合性能往往比不上全新产品。
   像美国这个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第三代战斗机的研制周期都在10年左右,目前在研的第四代战斗机F-22则费时20年。美国财大气粗,过去动辄上马新型号,因取消一个发展不顺利的项目如B-57轰炸机便丢弃几十亿美元科研投入,近些年也采取了不轻易上新项目而对F-16、F-18这样仍有潜力可发掘的机种继续改造。印度想撑起大国面子,自行开发第三代战斗机LCA,其发动机和多数关键部件都购自他国,本国仅研制机身和部分机件,结果花费20年并耗资15亿美元,样机试飞还不成功。目前印度政界和军方一些人提议,应停止向这个没有把握的无底洞再投钱,索性放弃自研而集中财力仿制从俄罗斯引进的苏-30。事实证明,对技术基础不很雄厚且财力有限的国家而言,启动新型号研制更应慎重。
   中国从自身的地位出发,虽然长期也仿制苏俄式战机,不过仍以集中财力自研为主。从80年代后期便启动歼-10项目,经过10多年总算见到成效,这种自行研制方式也是未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希望所在。不过从中国的财力出发,只能重点保障有限的全新项目,对旧机型实行挖潜改造仍属以少投入创造较高使用效益的方式。中国航空界对歼-7的改造持续几十年,可说是比它的原主人苏俄更摸透了该机的特点,再加上实现了市场机制,把科研与创收、内需和外销很好结合起来,才能在老树上不断结出新果。
   早在80年代,中国航空部门便利用进口西方先进航电设备与自产的廉价歼-7机身相匹配,向10几个亚非国家出口千余架,创汇10亿美元,自行解决了下一步科研费用,实现了滚动式良性循环。80年代后期,国内和国外用户都看到歼-7原机型毕竟过时,再改造不能只靠增加设备而要重新改换机型,于是中国、巴基斯坦和美国联合提出了一个名为“超7”的升级大改计划。“六四”事件后美国退出,中巴双方仍继续合作,因巴方缺乏技术力量而只能部分出资,把研制工作全部委托给成都飞机公司。在90年代,成飞先推出了歼-7E型,1996年珠海航展上又推出歼-7MG型向外推销,它的出口型歼-7P果真在国际上又有一批销量。近几年歼-7MF飞机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不仅性能大为提升,从外形看与米格-21和老式歼-7也是面貌全非。国内外的航空界从中巴合作开发的延续看,一般将去年研制成功的FC-1(在巴基斯坦定序号为JF-17)称作“超7”。其实该机只是依托歼-7序列的一些技术成果重新设计而成,歼-7MF才是其正宗的繁衍后代,称为“超7”才名副其实。
   歼-7MF经不断改造成功推出,重要原因又在于立足国内成熟技术和产品,才能达到价格低廉而作战性能不错。事实证明,研发飞机时注重实用往往比一味求新更重要,而且国内、国外都应该是其目标市场。歼-7MF由于比较适合中国空军的战略配置需要,也符合一些亚非国家对低价、高质战斗机的需求,便成为了一种档次虽不高却大有前途的新装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