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吉林省水稻二化螟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水稻二化螟
 

【吉林省水稻二化螟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水稻二化螟

发布时间:2019-02-15 04:14:37 影响了:

  摘要水稻二化螟是吉林省水稻主要虫害,介绍了其为害症状、形态特征、发生习性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方法,以期为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为害症状;形态特征;发生习性;防治方法;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S435.11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194-01
  
  吉林省水稻虫害主要有稻负泥虫、稻潜叶蝇、稻水象甲及水稻二化螟等,其中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erssalis 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Pyralidae),又名钻心虫、蛀心虫、截虫等,分布各国各地[1]。近年来水稻二化螟发生日趋严重,水稻出现“白穗”,造成减产。二化螟成为农民田间防治的重点害虫。为了识别并了解北方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生活习性,更好地预防二化螟的为害,特将其发生与防治简要介绍如下。
  1为害症状
  二化螟以幼虫为害,为害症状随水稻生育期不同而异[2]。分蘖期,初龄幼虫先蛀害叶鞘,造成枯鞘(又称剥壳死),以后分散蛀食心叶,形成枯心苗。孕穗期,蛀食枯孕穗。抽穗期至扬花期,咬断穗颈,形成白穗。灌浆、乳熟期为害,造成虫伤株。早期出现的虫伤株,叶尖枯黄、穗变死色,叶鞘上有水渍状斑,叶片青枯。1~2龄幼虫群集在内,一般一处仅有2~3株,称为中心虫伤株;3龄以上幼虫转株为害,在灌浆至乳熟期蛀入的茎秆被蛀空,剩1层表皮,遇风吹折,造成倒伏,株色灰枯,谷粒半实,瘪粒很多,形成半枯穗(又称老来死)。如果这种被害株在穗期发生多,则谷粒轻、米质差,对水稻产量影响也大。
  2形态特征
  二化螟的一生要经过成虫、卵、幼虫和蛹4个虫期[3]。雄成虫体长10~12 mm,翅展20~25 mm。头、胸部背面淡褐色,复眼黑色或淡黑色,下唇须向前伸。前翅近长方形,黄褐色,翅面散布褐色小点,中室顶端有紫黑色斑点1个,其下方有斜行排列的同色斑点3个,外缘有小黑点7个。后翅白色,近外缘淡黄褐色,有趋光性。雌蛾体长12~15 mm,翅展25~31 mm。头、胸背面及前翅为黄褐色,翅面小褐点很少,无紫褐色斑点,外缘也有小黑点7个。后翅白色,有绢丝状反光,腹部肥大,纺锤形。卵扁平,椭圆形,长约1.2 mm,宽约0.7 mm。初产为乳白色,渐变乳黄色、黄褐色、灰褐色。卵块大多数呈椭圆形,由数粒至百余粒卵粒组成,排列呈鱼鳞状,上盖透明胶质。在水稻苗期和分蘖期,卵块产在稻叶正面叶尖处,孕穗、抽穗期产在叶鞘上。幼虫多数有6龄,也有5龄或7龄,少数有8龄。成长幼虫体长20~30 mm,2龄以上幼虫体背有5条褐色纵线,中间3条较明显。蚁螟孵化后,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先群集在叶鞘内侧为害,2龄开始蛀食稻茎,3龄分散转株为害。蛹圆筒形,长约12 mm,初化蛹时蛹体白色,后变棕色,前期背面尚有5条棕色纵纹,以后变为红褐色,纵纹渐消失。蛹的发育分6级,在稻茎处化蛹,也有少数在叶鞘内侧化蛹。越冬幼虫化蛹的地方有稻草、稻根的茎秆处。
  3发生习性
  二化螟在北方稻区一般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稻茬、稻草的茎、根内越冬。越冬幼虫于第2年春季气温达11 ℃时开始化蛹,15~16 ℃羽化成虫。由于越冬幼虫场所的温度不同,化蛹和羽化成虫的时期也不相同,一般先是稻根里的,以后稻草中的,前后相差10~15 d。因此,常形成2个发蛾高峰,造成成虫的发生期拉长。成虫盛发期在7月中、下旬,产卵于叶鞘处。雌成虫羽化后1~2 d经交配产卵,羽化后3~5 d为产卵盛期,卵期6 d左右。1头雌成虫一生产卵2~3块,每块有卵70~80粒,卵期10~12 d。成虫喜在稀植、茎粗、叶宽大、色浓绿的稻田里和这类水稻品种上产卵。在盛发期,一般处在分蘖期或孕穗期的水稻产卵多,蚁螟容易侵入成活,以后转株为害也多。初孵化幼虫沿叶下行至水面上的茎节处蛀茎、初群集,后分散,被害稻苗成枯心苗。蚁螟孵化后,先在叶鞘内侧蛀食为害,2~3 d后,在叶鞘外面显出水渍状黄斑,再经7~10 d,出现成片火黄色,有时叶尖发黄,叶身也变赤枯,这时通称“枯鞘期”。2龄后部分幼虫钻入稻茎,3龄后幼虫开始转移扩散,蛀入茎秆。如在孕穗期蛀茎,形成枯穗;抽穗后蛀茎,如未伤害穗茎节,则称“虫伤株”;穗茎节被蛀,则成“白穗”。二化螟成虫白天及有风天静伏稻丛中,遇惊作短距离飞行;夜间活动,趋光性强,雌蛾喜在嫩绿茂密稻田产卵,本田内分蘖至圆秆期产卵多。
  4影响因素
  水稻品种、插秧期、生长发育及管理情况、耕作不同,二化螟为害的轻重有很大差异。一般,集中稻田较分散稻田重;山区较平原重。种子纯度差、管理不及时、生长发育不整齐的受害也严重。二化螟的天敌很多,螟卵、幼虫、蛹都有多种寄生蜂寄生。此外,幼虫、蛹还有多种寄生菌和线虫寄生。捕食性天敌如蜘蛛、青蛙、野鸭等,对抑制二化螟都有一定作用。
  5防治方法
  5.1测报调查
  调查二化螟为害情况,确定防治田块和施药时期。在二化螟盛发期后5 d左右或初见枯鞘时开始调查,每3 d查1次。每块稻田调查数量:查枯鞘的采用单行直线取样,调查200丛,将平均发生枯鞘20~30根/百丛的田块定为全田施药对象田,施药时期一般可推迟至枯心苗开始零星发生时。9~10 d再查1次,对新枯鞘又达到上述指标的田块再施药1次。查虫伤株时,应调查10~20 m2,稻田每10 m2内平均有1个集中被害株(群)的稻田,应定为全田施药的对象田,并立即施药;7 d后再查1次。如果新的集中被害株数量又达到上述指标,水稻仍处于乳熟期时,应再施1次药。
  根据吉林省东丰、梅河口市区域稻田多年调查情况,水稻二化螟的防治适期应于7月中下旬,最好应施2次药。第1次应于7月10―15日施药,第2次应于7月20―25日施药。
  5.2药剂防治
  二化螟可掌握幼虫孵化高峰或发蛾高峰后6~8 d;或水稻叶鞘刚出现白色小条斑,或幼虫3龄以前立即施药,隔5 d后再施药1次,以傍晚喷施为好。目前农民防治二化螟仍然大量使用3.6%杀虫双或20%辛硫磷・三唑磷颗粒剂或泡腾剂等田间撒施,或用18%杀虫双撒滴剂瓶甩,既省工省力,又降低成本。90%杀虫单也在大面积使用。但这些农药长期使用,使二化螟的抗药性也迅速上升,防效逐年下降,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复配药剂更为理想,农药厂家也开始研制并推出市场。据报导目前防效较好的复配剂可选用15%阿维・唑磷微乳剂和15%阿维菌素・毒死蜱水乳剂有效用量270 g/hm2,或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散粒剂120 g/hm2和150 g/hm2,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或10%氯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600 mL/hm2等,建议大力推广应用[4-5]。
  6参考文献
  [1] 浙江农业大学.农业昆虫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78.
  [2] 施忆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250.
  [3] 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农学院,江苏省农药研究所.植物保护手册第一分册:水稻病虫害[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5:118-119.
  [4] 辜建生,邱深亮,郑礼旺.不同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药效评估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193,196.
  [5] 唐秋庚,喻惟,严玉成.阿维菌素及其复配药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14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