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高中生物难吗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疑点浅析]
 

高中生物难吗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疑点浅析]

发布时间:2019-02-15 04:32:22 影响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业务水平,同样也要多思多想。事实上,在高中教学中,笔者作为教师也经常有困惑的时候,常常通过查阅资料、同事讨论研究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下几个问题是笔者研究比较多,也是印象最深的。
  
  1 甲基绿和二苯胺鉴定DNA的区别
  
  人教版必修一中有个实验叫“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而在选修一专题五之“DNA的粗提取与鉴定”一课中,DNA鉴定用的是二苯胺。两者有什么区别?首先要了解甲基绿和二苯胺的性质。甲基绿为绿色晶体,具金黄色光泽,或淡绿色粉末。溶于水,呈蓝绿色,在常温下实验。二苯胺:白色单斜片状结晶。易溶于丙酮、苯、四氯化碳和乙酸乙酯,溶于乙醇、乙醚、冰醋酸和石油醚,不溶于水,一般实验时要经过沸水浴。由此可见,甲基绿溶液是蓝绿色的,二苯胺溶液是无色的。如果要鉴定溶液中是否含有DNA,那么应该用二苯胺,沸水浴后如出现蓝色,则说明有DNA,如果依然为无色,则没有DNA。但这个实验一般不用甲基绿,因为不管溶液是否含有DNA,都会呈现蓝绿色。当然,真要用,也可以,但方法要改变一下,可以在将DNA缠在玻璃棒上,然后滴加甲基绿,染色后,轻轻冲去浮色后看是否为蓝绿色。如果要观察DNA的分布时,要考虑到DNA和甲基绿的亲合力很强,故蓝绿色的甲基绿会结合到DNA上,于是分布DNA的地方显蓝绿色。但本实验一般不用二苯胺,因为DNA分子中2-脱氧核糖残基在酸性溶液中加热降解,产生2-脱氧核糖并形成ω-羟基-γ-酮基戊酸,后者与二苯胺试剂反应产生蓝色化合物,该反应可能会破坏细胞和细胞中的DNA。另外用二苯胺灵敏度偏低,故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一般不采用本方法。
  
  2 糖尿病的成因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讲到血糖平衡时,教师总会给学生介绍一下糖尿病,习惯的说法是病人的胰岛B细胞功能异常,产生和分泌胰岛素过少,使血糖升得过高,从而出现尿糖,治疗方法是注射胰岛素,而且会强调胰岛素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失去疗效。实际上糖尿病的成因有很多,严格的说应该是胰腺的B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或者分泌出来的胰岛素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使吸收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有效地转化为人体日常所需的能量,当然也不能有效地储存起来。这样导致过多葡萄糖在血液中积聚,超过肾脏的负荷或阈值,从而随尿液排出,引起糖尿。如基因异常不能合成正常胰岛素,因自身免疫而破坏了胰岛细胞,病毒感染破坏了胰岛,因肥胖等使靶细胞上受体识别与结合胰岛素的灵敏度下降等都是糖尿病的成因。故治疗方法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一味地注射胰岛素。换句话说,即治疗的方法应建立在纠正紊乱的代谢基础上,如控制饮食、调节心理或注意运动等,而注射胰岛素是其中一个好的方法,但也不是人人适用的。如果是胰岛素受体的问题,可能注射胰岛素也不一定有效。
  
  3 探究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选择
  
  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选择的是淀粉酶催化淀粉的水解反应,鉴定用的是碘液。那本实验可否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的反应来探究?可否用斐林试剂来鉴定?
  
  其实不能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的反应来探究,因为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受温度的影响,高温时过氧化氢会加快分解。另外,鉴定淀粉酶的活性高低也不可以通过斐林试剂在沸水浴下看是否有还原糖生成从而出现砖红色沉淀来判断。因为如果选用斐林试剂作指示剂,需要在试剂加入后进行水浴加热,这会改变原实验中三支试管的温度条件,所指示的结果不能代表原来的三种温度条件下真实的实验结果。例如,在加热过程中,原来处于0℃(冰水)的那支试管中的淀粉酶就不再处于0℃条件下了,在温度逐渐升高的过程中,酶的活性有可能恢复,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这支试管中也会出现少量砖红色沉淀!这样,实验结果就不真实了。因此,在探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只能选用碘液作指示剂,不能选用斐林试剂作指示剂。
  另外,“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选择淀粉和淀粉酶做实验是不可以的,因为不容易鉴定淀粉是否水解以及水解的程度。本实验不能选用碘液来鉴定。因为只有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碘才能使淀粉变蓝,而在碱性条件下,碘不会使淀粉变蓝。事实上,淀粉与碘的蓝色反应在pH为3-5的弱酸性溶液中进行最灵敏,在pH小于8的弱碱性溶液中次之,在强酸性溶液中,反应呈现蓝紫色,在pH大于9的碱性溶液中不显色。这是由于I2不能长时间留在碱液中,I2会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很快生成NaI(碘化钠)和NaIO(次碘酸钠),使I2与淀粉生成蓝紫色络合物的机会大大减少,从而影响实验的观察效果。当然,本实验同样也不能选用斐林试剂来鉴定淀粉有没分解生成还原糖。因为酸性条件试管中的盐酸会和斐林试剂中的氢氧化钠中和,使斐林试剂失去鉴定作用。所以教材中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来探究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4 DNA复制和转录是否都需要解旋酶
  
  人教版必修三讲到DNA复制以及转录的过程时,都提到了要将DNA解旋、碱基配对、聚合成链的过程。于是经常会听到别人说起DNA复制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而转录则不要解旋酶,但要RNA聚合酶,因为RNA聚合酶同时有解旋的作用。事实真的是那样吗?于是笔者开始查阅了大量资料,比较认可的观点如下。
  
  4.1DNA复制的解旋
  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即一类能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来解开双链DNA的酶。DNA复制开始阶段有很多酶或蛋白因子参与,如DnaA蛋白、DnaB蛋白(解螺旋酶)、DnaC蛋白、引物酶等。DnaA蛋白辨认复制起始点,DnaB蛋白有解螺旋作用,DnaC蛋白使DnaB蛋白组装到复制起始点,引物酶合成引物。如原核生物大肠杆菌DNA复制解旋的大概过程:首先起始双链区必须解开一小段,这和拓扑异构酶等有关;接着大肠杆菌的DnaA蛋白结合到orC(起始识别复合物)上形成一个核心,开始解链,产生一个开放复合物;然后DnaB(大肠杆菌解旋酶)能识别复制叉(复制叉指在复制启动时,尚未解开螺旋的亲代双链DNA同新合成的两条子代双链DNA的交界处)潜在的单链结构,取代DnaA,与DnaC形成复合体,从而形成双向复制叉。
  
  4.2DNA转录的解旋
  关于转录的过程,高中生物必修三的教师用书上强调“基因的转录是由RNA聚合酶催化进行的。基因的上游具有结合RNA聚合酶的区域,叫做启动子。启动子是一段具有特定序列的DNA,具有和RNA聚合酶特异性结合的位点,决定了基因转录的起始位点。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后,在特定区域将DNA双螺旋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开,使DNA解旋,形成单链区,以非编码链为模板合成RNA互补链的过程就开,始了。”笔者以前也把这段话理解为转录不需要解旋酶,而且和其他教师讨论时也有很多教师认同这个看法。笔者仔细研究了《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发现这个观点很可能有问题。
  下面来研究一下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真核生物含有RNA聚合酶I、Ⅱ、Ⅲ和线粒体RNA聚合酶几种,分子量大致在500kD左右,它们专一性地转录不同的基因,因此由它们催化的转录产物也各不相同。表1是RNA聚合酶Ⅱ相应的转录因子。
  由表1可以看出RNA聚合酶Ⅱ本身含有作为解旋酶的转录因子,如TFⅡ-F和TFⅡ-H,故不是说转录不要解旋酶,而是RNA聚合酶是一个多个转录因子的复合物,本身含有解旋酶。
  当然在多年的生物教学生涯中,笔者还遇到很多探讨比较多的问题。在思考析疑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着自己。很多问题只有老师搞清楚了,才能将生物知识以浅显明了的方法传授给高中的学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