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创新型国家战略 [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的战略格局与文化基础分析]
 

创新型国家战略 [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的战略格局与文化基础分析]

发布时间:2019-02-16 04:32:02 影响了: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需要对重大发展战略进行调适,并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创造物质财富和知识财富的文化氛围,其中知识产权文化的再造尤为迫切。河南省知识产权局郭民生的论文《创新型国家与知识产权文化的内涵及其关系》不仅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同时接受国家知识产权局软课题项目资助。本刊本期鉴于篇幅所限特节选部分刊登,以飨读者。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关键阶段之际,根据特定的国情和需求,我国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然而,仅有创新是不够的!在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和规则国际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成果的产权化、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市场竞争的优势化已成为时代的显著特征,知识产权已成为市场经济主体最重要的致富工具、竞争手段和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战略制高点。因此,调整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就十分必要。
  
  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的战略格局分析
  
  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目的与意义。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就是要通过建立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良好的创新、创业和创富环境,大力提高我国公民和市场经济主体对知识产权的创造力、拥有量和运用能力,大幅度增强知识产权战略资源的储量,大幅度提升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富民强国的目的。“知识产权富民”是指国家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积极创造一种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机制和社会氛围,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激励并保护公民在工业、农业、科技、文化、艺术、设计和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发明创造、智力创作、创新成果,使公民掌握和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并通过传播、转化,许可、应用等运营方式。获得相应的收益和回报,用知识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知识产权强国”是指国家在重大战略机遇期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面对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和规则国际化以及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在研究分析国内外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主动地利用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提供的国际规则,改革管理体制,完善市场机制,健全法律政策,激励保护创新,有目的地优化配置人才、知识、资本和其他各类资源,为求得长期竞争的创新优势、知识产权优势,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和平崛起而进行的重大战略谋划。这种“强国”的方式既有利于缓解国内的资源瓶颈、能源短缺、环境恶化、区域鸿沟和制度制约等一系列不和谐现象,加快经济转型的步伐,实现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知识化、轻型化和绿色化,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也有利于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经济体制和贸易规则全面与市场制度和WTO规则接轨,加快构造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新制度、新机制、新文化,不断积累和掌握知识产权新优势,为我国实现和平崛起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可靠的宏观保障。显而易见,“知识产权富民”是“知识产权强国”的基础,“知识产权强国”是“知识产权富民”的保障,两者相互依托,互为表里。
  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调适。我国现在已经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为使这“三大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必须把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放在重要的位置,不断提升“三大战略”的内涵,才能使我国经济发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知识资源两种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培育和提升我国产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使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产生重大变化。充分重视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可以大大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使衡量科技产出的主要指标从过去的成果、论文向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以及有创新、创业、创造能力的人力资产转变,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将更加明确地表现为科技创新、自主知识产权与生产的紧密结合,科技进步因素在体制改革、扩大开放、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扩大就业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使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核发生变革。过去,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主要是节约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搞好可持续发展,是指不再主要靠消耗物质资源,而是通过应用、经营知识资产,以尽量少的自然资源消耗,生产出更多的有效产品和服务。它的核心问题不再是研究如何更有效地“耗费自然资源,转化产品”,而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知识资源,转化产品”。知识资产的经营一方面表现为企业将生产知识含量或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物质资源含量越来越少的高技术产品,另一方面,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将更多地应用现代管理知识,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提升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使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容得以提升。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战略经济资源。知识产权战略注重对人力资源的高度重视和长期投资,把经济与社会发展单纯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转变为对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依赖。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竞争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竞争的对象主要是人才、知识和信息,投资的重点在于人力资源开发,在于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在于发展知识型企业。
  总之,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可与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国家总体战略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创新型国家及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分析
  
  建设创新型国家及和谐社会的“高楼大厦”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基础?我们的财富与价值观念、经济制度与法律法规和道德观念等文化基础能否承受得了?
  财富与价值观念。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当今世界,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能力。当然,提升区域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这样。世界银行(WB)于2005年底公布的“2000年国别财富报告”指出,无形资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被研究的样本(118个国家)中,有近85%的国家,其总财富中有50%以上来源于无形资本。报告还发现,一个国家无形资本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法治程度与教育水平。在中低等收入国家中,其无形资本平均有36%取决于教育水平,57%取决于法治程度,这就意味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同该国的法治程度及教育水平成 正比。世界银行报告说明,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差在无形资产财富方面。也就是说,他们之所以比我们富,主要富在无形产资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上。因此,朱相远认为,我们要转变财富观念,更新致富思路,淡化侧重有形物质资产的传统财富观,强化侧重非物质无形资产的现代财富观。郑永年认为,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发展,包括诸如经济那样的硬性指标和像文化那样的软性指标,提倡“文化崛起”的内部意义在于要为社会成员提供一个新的生活价值取向,一种新的认同感。这种新的价值取向和认同感在赋予他们生活新的意义的同时,也为他们的社会行为提供一种软约束。
  经济制度基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表明,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依赖于知识的增长,知识的增长依赖于知识创新,知识的创新依赖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最有效率的市场制度安排。道格拉斯・诺思在其《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一书中,从现代经济学的理性选择假定出发,运用交易成本、公共产品,相对价格等分析工具,构建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新经济史学理论体系。该书集中表述了这样一个中心思想
  由于人类受其自身生产能力和生存环境的约束,只有通过交换即交易这一基本活动获得经济效益和安全保障,而产权是交易的基本先决条件,产权结构的效率引起经济增长、停滞或经济衰退。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科斯的产权理论认为,“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谈判交易,就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认为,法权关系是一种反映现实的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其内容由经济关系所决定,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财产权是生产关系的法律表现,财产权不是单一的权利,而是一组权利,除了所有权外,还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索取权,继承权和不可侵犯权。可见,诺思,科斯和马克思都用财产权或产权及其经济制度来解释长期经济增长和人类社会的演进,这对我们研究知识产权文化富有启示意义。经济发展表现为经济形态的演变和进化,社会进步表现为一种或多种新的、独特的生产要素、生产模式、经济结构、社会
  过去,我国也强调创新,科教兴国。科教兴省、科教兴市、科技兴企等口号喊了一二十年,效果却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市场观念和知识产权价值观念的缺失。为避免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的回归,为促使创新成果尽快实现商品化、产业化,我们必须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充分利用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规则国际化的机遇,充分发挥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优化配置有限创新资源,搞有真正市场意义的自主创新,创新资源十分奇缺,我们只有运用市场机制和知识产权规则,才能营造更加宽松的自主创新环境,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减少与国外的知识产权纠纷,才能引进更多的人才和先进技术,在更高的起点上搞自主创新,实现我国的和平崛起,并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让人民享受自主创新成果的恩惠!
  法律法规与政策基础。位于日内制度和基本价值观念等的形成与转换。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告诉我们,产权成为划分经济与社会形态的重要标准,成为决定人们价值观形成的主要依据。不同的经济形态下。人们对财富的占有形式是不相同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大相径庭。在创新型社会中,知识产权经济成为全新的经济形态,知识产权的占有和运营成为对生产要素和财富的主要占有形式(参见经济形态的分类表)。瓦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总部大楼大厅,有WIPO前总干事阿帕德・鲍格胥博士的一段名言“人类的聪明才智是一切艺术成果和发明成果的源泉,这些成果是人们美好生活的保证,国家的职责就是要保证坚持不懈地保护艺术和发明。”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民享受现代科技文明的恩惠,就必须尊重人的聪明才智,鼓励和保护人民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一种高于物权的无形财产权,并由此而获得精神和物质富裕。政府手中最大的公权力和首要的职能是构建完备的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鼓励公民和法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切实保障创新成果不受侵犯,保障创新者获得高额的利润回报。从而激励和保护全社会发明创造、创作、创意的积极性,保持创新的连续性。而只有保护发明创造,创作的知识产权,才能保证发明人、创作者的利益,才能真正实现“富民”目标。通过“知识产权富民”的方式既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发挥人力资源(这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作用,不断提高人才素质和社会整体素质,也有利于激励更多的人们前赴后继、奋不顾身地去创造(作),去探索、去奋斗,从而产生越来越多的原创发明、重大发现,艺术珍品和驰名品牌,形成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更有利于激活微观经济和社会的创新活力,积累和改善生产要素,培育更多的企业细胞,为实现经济转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微观社会基础。
  道德观念基础。保护知识产权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授予创新者相应的物质和精神权利,更重要的是在市场竞争中树立一种标杆,确立一种游戏规则,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形成“自主创新一知识产权保护一高额利益回报一再创新”的良性循环,鼓励全社会的发明创造(作)积极性。如专利权可激发和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和新装备的发明创造热情;著作权(即版权)可激发和保护人们对知识和艺术产品创作与传播的积极性,商标权和品牌有助于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知名度和企业美誉度,激发市场主体开展有序竞争等。对于我们这样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经济转型的国家来说,缺乏人本意识、科学精神、民主和法制观念,缺乏对创新者智力劳动成果(如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以及由此获得的财富的尊重、激励和保护,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及和谐社会只能是一幢流动着的“海市蜃楼”!
  可见,建设创新型国家及和谐社会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创造物质财富、知识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文化氛围,其中知识产权文化体系的培育和再造尤为迫切。
  (作者系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