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原型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与词汇教学研究]
 

原型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与词汇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22 04:17:42 影响了:

  摘要:词汇是制约外语学习的瓶颈,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译的关键。论文探讨了原型范畴理论对词汇教学的解释力和促进作用,根据原型范畴理论,词汇教学中应重视基本词汇的教学,加强多义词的讲解,挖掘词汇的隐喻,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原型范畴;词汇教学
  基金项目:2007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省级立项课题 编号:JXJG-07-67-15
  
  一、引言
  
  英国语言学家D・A・Wilkins认为:“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地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就不能运用所学的结构和功能意念。因此,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浅析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二、原型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是基于人类认知基础上的范畴化理论,也称现代范畴理论。从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说”到著名的哲学家维根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说”,我们把这个阶段的范畴理论称之为经典范畴理论。在《哲学研究》中通过对“游戏”这个例子的研究论证并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理论。他认为语言其实是由各种各样的彼此间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语言游戏组成的整体,而语言游戏又是由语言和语言交织于其中的行动所组成的整体。他的“家族相似性”的概念,在哲学界、心理学界、语言学界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从家族相似性到现代认知语言学家Lackoff等提出的“原型范畴理论”则称之为现代范畴理论,可以说原型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现代范畴理论的形成。(王寅,2001) 原型范畴理论兼容了经典范畴和家族相似范畴观的优点,为词义提出了更为精确的解释,是对范畴理论的极大的丰富,对语言学习和教学也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三、基本词汇的教学
  
  根据原型理论的定义, 词义范畴可以被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的层面:基本词(basic level),上位层(superordinate) 和下位层(subordinate level)。通常,人类大部分的思维活动都是在基本层次上进行的。位于基本层次上的原型是人们用来对周围具体事物进行分类的工具;位于上位和下位层的概念是在基本层次的基础上分别强调突显其综合或更具体的特性, 以便表达更笼统或更具体的意义。
  Michael West提出了建立科学的符合英语词汇教学先后顺序的标准:(1)用于定义和构词的价值的大小;(2)文体中性的程序;(3)可得性,即大脑激活的速度;(4)学习的难易程度。(赵艳芳,2001) 人类学家Berlin通过对动植物范畴研究发现范畴成员成五个层次进行分布,第三层即属概念层为基本层,具有相对稳定,易记忆和词语紧凑等特点。Rosch把基本层次效果研究从认知人类学拓展到认知心理学,她发现最基本层在心理上表现在生物分类标准的中间层。例如:玫瑰花(rose),百合(lily),桃花(peach),康乃馨(caronation),鸡冠花(cockscomb),荷花(lotus),大理花(dahlia),向日葵(sunflower),菊花(chrysamthemum)等处于基本层,而花(flower)是上位层。人们对基本层的“花”的感知(1)最自然,无需添加想象力;(2)感知上辨认最快;(3)交际功能上能反应的层次最高;(4)习得命名较早;(5)知识组织上最有效或图式化最快; (6)言语上有相应的独立词语表达且该词语一般长度最短和使用最频繁。(熊学亮,2003)
  原型理论提出学生首先学到的词语属于“基本”词汇,因为这些基本词反映了世界的各个方面,是人脑最自然的反应。词汇表中的基本词更易于被习得和使用。学生在掌握基本层词汇的基础上,可以更轻松地构建上位层和下位层的词汇。词汇正是由于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四、多义词汇的教学
  
  原型理论在词汇多义性方面已显示了强大的解释力。根据原型范畴理论,一个词所有相关的词义中,总有一个是更为中心或核心的意义,这个意义可以成为其他意义的原型,其他意义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或幅射出来的,从而形成词义的幅射范畴。一词多义现象并不是偶然的、任意的语言现象,各义项是围绕原型义项通过一系列家族相似性相互联系的。一个多义词的各种意义构成一个意义范畴,各意义之间没有具体相同的特征,它们以某种方式发生联系,具有很多较典型的成员构成范畴的典型成员。Brugman和Lakoff以over一词为例,解释多义词意义之间的联系。Taylor(1995:99)认为多义词范畴中大多数具有多原型结构,即范畴中的无论哪一个成员总会与某一原型的表征相似,而那些与范畴联系在一起的原形之间具有家族相似性。
  以good一词为例,其汉语解释有:n. 好,好事,慷慨的行为,好处,利益;adj. 优良的,上等的,虔诚的,愉快的,慈善的,好心的,有益的。很明显“好”是其基本义即原型。其它义项都是在原型基础上引申而来。
  …yet, as it sometimes happens that a person departs this life who is really deserving of all the praises the stone cutter carves over his bones; who is a good Christian, a good parent, child, wife or husband; who actually does leave a disconsolate family to mourn his loss; …… (W. M. Thackeray)
  …不过偶尔也有几个死人当得起石匠刻在他们朽骨的话。真的是虔诚的教徒,慈爱的父母,孝顺的女儿,贤良的妻子,尽职的丈夫,他们家里的人也的确哀思绵绵的追悼他们… (杨必译)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对这类词,重点讲解原型意义,突出重点,让学生理解各义项之间的深层关系,融会贯通,培养他们根据上下文推断具体意义的能力,灵活掌握词汇。
  
   五、隐喻性词汇的教学
  
  “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赵艳芳,2001) Lacoff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以另一件事和经历来理解和经历一件事或经历”;胡壮麟也说“语言符号的多义性和新鲜感得益于隐喻的创造”。根据隐喻的构成,认知语言学家Lakoff & Johnson把概念隐喻分为结构性概念隐喻、方位性概念隐喻和实体性概念隐喻。按照Lakoff& Johnson的隐喻普遍存在的观点,隐喻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习以为常的工具,因此可以被视为二语习得的基础性目标,同时也被视为语言流畅或得体的目标。这样,隐喻就应该被视为二语习得的高级性目标。因此,要将隐喻引入到英语词汇的教学中去。
  如汉语词汇:风里来雨里去;棋逢对手;石沉大海等等是典型的隐喻性词汇。大多数隐喻的动机基于心理和对情感的反应,如生气、幸福、悲伤、骄傲、爱等。对这一类词的教学应联系词语的基本义,激发学生想象力,使他们了解词义的发展规律,理解多义词演变机制,从而掌握词汇意义,提高学习能力。如:她就是这样风里来雨里去,成年累月地工作着。(This how she carries on her work, rain or shine, all the year round.);棋逢对手(diamond cuts diamond);遗憾的是,我们当时的呼吁石沉大海。(It’s regrettable that our appeal remained a dead letter.)
  由此可见隐喻“是词义产生的主要理据,是同义和多义的来源,是强烈感情的释放口,是填补词汇缺口的方法”。通过了解空间概念在语义扩展中的作用,学习者就可以深刻理解英语词如rain, shine, diamond, dead等,并根据其空间意义来理解其抽象意义。因此,我们在外语词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
  
  六、结论
  
  英语词汇的习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和促进作用:重视基本词汇的教学,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多义词的讲解,使学生了解词的不同意义间的本质的联系;挖掘词汇的隐喻,使学生认识词的发展的动因和机制。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 Taylor, John.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M]. Oxford: OUP, 1995.
  [3] Ungerer, F. & Schmid, H. J.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Press, 2006.
  [4]熊学亮. 语言学新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5]王寅.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王寅. 原型范畴理论与英汉构词对比[J]. 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7]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彭志洪(1974―),男,汉,讲师,硕士,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