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水稻抽穗前期剪去上部三片功能叶对产量结构的影响|水稻抽穗期
 

水稻抽穗前期剪去上部三片功能叶对产量结构的影响|水稻抽穗期

发布时间:2019-02-23 04:42:41 影响了:

  摘要:研究了剪去不同水稻品种(组合)上部3片功能叶(或上部3片功能叶组合)对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单株子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各性状的作用大小均为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大部分品种单独剪去上部3片功能叶的作用之和大于同时剪去上部3片功能叶效应值,少数品种与此相反;与前人试验结果比较发现,试验材料在稀植条件下剪去功能叶后,单株子粒重的减少比例比穗重的减少比例更能反映出功能叶对穗部光合产物的影响。
  关键词:水稻;剪去上部3片功能叶;效应值;穗重;光合产物
  中图分类号:S511;S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3-2609-04
  
  Effect of Cutting off the Upper Three Leaves during Early Heading Stage to the Yield Structure of Rice
  
  ZHOU Xiao-bin1,GONG De-ping1,DUAN Hong-bo1,SHU Bing1,XU Guo-hua1,TANG Hao-yue2,
  FAN Yu-gang2,LIU Yi-rong3,XU Ming-jian1
  (1.Jingchu Seed Industry Co. Ltd., Jingzhou 434020, Hubei,China; 2.Hubei Provincial Seed Group Corporation, Wuhan 430070, China;
  3.Liulin Agricultural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 of Suixian County,Suixian 431523,Hubei,China)
  
  Abstract: Different rice varietie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removing one of the upper three leaves or their combination on panicle number, seeds per panicle, grain weight, grain weight per pla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all the trait were flag+2nd leaf+3rd leaf> flag> 2nd leaf> 3rd leaf. For most of the varieties, the sum effect value of cutting off three functional leaves individually was higher than the effect value of cutting off three functional leaves at the same time;while that of a few other varieties was apposite. Comparing with previous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when cutting off functional leaves under low density conditions, the percentage reduction of grain weight per plant couldreflect the effect of the functional leaves on photosynthetic products better than the percentage reduction of ear weight.
  Key words: rice (Oryza sativa L.); cutting off upper three functional leaves; effect value; panicle weight; photosynthate
  
  水稻产量形成的本质是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固定在有机体中。一般情况下,水稻一生所形成的所有干物质90%来自光合产物[1],在光合产物中,94%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4%来自叶鞘和茎秆的光合作用[2];最终形成的子粒产量中,约有80%来自抽穗后形成的干物质[3-5]。而抽穗至成熟期光合作用主要是在水稻功能叶中进行的,功能叶的生长状况对水稻产量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7]。
  水稻功能叶主要是指水稻穗分化开始后不久至孕穗前形成的植株上部的3片功能叶(简称3片功能叶或功能叶),其功能从穗分化中期开始,到成熟期终止。在抽穗前巩固枝梗、积累灌浆储备物质、提高结实率是它们的主要作用;在抽穗至成熟期,为子粒结实、灌浆和粒重形成提供最重要的物质来源[8]。
  因此,在抽穗前期(此时功能叶已经基本定型且光合效率较高)剪去不同品种(组合)功能叶,对于探讨上部3片功能叶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以荆两优10号、D优33、德优8258、金优928、荆楚优148、荆楚优42、5283S/R316、5288S/R607、武运粳7号共9个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于2009年在荆州市太晖试验基地进行。在该试验中各材料代号依次为:A1、A2、A3、A4、A5、A6、B1、B2、C。荆两优10号(A1)、D优33(A2)、金优928(A4)、荆楚优148(A5)、荆楚优42(A6)为籼型杂交稻,均为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品种;德优8258(A3)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配组的杂交水稻品种;5283S/R316(B1)、5288S/R607(B2)为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配的粳稻杂交组合;武运粳7号(C)为江苏省武进市农科所选育的晚粳常规稻品种。
  1.2试验设计
  该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9个品种(组合)作为试验材料,两次重复,每小区种植10行,每行12株,行株距为28�×17�,每穴插1苗。试验地肥力中上等水平,地力均匀,2009年6月16日播种,7月22日移栽,常规栽培管理。在水稻抽穗前期(以破口期为标准),选取生长健壮、孕穗整齐、株型比较一致的植株设置5个处理,即不剪叶、剪去剑叶、剪去倒二叶、剪去倒三叶、剪去剑叶+倒二叶+倒三叶,以不剪叶为对照。剪叶后单株挂牌,注明处理名称及日期。成熟后各处理取样15株进行室内考种,考察其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穗重、单株子粒重。
  1.3数据记载与分析
  水稻成熟后在实验室内考种、记录数据。数据分析使用Excel 2003分析软件。
  2结果与分析
  2.1 剪去不同功能叶对有效穗数的影响
  表1为剪去不同功能叶对单株有效穗数的影响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各品种(组合)的不同处理对水稻有效穗数的影响均表现为: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剑叶>倒二叶>倒三叶,B1剪去剑叶与倒二叶作用没有显著差异。试验材料的均值状况为:单独剪去剑叶、倒二叶、倒三叶作用之和大于同时剪去3片功能叶,这可能是由于同时剪去3片功能叶后引起植株剩余部分补偿性生长大于单独剪去每片功能叶所致补偿性生长之和所致。但其中A5、A6、B1、C则与此趋势相反,可能是由于株型原因导致3片功能叶对有效穗数的形成所起作用太大,从而同时剪去3片功能叶后使水稻所受创伤太大而无法完成补偿性生长所致。从变异系数来看,倒三叶>倒二叶>剑叶>剑叶+倒二叶+倒三叶,从中可以看出,不同处理下的各品种(组合)对剪去倒三叶的反应差异最大,同时剪去3片功能叶对有效穗数的反应差异最小。这与各品种的不同株型其相同叶位功能叶在有效穗形成中的作用大小差异是密不可分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随着不同功能叶(或功能叶组合)在有效穗数上的决定作用渐大,其作用程度更趋于相似,而其变幅亦变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剪去不同功能叶对每穗实粒数的影响
  表2为剪去不同功能叶对每穗实粒数的影响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各品种(组合)的不同处理对每穗实粒数的影响与对有效穗数的影响趋势一致,B1剪去剑叶与倒二叶的作用没有显著差异,B2剪去倒二叶与倒三叶及倒二叶与剑叶没有显著差异,C剪去倒二叶与倒三叶没有显著差异,品种A4剪去剑叶与剪去三片功能叶没有显著差异。变异系数变化情况与有效穗数变动相似。而徐富贤等[9],万安良等[10]的保留功能叶试验则表明剑叶、倒二叶、倒三叶作用分别为本试验的近2倍,3片功能叶的作用为本试验的2~3倍,这与他们的试验材料的高密度种植有很大关系(约为90万株/hm2)。在高密度下限制了单株分蘖总数,提高了抽穗前期既有分蘖成穗率,使得剪去功能叶后其对最终光合产物的影响在有效穗上反映不明显,主要反映在每穗实粒数上。
  2.3剪去不同功能叶对千粒重的影响
  表3为剪去不同功能叶对植株千粒重的影响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各品种(组合)的不同处理对千粒重的影响与对每穗实粒数的影响一致,A3分别剪去剑叶、倒二叶作用没有显著差异,A5剪去倒二叶与倒三叶及与倒二叶剑叶没有显著差异。整体状况为:单独剪去功能叶的作用之和与同时剪去3片功能叶的作用相近,这反映了3片功能叶对千粒重的决定作用相对独立。徐富贤等[9],万安良等[10]的试验结果是不同处理对千粒重的影响为本试验值的2~3倍,但与周玉萍等[11]的结果差别不大。这可能是本试验种植密度低(21万株/hm2),除了功能叶外,下部叶片因通风透光条件好,降低了功能叶的缺失而致的效应。各处理下千粒重变异系数变化情况为:剑叶>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倒三叶>倒二叶,这是由于随着不同功能叶(或功能叶组合)在千粒重上的决定作用渐大,其作用程度趋势不同而致。究其原因,是由于不同品种、不同株型对千粒重的决定作用方式不同所致。
  2.4剪去不同功能叶对穗重的影响
  表4为剪去不同功能叶对水稻穗重的影响结果。从表4可以看出,各品种(组合)不同处理对穗重的影响与千粒重的变化相似,B1、B2和C的3片功能叶两两之间不是都有显著差异。徐富贤等[9-11]的试验结果约为本试验值的2倍,而本试验剑叶与倒二叶作用之和平均为33.59%,与凌启鸿等[12]报道的中稻各叶位叶片对产量形成的作用中,剪去剑叶、倒二叶其穗粒重下降32%这一结果相符。此结果与孟军等[13]用沈农265(直立大穗型超级稻)作为供试材料的三维模型模拟水稻叶片对穗重贡献率(剑叶、倒二叶均为15%、倒三叶为8%)相近。各处理变异系数大小及其变动情况与有效穗数变动情况相似。
  2.5剪去不同功能叶对单株子粒重的影响
  表5为剪去不同功能叶对单株子粒重的影响结果。从表5可以看出,各品种(组合)不同处理对单株子粒重的影响与对穗重的影响趋势接近,品种B1剪去倒二叶与剑叶没有显著差异。各品种(组合)除C外单独剪去3片功能叶作用之和均大于同时剪去3片功能叶的作用。单株子粒重变异系数变动趋势与穗重变动趋势一致,只是单株子粒重各处理变异系数比相同处理的穗重变异系数小,而且此结果与徐富贤等[9]、万安良等[10]的各功能叶对单穗重所起作用比较接近,所以对于本试验(种植密度比较低)来说,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用单株子粒重的变动更能反映功能叶对光合产物的影响。
  从整体情况来看,各处理对所考察各性状的影响为: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剑叶>倒二叶>倒三叶,且单独剪去剑叶、倒二叶、倒三叶作用之和大于同时剪去此3片功能叶,这可能是由于各功能叶(或功能叶组合)剪去后在植株所能进行补偿生长范围内,但亦有少数品种(组合)与此趋势相反,这可能与此品种的补偿生长能力比较差有关。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穗重、单株子粒重这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都随着剪去功能叶的作用增大而减小,可见功能叶对其有相当大的决定作用。但千粒重则不按此规律变动,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千粒重这一性状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3结论与讨论
  用剪去功能叶的方法来测验其对目标性状的作用大小,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性,功能叶剪去后所表现的效应中,包括有此功能叶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及由于此功能叶的缺失而诱发的一系列反应的总和。功能叶的剪去对于观测性状的影响在多大程度上表现了其在完整植株中的作用,这与此叶对观测性状所起作用的大小和功能叶剪去后植株的调整作用大小有关。如果此功能叶剪去后对植株调整作用大,弥补了其缺失对余下部分植株的本来作用大小,则掩盖了其部分作用,反之,则放大了其作用。本试验中,单独剪去3片功能叶的效应之和大于或小于同时剪去3片功能叶就能说明一定问题。由此可见,功能叶实际作用的大小,应以14C为标记的无损伤试验来佐证。本试验结果显示,剑叶对穗重的贡献率为19.98%,对单株子粒重的贡献率为35.22%。杨建昌等[14]研究发现14C标记剑叶光合产物对籼优3号、盐粳2号的作用分别为45.31%和29.26%,均值为37.29%,其贡献率明显大于本试验剑叶对穗重的作用,而与单株子粒重的贡献率非常相近,这与品种的种植密度有很大的关系。密度大,则单株分蘖数少,剪去剑叶对抽穗期形成有效穗影响已不大,故最终其作用的大小,主要反映在穗重的降低上;而密度小,则剑叶对抽穗期有效穗形成还有相当大的影响,因而功能叶最终对光合产物作用的大小反映在有效穗数和穗重的乘积上,即主要反映在单株子粒重的降低上,以杨建昌等[14]的14C试验与本试验结果比对,则很好地反映了这个状况。
  另外,同一处理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不同处理之间的同一处理的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化趋势也很不相同。这反映出各功能叶在不同品种及不同性状中表现出不同的作用,这种变化的复杂性,也为水稻栽培、育种提供了各种利用功能叶(功能叶组合)不同功能的途径,从而达到改善水稻产量结构、实现增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继. 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3.
  [2] 吴光南,邹江石.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3] GLADUN I V,KARPOV E A. Distribution of assimilates from the flag leaf of rice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period of development[J]. Russ J Plant Physiol,1993,40:215-219.
  [4] 曹立勇,赵建根,占小登,等.水稻耐热性QTL定位及耐热性与光合速率的关系[J].中国水稻科学,2003,17(3):223-227.
  [5] 陆定志,潘裕才,马跃芳,等.杂交水稻抽穗结实期间叶片衰老的生理生化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8,21(3):21-26.
  [6] 唐文邦,陈立云,肖应辉,等.水稻功能叶形态及光合速率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4(2):29-31.
  [7] 王永锐.水稻生理育种[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131-133.
  [8] 凌启鸿,张洪程,苏祖芳,等.稻作新理论――水稻叶龄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55.
  [9] 徐富贤,洪 松.杂交中稻各叶位叶片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形成作用的研究[J].作物研究,1993,7(2):22-26.
  [10] 万安良,钟永模.水稻品种叶面积与穗重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1(6):21-28.
  [11] 周玉萍,杨从党,袁平荣,等.生长期剪去上部三片功能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6):762-764.
  [12] 凌启鸿.中稻各叶位叶片对产量形成作用的研究[J].江苏农学院学报,1982,3(2):9-19.
  [13] 孟 军,陈温福,王嘉宇.基于三维模型的水稻叶片对穗重贡献率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8(10):37-40.
  [14] 杨建昌,王玉琴,朱庆森.水稻产量源库关系的研究[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3,14(3):47-5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