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曹雪芹与北京西山] 北京西山曹雪芹
 

[曹雪芹与北京西山] 北京西山曹雪芹

发布时间:2019-04-23 04:41:19 影响了:

  由于曹雪芹有着显赫的家世和特殊的经历,因此当地百姓把智慧人物、侠义人物的特点逐渐附加在他的人生,形成了“曹雪芹西山传说”的滥觞。  在北京西山万安山脚下,有一座美丽的小山村——黄叶村。她山环水绕,茂林修竹,四时景物常新。虽地处北方,却似有江南风韵。令她名闻天下的,是十八世纪时曾在这里经生活过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
  康熙五十六年,曹雪芹出生在风花雪月的南京,雍正六年,由于家庭被朝廷抄没,十三岁的少年雪芹跟随家人回到京城。最初,他与家人居住在崇文门蒜市口一带。之后,曹雪芹移居北京香山一带,每月关四两银子,过着一个闲散旗人的生活,这是他娶妻生子、安心写作、纵酒长歌的经济基础。
  从雍正末年或乾隆初年到乾隆二十八年除夕曹雪芹在这里去世,他在北京西山生活了三十年左右。在这里他完成了《红楼梦》的写作,最后埋骨青山。由于材料的匮乏,我们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生平,特别是他与北京西山的关系,大多是“雾里看花”。曹雪芹及他的《红楼梦》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北京文化的精品,而他在北京西山的生活与创作情况更是有着海淀地域文化的特质,因此对他及其作品的研究与探索,对《红楼梦》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是生活或工作在海淀这片土地上的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曹雪芹是如何来到北京西山的,是一个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曹雪芹到北京西山不外乎有三种途径:出旗为民、拨旗归营、在亲戚安排下来到这边,享有在旗的旗人待遇,过着闲散旗人的生活。我们认为后两种情况可能性大些。
  曹雪芹是不可能出旗的。曹家隶属内务府包衣汉军旗籍。虽然在“康乾盛世”期内,曾经有过几次皇帝特谕旗籍生计之事,但是由于曹家特殊的家世,似乎都没有可能沾上边。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皇帝在《筹汉军归籍移居谕》中所做出过汉军可以改归民籍的决定,但是乾隆的这次“一次性政策”并不包括“其中惟从龙人员子孙,皆系旧有功勋,历世既久,自毋庸另议更张”。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廷颁布了八旗汉军出旗为民令。之后不久,即颁布了允许包衣的出旗为民令:“定八旗另记档案人为民例”,及允许宗室王公等包衣出旗为民谕。所谓八旗另记档案之人,又称“开户家奴”,简称“开户”,这些人本为八旗异姓贵族、官员以及富显者之奴仆,因为“效力年久”,允许其脱离本主另立户口,而取得正身旗人之地位者。但他们仍归原主名下,仍然留在原主佐领下,是被控制在八旗中具有特殊身份地位的奴仆,是另一种“包衣”。而宗室王公等包衣其大部分皆为汉姓人。清廷之所以令这些开户家奴及宗室王公等包衣出旗为民,皆因“八旗户口日繁”,“致生计日益艰窘”,“旗人众多,伊等不能遽得钱粮,生计未免艰窘”;而由“王公等养赡,亦恐拮据”,故令其出旗为民,以“听从其便,俾各得为谋”,使之“均得一体谋生”。
  上三旗包衣汉姓人即“内府世仆”,在八旗汉军出旗为民的热潮中,似乎并未与之同步。因为乾隆帝弘历曾颁谕明确地说:“至包衣汉军则皆系内务府世仆,向无出旗为民之例,与八旗汉军又自有别”。在这里所称的“包衣汉军”,并非八旗汉军,指的乃是包衣佐领,即旗鼓佐领,隶属于八旗满洲的内务府包衣汉姓人,即上三旗包衣汉姓人。因为他们是直接为皇帝服役者,当然不能脱旗而去。曹雪芹家,正是皇帝所说的向无出旗为民之例的“内府世仆”。另外从时间看,乾隆实施的这一系列“出旗为民”的政策,都晚于曹雪芹实际在香山一带生活的时期。
  曹雪芹到北京香山地区的第二个途径是香山这边百姓的口碑相传的“拨旗归营”。“拨旗归营”类似于“回老家”的意思,如果是这样,曹家自“从龙入关”后,在北京西山一代,应该有房产,曹雪芹到西山,是回到祖宗留下的房产居住。
  那么曹家在这边有“祖产”的可能吗?从顺治起,清代帝王就在西山一带的皇家园林留有足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更是着力打造出“三山五园”一片恢宏的皇家园林区。曹寅曾是御前侍卫,他随时伴驾,有可能在香山一带有住房;再有就是曹寅的诗文中多次提及北京西山的景物,如:功德寺、一拳石、金山、弘济寺、来青阁、一片石、西山道等,从对这些北京西山一带的特殊景物的咏颂中,我们知道曹寅十分熟悉西山。当他面对宦游、客居过的江苏镇江的金山时,也曾引发出深深地对北京金山的乡思之情。由此可以看出,曹寅在西山一带应该有着房产,那么曹寅在西山的房子,可能就是雪芹移居西山寄身之所。
  曹雪芹第三个到香山一带生活的途径,是按照清代制度规定,男子十六岁成丁,在亲朋安排下来到西山。如果是这样,他应该在旗营里,过着一个一般旗人的生活,承担着一个一般旗人的责任。关于他在西山的生活状态,学界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穷困潦倒,这一看法有敦诚的《赠曹雪芹》一诗为证:
  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
  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何人肯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但是,从这首诗的总体看,作为曹雪芹的好友,敦诚既写出了雪芹因家庭巨变,家道衰败,门庭冷落,经济状况困窘潦倒的一面,而更多地是赞赏了他旷达洒脱、孤高狷介的魏晋风度。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乾隆盛世时,北京香山一带旗人的生活是十分优裕的,曹雪芹在西山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他的悲愤与心中的块垒,更多地是来自才情不得施展的苦闷。
  关于曹雪芹在北京西山到底住在哪里,一直是红学界探讨的问题。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胡适先生根据曹雪芹的友人诗歌,断定曹雪芹住在“西山”一个可以望见西山晚霞的地方。到了五十年代,吴恩裕先生到香山一带采风,他租住在香山买卖街一个张姓老人的家里,用四个月的时间,遍访香山百姓,凡曹雪芹足迹所至,均记录在吴先生的笔下。他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把文献资料与口碑资料互证,他的研究,把曹雪芹的居住范围,框定在香山、万安山、金山这个山湾里,其中主要是镶黄旗和正白旗两处。
  1963年,吴恩裕先生与吴世昌、周汝昌、陈迩冬、骆静兰等红学家再次到西山采风,他们访问了张永海老人,得到两个非常重要的口碑资料。一个是关于曹雪芹西山居所的,说他住在四王府西边,地藏沟口的左边靠近河滩的地方,那儿今天还有一棵两百多年的大槐树。另外一个就是百姓传说,曹雪芹有一个叫鄂比的朋友,曾经送给他一副对联: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疎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