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丘疹样荨麻疹的中医辨治体会:丘疹荨麻疹症状图片
 

丘疹样荨麻疹的中医辨治体会:丘疹荨麻疹症状图片

发布时间:2019-05-14 03:49:17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R75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55-01  【摘要】:丘疹样荨麻疹是青少年儿童常见的一种皮肤病,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瘙痒剧烈为主要表现,本文介绍了本病的中医认识和辩证分型治疗原则,强调了治疗中应重视祛风治血,辩证论治的重要性。
  【关键词】:丘疹样荨麻疹 中医治疗 辩证论治
  丘疹样荨麻疹,是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常见的一种风团样丘疹性皮肤病,尤以学龄前儿童多见,夏秋季高发。此病属中医”瘾疹”范畴,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瘙瘾疹生疮候》就曾记载:“皮肤虚,为风邪所折,则起瘾疹。热多则色赤,风多则色白,甚者痒痛,搔之则成疮。”
  1. 临床表现: 典型皮损为绿豆或稍大淡红色丘疹,性质坚硬,顶端常有小疱,搔破后结痂,周围有纺锤形红晕,经搔抓后呈现风团,风团消退后仍恢复原形。该病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损害数目不定,常分批出现,散在发生或少数簇集,常伴有胃肠障碍,少数患者有时亦有呈现水疱者。该病病程长短不一,一般1周左右多自行消退,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但新的皮疹又可陆续出现,因而新旧皮损同时存在,至天气转凉后逐渐痊愈,但次年常又发生。患者自觉剧烈瘙痒,夜晚特甚,往往影响睡眠,患儿精神不安。搔抓后表皮剥脱,易致继发感染。
  2.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赋禀不受,又食鱼虾等腥荤动风之物,或因饮食失节,胃肠实热;或因平素体虚卫表不固,复感风热,风寒之邪,郁于皮毛肌腠之间而发病;再有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气机壅滞不畅,郁而化火,灼伤阴血,致使阴血不足,复受风邪而诱发。或因饮食失宜,脾失健运,气滞于里或内有虫积,复受风邪而致本病。
  其病因在西医看来,主要认为是某些肢节动物叮咬或为某些食物过敏或精神理化因素等所引起的变态反应,故治疗多以抗组胺类,激素类药物来处理,手段单一且副作用较多,笔者不妨谈谈自已对丘疹样荨麻疹的中医辩证论治之体会。
  3. 辩证分型:
  3.1 风热型
  证候:风团色红、灼热,遇热则剧,得冷则减,伴有发热,咽喉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析:①辨证:以风团色红,遇热则剧得冷则减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风热之邪客于肌表,外不得透达,内不得疏泄,营卫不和而见风团骤起,色红、灼热;肺热壅盛则伴发热,咽喉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属风热客表之象。
  治宜辛凉透表祛风清热,常用药物如桑叶,牛蒡,防风,蝉衣,山栀,黄芩,银花,连翘等,加减法,大便干秘者,加用防风通圣散,生地;伴咽喉肿痛者,加板兰根,山豆根;情绪烦躁者,加地骨皮,生牡蛎。
  3.2 风湿型
  证侯:风疹色淡微红,表面出现水疱或水肿,搔抓常有渗液流出,常在阴湿气候中发生,舌体胖淡苔薄白腻,脉弦滑。
  辨析:①辨证:以风团色淡,有水疱或有渗液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风湿之邪困表,营卫不和故起淡红色风团,表面有水疱,搔抓有渗液为湿邪泛滥。舌体胖淡苔白腻,脉弦滑皆为风湿困遏之症。
  治宜健脾除湿,祛风止痒。常用药物如苍术,白术,厚朴,陈皮,赤苓,泽泻,苦参等。加减法,伴风热者,加银花,连翘,伴胸腹痞满者,加四君子汤。
  3.3 血热型
  证侯:皮肤灼热刺痒,风疹色鲜红,晚间较重,搔痒难忍,越抓越起,伴心烦不宁,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辨析:①辨证:以皮肤灼热刺痒,疹色鲜红,晚间较重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心经有火,血分郁热,血热生风而见皮肤灼热刺痒,搔后起风团;热扰神明则心烦不定,热灼津液则口干思饮。舌红脉弦数为血热之症。
  治法:清热凉血,消风止痒。治宜凉血清热,消风止痒为主,常用药物如防风,生地,赤芍,丹皮,石膏,知母,当归,苍术,蝉衣等。
  3.4 血虚型
  证候:风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不愈,风疹色淡红,瘙痒,食少疲倦,劳累时加重,舌淡苔薄净,脉弦细。
  辨析:①辨证:以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不愈,神疲乏力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病久阴血被耗,血虚生风故见皮疹反复发作,夜间及疲劳时加重。舌质淡苔薄,脉沉细为血虚之症。
  治宜补气养血,疏散风邪为主,常用药物如当归,熟地,白芍,川芎,何首乌,荆芥,防风,黄芪,龙骨,牡蛎等。
  3.5 脾虚型
  证候:风疹迭发不愈,伴形寒怕冷,四肢不温,脘闷纳呆,腹痛便泄,舌淡苔白,脉沉细缓。
  辨析:①辨证:以风团迭发不愈,伴脾胃虚弱症状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脾胃虚寒,复受风邪刺激故见风团迭发不愈,脾失健运,温阳不布,故形寒怕冷,四肢不温;脾胃虚弱,运化失职,食滞中焦,则脘闷纳呆,腹痛,完谷不化则便泄。舌淡苔白,脉沉细缓为脾虚之症。
  治法:温中健脾,调和营卫。常用药物如白术,茯苓,人参,党参,灸甘草,白芍,防风,陈皮等。
  4. 典型病例:
  4.1 王某,男,5岁4月,胸腹四肢皮肤散在鲜红色斑丘疹,瘙痒2天,舌质红,苔薄黄,嗜食火锅,烧烤等辛辣之品,发病前2天进食过海鲜火锅。辩证属血热生风型,故投以消风散合犀角地黄汤加减,荆芥10g,防风10g,蝉衣10g,苍术10g,牛蒡10g,古膏10g,知母10g,水牛角(代犀角)8g,生地8g,丹皮8g,赤芍8g。上方以水煎服,一日三次,每次100ml,,连服三剂,疹消痒止,嘱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4.2 陈某,女,3岁7月,反复胸背,四肢皮肤出现淡红色丘疹,部分丘疹顶部见小水疱,瘙痒,抓破后有水液渗出,平素饮食欠佳,舌淡苔薄腻。辩证属湿热夹杂型,宜健脾除湿,祛风止痒,投以消风散合平胃散,二妙丸加减,苍术6g,厚朴6g,陈皮6g,荆芥6g,防风6g,蝉衣6g,牛蒡6g,黄柏6g,薏以仁6g,生甘草3g,, 上方以水煎服,一日三次,每次100ml,,连服三剂,疹即消退,继以健脾善后调理。
  5. 体会
  丘疹样荨麻疹以瘙痒为主觉,中医古称为“瘾疹“,《黄帝内经》有”少阳有余,病皮痹隐疹“的记载,而《疡医准绳》又云:”夫风瘾疹者,同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搏,则为瘾疹。若赤疹者,由冷湿搏于肌中,风热结成赤疹,遇热则极,若冷则瘥也。“故中医认为痒是因风,湿,热,虫之邪客于皮肤肌表,引起皮肉间气血不和而成,或由于血虚风燥阻于皮肤,肤失濡养而成。无论是湿邪,热邪,虫邪或是血虚均可生风,宋·陈自明《妇人良方》中也早已提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论断,说明血在风证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珠整个病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历代治疗风证皮肤病名方甚多,仔细分析其组成药物,每方之中都蕴含有“治血”之法,其中尤以养血、活血、凉血治风之方为多,故在丘疹样荨麻疹的中医治疗中也应体现祛风治血之理,虽是同一疾病,而表现各一,治疗中也因以中医学整体观念为指导,充分掌握辩证论治的特点,随证加减化裁,则此病自除。
  参考文献
  [1] 顾伯华.实用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6:447,470
  [2] 顾伯华.外科经验选.[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0:72
  [3] 陆德铭.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144-145
  [4] 李必扬.小儿丘疹样荨麻疹的辩证论治[J].中国医药卫生.2005,6(4):65-6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