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试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谈】 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试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谈】 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发布时间:2019-06-12 04:08:38 影响了:

  目前。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普遍存在着这么一个问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对历史学科要求日益提高,教学时间严重不足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与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首先,应该是教师的备课。备好一堂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备课时,一定要把握好<教学大纲》,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提供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好授课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备好课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有保证。
  其次,在备好课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理清教学思路
  就是理清我们每一节课中的纵向、横向、宏观、微观方面的线索。从纵向角度看,有原因、经过、结果(影响或作用)以突出历史事件的时间特征;从横向角度来看,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以及外交关系等,以突出历史事件或概念及所处的社会形态的空间特征;从宏观角度设计,就是要把握整个历史事件或概念的理论尺度,从史实和史观两方面人手。提高学生的史学能力;从微观角度设计,主要有时问、地点、人物,以突出历史事件或概念的基本要素,强调历史的具体性。这样,思路理清了,学生对课文的构思也就明晰了。
  二、扩展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课本是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和依据,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它也有其局限性,因受篇幅的限制,教材上的某些问题,表述往往很简单,学生不能理解,这时候,应该给予必要的材料补充。例如:<中国历史》第三册中,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外因是一个难点,课本上的表述非常简单,为了使同学们突破难点,应让学生对“一战”有所了解:1914年至1918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主战场在欧洲,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如英、法、俄、德、意、奥等。忙于火并,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的民族工业才获得了一个发展的机会。当时,日本没有出兵欧洲,美国参战很晚,美、日趁火打劫,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所以,中国的民族工业并没有完全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的民族工业便陷于停滞状态。从而点明:帝国主义的压迫,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讲解分析完后,这个难点就突破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
  三、传授学习方法
  历史教学任务的完成,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和准确记忆之上的。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渗透学习方法。这也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关键。在具体教学的实践中,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课的重点和难点,要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每一课的知识体系,同时,对知识的纵横联系先自己进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给予指导点拨,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并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应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教和学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耗费很大精力长时间在课堂上讲授,尽管讲得生动有趣,学生考查结果却不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就是“重教轻学”,教师基本上是注入式教学。学生只能是被动式地接受,由于缺少了学生独立思考这一重要环节,因而达不到及时吸收、全面掌握的目的。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使学生产生兴趣呢?一堂精彩生动的历史课,讲究的是声情并茂,语言准确,抑扬顿挫,情感丰富,通俗易懂,使学生有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教师再抓住时机,导之以方,传之以法,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分析,去了解历史发展的真谛、奥妙,揭示其规律。
  (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知识是以积极思维为前提的,通过思维,达到全面掌握知识的目的。如果教师只告诉学生某一问题的答案,学生靠死记硬背,无助于新问题的解决。因此,必须教会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能举一反三。例如,在讲到近代史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时,把几个较为典型的条约,如《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匕京条约》、《马关条约》归纳到一起,让同学们对这四个条约从签订的时间、条约内容以及对中国的危害性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这么一个结论: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一步步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也日趋严重了。然后,再通过习题训练,同学们已对这l几个条约掌握得十分准确。
  所以,要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应从教师自身做起,必须要在教师课前准备充足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