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有效合作成就高效课堂:语文课堂哪种合作有效
 

有效合作成就高效课堂:语文课堂哪种合作有效

发布时间:2019-06-14 04:42:55 影响了:

  【关键词】有效合作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13-01  新课改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追求“主动、探究、合作”的课堂学习模式。因此,“小组合作”的交流形式也就成为教师课堂教学屡试不爽的新举措。但是笔者冷静分析现状后,发现其中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小组的分配上存在随意现象,一生表演,众生观看;合作过程风风火火,实质思考价值欠缺;众多学生跟风玩耍,甚至利用合作交流之机悄悄说笑……这些现象说明现时的合作学习尚流于形式,与高效课堂的要求不符。因此,笔者就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一番思考,现述如下,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合理搭配组员,明确组员职责——合作学习模式的先决条件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分组安排,应该本着“组别均衡,组内互补”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组。均衡化分配不单是从知识水平层面出发,更重要的是从性格、性别、课堂表现能力等诸方面去考查。小组人数以四人为宜,同时,每次合作时,应该提出明确要求,由组长去分配,让每个组员都发挥作用,让合作学习的成果成为集体智慧,让每个组员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低年级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要求小朋友们带来各种玩具及学习用品,面对如此之多的物品,其吸引力远超过活动内容的吸引力。如果在分组上不合理或是组长分配任务不到位,班级近十个小小商店同时营业,其秩序根本就不是教师所能维持的。相反,我根据诸方面因素将学生合理搭配,平时强化分组合作时的任务分工。在活动中,小朋友们能够根据组长的指派,认真地做好售货员、收银员以及顾客等角色,整个活动不但热火朝天,且秩序井然。
  二、促进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内驱力——合作学习模式的本质要求
  在如今的公开课中,合作学习可谓一道必选菜,在老师一声“接下来请大家通过小组合作去探索吧!”,学生们整齐划一地开始按程序操作,整个过程极具观赏性。在这种走秀式的合作学习流程的背后,作为执教者或是听课者,是否考虑过,这种合作是学生的内在需要吗?在日常教学中,我在合作学习的组织上,常常采用一定的技巧。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圆的周长中的圆周率这节课时,为了探索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与直径总是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我让学生先在大脑中尝试找出测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实际测量。学生在单个操作中,发现忙乎不过来,一位同学举手对我说:“老师,我的手忙乎不过来。”同学们哈哈大笑。我笑着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大家自然而然想到了小组合作去测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与需要。
  三、问题领航触发学生探究性思维——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根基
  合作学习模式要追求高效,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合作探究的导航者,为学生的合作活动精准设计问题,让学生围绕所设计的问题,进行有益的操作、交流。
  一位教师这样设计“3的倍数特征”的教学:1. 出示一组3的倍数;2. 分步出示小组合作探讨问题:(1)观察这些3的倍数,各位上的数与个位有关系吗?(2)把这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你有什么发现?(3)现在你能总结出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整个过程看似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水到渠成地把结论总结出来了,但问题设计得过于周密、过于明确,阻碍了学习小组在合作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学生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犹如机器人一样。
  笔者认为不妨这样设计:1.出示一组3的倍数,(均为两位数,个位分别是0-9)。2.分步出示合作交流问题:(1)仔细观察这些3的倍数,思考3的倍数的特征与个位上的数有关系吗?(2)那这些数的特征到底会藏在哪里呢?你能从其他的角度探寻出其中的奥秘吗?(3)用你所探索的特征去验证三个三位数,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
  如此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既尊重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又含而不露地为学生指引了探究的方向,让学生在种种尝试未果的情况下去寻找新方法。实践证明,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产生创新思维火花碰撞,是合作学习模式的最高境界,也是合作有效性的集中体现。
  作为新课改革的践行者,必须善于观察与思考,心中装着学生,努力追寻小组合作的有效之路,才能品尝到小数课堂的高效之果。
  (责编 罗永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