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高中作文素材摘抄 [谈谈如何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高中作文素材摘抄 [谈谈如何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发布时间:2019-06-19 04:00:48 影响了:

  没有写作材料是当代中学生写作的难题。无米难成炊,当前作文教学急于解决的事儿就是“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搜集作文材料的问题。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
  一、生活是写作之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所以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代、关注自身、关注社会,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思考、探索,才可能写出思想深刻的文章。
  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积累生活呢?笔者认为,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自己的经历、感受;(2)家庭中的亲人身上发生的事情;(3)学校中的人或事情;(4)公众生活或社会上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社会焦点等问题。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中“表达与交流”的每一个专题都包括“话题探讨”的内容,这也是在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认识生活,提高思维的品质,从而使写作获得充盈的源泉。
  二、阅读是不竭动力
  生活是泉源,如何让这生活之源保持灵动、鲜活呢?除了来自生活的直接体验,还要伴随大量阅读。在生活中观察,在阅读中思考,文章这条溪水才会更加灵动、鲜活。阅读积累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二者缺一不可。
  课内阅读主要指的就是阅读课本。语文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以及语文读本中有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经典言论,有许许多多的妙词佳句。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立足课本,用好课本,把课本学懂、学通,有些文章甚至要会背,这会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
  其次是阅读名著。通过课外阅读来拓展材料积累的空间。新课改后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每个模块中都有“名著导读”的内容,教师可以把这一内容充分利用好,在每个学段之初都先把该模块中推荐的名著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余时间阅读,并提出相关的要求,一段时间后通过组织读书报告会、写读书心得等形式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材料库。除此之外,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广泛涉猎中外名著,在学习作者如何描述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的同时,更主要的是体悟人物的命运,把握人物形象,从而对历史、对时代有更清晰的认识,对生活、对生命有更深刻的感悟。这样集腋成裘,三年下来,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三、有效是重要保障
  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问题在困扰着学生和语文教师。那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从小到大也没少读书,甚至还做了一些摘抄、积累,但是一到写作时就想不起来什么合适的材料,于是这些学生就觉得积累也没有作用。在这里,笔者认为,需要让学生认清一个事实:能阅读不等于会积累,能积累不等于会应用。把不等于变成等于的解决方法是要对积累的素材进行深加工,要学会提炼。
  在积累典型事例和精彩语段时,必须要进行强化记忆,有意识地储存,这样才能自如地提取。教师可以利用晨读或课前讲说时间要求学生对积累内容进行背诵或有条理的复述。每隔一段时间还要重新翻看。这样才能使原本浮在表面的素材,真正地储存在记忆中。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在存储之后的筛选、分类、概括、提炼等高级的认知活动更能使材料积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后,要求学生对精彩语段分类,对名家名作归纳整理,对典型事例提炼出至少两个不同角度的看法。从而达到材料积累的最佳样式,做到“一料多用”。如课本《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负荆请罪”这一情节,可以启发学生从“知耻近乎勇”、“宽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精诚所至”等若干个角度提炼观点。
  四、善感是必要基础
  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把“感情真挚”列为基础目标中的最高一等,就是要求学生在文章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要达到这一基本目标,就要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用心去看,才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细致观察,才能发现细微差异,捕捉到事物的特征。感受生活不光要记住那些感人的瞬间,还要思考感人的“点”在哪里,揣摩其动人的原因。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在大海中发现贝壳的,是闲人;在贝壳中发现大海的,是诗人”,此句用在指导学生要善于观察和感受生活亦可。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当学生看到花开花谢、草长莺飞、蓝天皓月、雨夏秋凉而心生感慨,思绪万千时,他们就已经变得感性,而感性的人才容易写出好文章。
  古人把一篇好文章的标准概括为“凤头”、“猪肚”、“豹尾”,其中“猪肚”强调的就是材料要充实丰富。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就能做好的事,它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采用正确的方法、保持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启发、引领、指导、督促、检查就显得格外重要。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林业局高级中学(15180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