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制造业投融资策略 [美国加强制造业的策略选择及启示]
 

制造业投融资策略 [美国加强制造业的策略选择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9-06-19 04:10:46 影响了:

  摘要:虽然美国的制造业在全球拥有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但近几十年来美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_还是引起了美国政府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重振制造业已经成为美国总统和国会关注的重要议题,围绕加强制造业和经济发展的政策调整正逐步展开。作为全球经济和制造业强国,美国在重振制造业方面的一些新认识、新举措和新战略,对我国制造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制造业;工业化;实体经济
  中图分类号:F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2)06-021-06
  一、对美国制造业“双下降”问题的认识
  经历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的去工业化过程,美国在钢铁、汽车、消费类电子等制造业上的传统优势面临着严峻挑战。集中表现在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制造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从表1可以看出,1980~2009年的30年间,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1.1%下降为12.6%,制造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重从21.6%下降到9.1%,而且这一趋势仍然在延续,2010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11.7%和8.9%。面对制造业增加值、制造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降低,大量资金向海外流动,以及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现状,美国国内呼吁实施再工业化的声音越来越强烈。如RobertPollin和Dean Baker认为,美国经济面临一系列长期的、结构性的挑战:美国能够建立一个由其他动力而不是金融泡沫驱动的增长发动机吗?美国能够重振汽车工业并进而重新建立一个健康的制造业吗?我们能够依靠清洁能源而不是矿石能源完成这些艰巨任务吗?
  虽然美国制造业存在上述“双下降”的问题,但目前在全球制造业上仍然居于主动地位。制造业仍然是美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从表1、表2可以看出,虽然近30年来,美国制造业就业总人数和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制造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都存在着一定的下降,但美国制造业增加值的绝对值却出现了增加的趋势,从1980年的5840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17790亿美元,其产出规模居中国之后,列世界第二位。2011年美国制造业增长非常强劲,一季度增长速度达到了6%,是GDP增速的3倍,远远高于过去十几年的增长水平。这种现象说明,美国在加强制造业方面的措施已开始显现成效。
  对美国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核心是正确认识美国制造业近三十年来比重下降的问题。这涉及到对去工业化问题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相关理论的探讨。直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主流观点仍然认为,去工业化是一种合理变化。经济学家也主要从内生因素如消费结构变化、生产专业化和技术进步等几个方面解释这个现象。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从以制造业为基础逐渐转变为以服务业为基础,而国际分工的专业化也导致了发达国家经济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同时,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提高快于服务业,也是造成劳动力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一个因素。一些经济学家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认为,西方国家经济的重点应该在服务业而不是在制造业。加之制造业的资本密集程度在逐步提高,而许多服务业实质上又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的发展也客观上要求劳动力从制造业中转移出来。这些观点与1973年美国学者Daniel Bell的后工业化理论提出的观点是一致的。Daniel Bell提出经济发展三阶段论,即前工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并认为美国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就业人口逐步从相对低技能(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农业生产转移到先是低技能然后是高技能(高技术)的制造业,在制造业达到顶峰后,就业人口再转移到高技能、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由此可见,美国制造业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是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理论密切相关的。
  注:表中数据按现价美兀计算,中国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
  数据来源:联合国数据库,http://unstats.un.org/unsd/snaama/dnllist.asp
  从全球范围来看,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但高技术服务业的竞争力与其制造业联系密切,需要高技术制造业的带动。如果美国政府对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不从美国经济的长远利益考虑而只看眼前,不仅制造业的发展前景堪忧,也会威胁到高技术服务业的领导地位和美国经济发展。
  二、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加强制造业的措施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面对经济增长严重消退、失业率居高不下和实体制造业持续萎靡等困难局面,奥巴马政府于2009年提出了再工业化的经济复苏战略,将大力发展国内制造业和促进出口作为实现这一战略、振兴本国工业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2010年多伦多峰会结束后,奥巴马明确指出,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驱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近年来美国政府及经济产业界人士等围绕再工业化和制造业振兴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和积极的实践。美国在加强制造业上的认识和思路更加清晰。
  1.深刻认识本国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和面临的挑战,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美国科研机构和学者就对美国制造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美国制造业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充分认识。早在2004年,RAND报告就提出了基于全球化的去工业化假说,该假说认为美国公司和工人受到国外两种力量挤压:一是传统或低技术产业受到低工资、低管制发展中国家竞争,这迫使美国制造业重新配置资源;二是高技术领域的优势由于受到欧洲和东亚挑战而逐步削弱。2007年,Frans van der Zee和FelixBrande认为,发达国家制造业企业需要调整以适应新竞争环境,不断提高的国际竞争促使发达国家制造业从纯粹依靠成本竞争转向顾客定制、高性能产品等高附加值领域。2011年,美国学者Martin Neil Baily将美国制造业出口定义在“与创新密切相关的高技术产品”,认为应该加强美国自身的制造业部门,以增加就业岗位。有人认为美国在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和铁路运输领域已经处于落后地位,应该尽快扭转这种局面,推动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占领市场扩大就业。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