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美的熏陶|语文扫描一下得到答案
 

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美的熏陶|语文扫描一下得到答案

发布时间:2019-06-27 03:59:43 影响了:

  摘 要: 作者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美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赏析人物刻画中的形象美、语言中蕴含的情操美、景物描写中的自然美、叙事中的行为美,写作中的艺术美等,从而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美的熏陶。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教材 美的熏陶
  一、发掘语文教材中人物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感知伟大的形象美。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具有强烈的道德震撼力量和重大社会价值的高大、完美形象。这些形象有的令人肃然起敬、赞叹不已;有的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催人奋进。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中,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芦花荡》中,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并与敌人展开英勇斗争的老艄公。再如《邓稼先》中,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之下,身先士卒、不怕牺牲,攻克一切难关,终获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的著名科学家邓稼先;《闻一多的说和做》中,先做后说、只做不说,表里如一,治学严谨、一身正气的伟大爱国民主战士闻一多;《愚公移山》中矢志不渝,不惧任何困难,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愚公,《热爱生命》中,在饥饿、寒冷、挫折和伤痛中顽固挣扎,在同病狼的搏斗中获得胜利,终于战胜死亡的硬汉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前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为了祖国大业,甘于献出自己一切的牺牲精神;中者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他们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与建设国防事业,克服各种困难,潜心学术,不畏艰辛的爱国精神;后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不怕困难,勇于战胜一切的顽强意志和勇敢精神。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发掘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激励学生感知形象美,唤起精神力量。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先让学生讨论为了全家出行方便,愚公是怎样发动全家的力量来移山的,在他们“移山”精神的感染之下,邻人“遗男”也“跳往助之”;而后再点拨学生探究:除了移山,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为什么他们没有采取搬家的办法?从而明白他们之所以“明知移山难,偏把移山选”的目的是磨炼人的意志;最后让学生畅谈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怎样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从而达到由感染到内化的作用。
  二、发掘语文教材中语言美的因素,引导学生体验高尚的情操美。
  在中学课本中,有许多能让人荡气回肠、心潮起伏,荡涤心灵、陶冶情操的励志语言,它就像咚咚不息的战鼓,冲锋陷阵的号角,催人倍加努力。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本思想,至今乃至今后都可作为我们思想的指南,因而我们教学时就要激励学生从小树雄心,立大志,长大后为民服务;再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可让学生品味作者的博大胸怀,甚至还有舍己救人之情操?“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前人尚能如此,我们后人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铿锵有力,震撼人心,所以我们更可以此激励学生,在和平时代,虽不要大家流血牺牲,但在建设强大的中国的进程中,我们仍然需要有这种“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胆忠心。
  同样,那些千古流传,富有深邃哲理的名言也是熏陶学生高尚情操的好材料,它能给学生以警策和激励。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通过讨论,让学生领悟“旧的、没落的事物终将要被新生的事物所替代”这一哲理。再如《孟子》二章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引导学生懂得不仅历史如此,今天,将来也是如此的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谁关心爱护老百姓,谁就得到老百姓的拥戴和支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明白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的哲理,更要学生弄懂在幸福生活的成长过程中,也要有忧患意识,要勤奋刻苦,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造就自己。
  我在教学名言,尤其是教学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时,多采取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点拨,最终让学生悟出其中蕴含的哲理。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这两句诗的意义远远超过了风光描写的范畴,然而学生学习时往往是根据字面和作者游山西村的路径理解为描写山村特有的山路弯曲,杨柳林木重重的风光。为让学生抓住这富有哲理艺术的字句,感悟其蕴涵的深刻哲理。我按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借助工具书顺着首联往下理解,学生联系诗句,展开丰富的想象,解读出: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似乎没有什么通畅的道路可走到近前,在垂柳依依、山花掩映之中,隐现出一片农家茅舍。然后反问学生,诗人仅仅是写山村风光的吗?经过我这一点拨,学生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猛然发现诗中上句的“重”、“复”两个近义词连用,强调了山岭的重叠,水流的弯弯曲曲;下句的“暗”、“明”两个反义词对举,突出了绿树成荫、山花烂漫的山光水色之美;“疑无路”是虚写,使人产生扑朔迷离的困惑;“又一村”是实写,让人顿生豁然开朗的欣慰。这一境界,正是诗人被迫离开官场,闲居乡村的心境反映。“那么今天我们读后又受到哪些启示?”学生这个时候对于其中的哲理领悟已经水到渠成了:它蕴涵的深刻哲理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当我们做一件事遇到困难,似乎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时候,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不懈,继续努力下去,转眼间便会豁然开朗,光明随即而来了。
  三、发掘语文教材中景物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欣赏缤纷的自然美。
  中学语文教材中不乏描写祖国秀丽山川、风景名胜的课文。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努力发掘其间景物美的因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如朱自春的《春》,描写的是一幅美丽的春早人勤图;老舍《济南的冬天》描写的是一幅济南冬天的温晴图;梁衡的《夏感》,描写的是一幅“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图;何其芳的《秋天》描写的是一幅别样的色彩绚丽、喜获丰收的秋天明媚快乐图;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描写的是“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让学生从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祖国河山的可爱。
  我在教这类课文时,为了能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我多采用这样几步让学生感悟美:配音朗读,感受美;赏析课文,赞赏美;读文绘画,再现美;情感朗读,歌颂美。尤其是在“读文绘画,再现美”的过程中,学生感悟并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春》有“春草图”、“春雨图”、“春花图”、“春风图”、“春勤图”……《夏》有“麦浪翻滚图”、“热风浮动图”、“夏收夏管紧张旋律图”……《秋》有“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表达出学生对春夏秋冬四季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中,我还努力发掘课文叙事中情感美的因素,引导学生领悟高尚的行为美。如通过《台阶》感受父亲为了建设美好的家园,不怕千辛万苦,用自己的劳动和毕生精力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高尚行为;发掘语文教材中写作的艺术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表现当代的生活美。如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后,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独具匠心的选材角度艺术美,而后精心选取某一独特角度表现自己父母亲的爱子情。这使学生从美的被熏陶变为美的传播者、开拓者、创造者。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