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在希望中前行【前行在希望中】
 

在希望中前行【前行在希望中】

发布时间:2019-06-30 04:06:53 影响了:

  晚霞杂志社在成都和重庆分别召开了作家座谈会。作家、诗人、画家、学者齐聚一堂,建言献策,为《晚霞》的发展筹谋。  座谈会上,不少作家肯定了《晚霞》的成绩。重庆市作协顾问余薇野说:“《晚霞》杂志我总是要看,我觉得它好的地方,就在于一直以来总有一种与时俱进的状态和精神,总是在发展和进步,我觉得很不容易。”四川省广电厅原厅长、四川电视台原台长卢子贵认为,真正写点东西是人生一大乐事,这是追求情感和生活感受的人生记录。他说:“很多大报把传统的副刊取消了,很可惜。我总认为人们生活变好了,也还需要很多精神上的东西,应该有地方来说一说,马识途和李致都一直说副刊是作家的摇篮,非常感谢《晚霞》杂志能够让我们的一些东西得以发表。”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辞赋作家何开四对《晚霞》杂志给予了高度评价:就像老年人的《半月谈》,感觉读《晚霞》就像是在读朝霞。他说,随着我们国家老龄人口越来越多,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晚霞》会进一步受到欢迎。
  在赞扬《晚霞》的同时,各位作家、诗人、画家、学者还为《晚霞》今后的发展出谋划策,大到办刊思路、发行渠道,小到文章内容、版式设计,都给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
  大家一致认为,四川在文学上的地位很高,我们要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用文学的各种形式丰富刊物的内容。诗人黄稼以川戏为例说:“黄梅戏、粤剧等戏种都比川剧的历史晚得多,但在全国却有很大影响。而说到川剧,只有一些茶馆隔三差五在表演,不成气候,川剧是不是就会被历史淘汰呢?我觉得川剧是有非常丰富的资源,是重要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继承和延续,《晚霞》杂志为川剧可以做点事情”。德阳文化馆创作室简以模建议,在《晚霞》杂志上开设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栏目,这样不仅可以把西南地区、四川地区即将消失的文化继承下来,还可以给作家提供创作的原始资料,比如四川方言等,这都是很值得研究的,让子孙后代有所借鉴和学习。《四川日报》副刊部原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伍松乔说,有的本土文化可以翻新来做,比如成都三圣乡最早的开发者是谁,怎么生活的等,实际上很多人不知道;还有经常代表民众说话的、民国时期的成都“五老七贤”,他们回乡过晚年是怎么过的。如果杂志能刊登一些这样的文章,能够提高可读性。
  《晚霞》杂志的诗词版块,特别是诗联互动栏目在全国老年期刊当中算是独树一帜的。重庆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小白杨》词作者梁上泉说:“我是一个两面派,新诗旧诗我都爱,不光爱,我还都写。我觉得两样都是好东西,作为一个老年杂志来说,新诗旧诗,只要内容是好的,质量没问题,就多登一点。特别是旧体诗,老同志还是有一种欣赏习惯在。”四川省楹联学会副会长肖炬一直在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教授诗词,他深有感触地说,现在老年人中爱好诗词的人不少,但能发表的园地太少,所以我觉得《晚霞》杂志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但我们前几年“诗叶”这个版块的诗词质量不大好,最近一两年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进,我建议《晚霞》杂志发表的文章、诗词一定要代表四川的水平。关于诗词,重庆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牛翁还提出了要走出国门的问题,他说:“现在讲与世界接轨,文化是个很重要的方面。欧美有一大批老年作者,都是以旧体诗词来进行国际交流的,《晚霞》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既然有‘诗叶’这个栏目,最好不要把新诗旧诗混在一起,希望篇幅要增加一些。”
  老年人喜欢回忆过去,老作家陆棨从一个老人的角度说:“我希望能够在《晚霞》看到一些怀旧的东西,比如那些过去知道却又不是很了解的人。希望《晚霞》多发表这些作家和诗人的作品。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敦贤也建议,《晚霞》应该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多刊登一些解放前、民国期间的旧闻。重庆日报社老记者肖鸣锵和梁上泉都表示,老同志的生活经历是一笔财富,可以请他们多写一点,如果他们不能写了,杂志社可以派记者去采访。当然,也有作家提出了要开阔视野。何开四说:“现在话语更新的脚步很快,比如现代汉语词典就更新了3000多个词汇,很多老年人对这些新鲜的词接受得很慢,我觉得我们杂志可以定期介绍一些新词汇,比如吐槽、CPI、G2等等,报纸杂志在大量出现这些词汇,挡也挡不住。”
  牛翁还特意提到了关于策划的问题。他说,新闻本身不能制造,但是采访、报道可以策划。不是主观地想策划,而是客观的东西摆在这里以后,根据了解到的一些新情况,做一个策划。《晚霞》现在的策划其实还很初级,所以这个策划还要考虑很多东西,比方说老年生活的问题、老年思想的问题、老年交往的问题,各种各样的老年世界的很多问题。
  在老年杂志发展方向这个问题上,有作家建议,应该朝着中老年杂志的方向发展。重庆出版社原副总编辑、编审杨本泉说:“我觉得《晚霞》这些年走过了一条转型之路,它在过渡方面,使它不只是老年杂志,而是一份中老年杂志。比如有关心现实的,有关心过去的。我经常想,中年和老年之间,它们的契合点是什么?我觉得有两个,一个是中年现在还面临曲折,还没到明白的时候,还在积累人生的经验。第二个是他们也开始关注保健,他们和老年人一样关心,而且有时候关注还要重一点。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晚霞》搞得很成功。但《重庆日报》原副总编刘集贤、《重庆日报》原区县部主任熊庆元等人则表达了不一样的观点。他们认为,老年这个部分就够做的了,中年人和老年人要求不大一样,“我是主张包括《晚霞》在内的这些老年杂志、报刊老老实实为老年读者服务,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很大的读者群。如果想要跨代中年,甚至青年,就乱了。现在的报纸也讲分众化,我建议《晚霞》读者群不要太泛了,就在老年这个群体里面,多反映一下他们的问题,多宣传党的老年政策。
  看到《晚霞》杂志能有今天的成绩,各位作家、艺术家对《晚霞》给予了更高的期许。四川杂文学会秘书长、成都电视台高级编辑张家禄说:“希望原有栏目再做精做细,文化挖掘更深更广,沟通交流又快又好。在新形势下,怎样使这本杂志办得更鲜活、更耐看,使它拥有更多的老年‘粉丝’,这既是个新的命题,又是个不断求索的过程,更是广大读者的热切期盼。”原省人大副主任、著名老作家马识途说:“近来很忙,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但忙中偷闲,我为《晚霞》构思了一篇文章,主题是怎样做到五个“老有”。等中央电视台的采访结束后,我就动笔写这篇文章,与《晚霞》的读者分享我的体会。”四川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洪银则说:“我们都进入晚年了,《晚霞》是我们老年人的杂志。我是第一次来参加作家座谈会,现在我也来为杂志做点事,杂志有什么需要,就来联系我们这些老同志,我们会尽全力为办好《晚霞》杂志而服务。”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彭斯远说:“我看着家里的《晚霞》,非常受鼓舞,趁着手还能写、脑子还能动、电脑还能打,我非常乐意给《晚霞》写些稿子。卢子贵说:“老了就开始以文养生,觉得写点东西对身体有好处,我们散文协会希望我们的作家能为《晚霞》杂志多提供些稿子,我们也希望《晚霞》杂志越办越好。”
  希望《晚霞》杂志越办越好,既是所有喜爱《晚霞》、关爱《晚霞》的老作家、老艺术家的期许,也是广大老干部、老年读者的期许。我们坚信,在四川省委老干部局的领导下,有各位老作家、老艺术家一如既往的支持,有全国万千读者的关爱,有杂志社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晚霞》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