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_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
 

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_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

发布时间:2019-07-04 04:11:57 影响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心。然而,人的素质不是若干方面的简单相加,各种素质只有与创新这条活的主线相贯通,才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未来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转变陈旧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改变,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要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人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都可以通过努力“跳起来摘到桃子”,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课堂上多鼓励表扬,多引导启发,少打击批评。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尤其是对后进生。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应有耐心,善于提示启发。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对错误的答案,不能简单地否定,可以通过讨论分析明辨是非。宽松的教学环境才有利于教学和互动,才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敢于提出疑问。而有疑问才能产生探索的欲望,才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能力才能有所提高,而且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践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教学思路、方法也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给学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保持他们学习语文的持久积极性和思维活跃性。
  二、实施创新教育,建立活化语文基础
  活化的语文基础是指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习得的语文知识是活性知识,是经过学生认知结构应用过的语言知识。这种知识具有综合性,即知识性与思维性、科学性与适应性有机结合,这种活性的语文基础是在听、说、读、写、思等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的,是学生进行思维的基础。帕内斯是美国著名的创造性研究专家,他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能离开预先的知识储备,否则培养便不会成功,人的创造性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出来的,脱离问题,解决问题便无创造性可言。只有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才能让创新精神建立在实实在在的人格与能力根基上。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人类积累了大量的人文、科学知识等精神财富,都体现在教材中那一篇篇文质兼美、风流蕴藉的课文之中,通过鲜明、生动、准确有力的优质语言以及语言的承载内容,给学生提供有关真实世界的知识,为他们打开广阔而深邃的人类精神世界。没有这个积累,没有这个基础,学生视野狭窄,必然影响思维的敏捷性和广阔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区分哪些是基础的要求,掌握和形成创造性思维,不是无依傍的自我杜撰、夸夸其谈,而是融会贯通、厚积薄发。为了使学生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始新的攀登、新的思考,必须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认识工具,掌握人类已经形成的语文系统和思想系统,从而动用这些系统去认识世界,解释新发现的社会或自然现象,实现新的发展与创造。强调基础学科的基础性,强调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和继承人类文明的精华,就是尊重创新与创造的基本规律。因为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打基础。因此一定要处理好基础与发展的关系,一定要紧密结合读写听说的教学过程,在极具语文特色的人文教育与语感训练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同时开发学生的内在潜知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而,有些语文教育家视“多解性”为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突破口”。如何解读《我的叔叔于勒》,课本和教参都说是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显然是课本和教参的编写者硬塞进去的。我和我学生讨论时,学生提出菲利普夫妇不安于贫困境遇,对于个人幸福希冀是无可厚非的。学生联系莫泊桑其它描写人物的文学作品,认为《我的叔叔于勒》也同样是反映作者对法兰西小市民深切的同情,同情他们为生活和人的尊严顽强挣扎。学生这种不迷信书本,敢于质疑探索,否定旧论,提出新见的表现,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体现。
  课堂教学不过是语文的起点,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我们应以课堂为依托,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使他们在广阔的天地中施展自己的创新才能。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