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有效分层,,且行且思】分层教学的意义
 

【有效分层,,且行且思】分层教学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9-07-10 03:55:22 影响了:

  美术作业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美术作业进行有效分层是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思想。有效分层旨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各显其能,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情感和创造才能的发展,并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分层作业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差异出发,了解美术教学应该如何教,学生应该如何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之尽可能符合学生实际,让其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对学生既要有基本的共同要求,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特长,适应个体差异,使之各显其能、各尽其才。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在小学美术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过程中,我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有效设计分层作业”的研究、实施方法。
  一、“自选式”分层作业——凸显生活的感悟
  《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的方式分成四个特色鲜明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教师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我选择了《乘车印象》一课为突破口,精心设计“自选式”分层作业,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案例1】 《乘车印象》教学片段及思考
  从生活体验出发,在美妙的音乐中放飞纯真的心灵,看着一张张充满童稚的脸,我亲切地说道:“同学们好!今天,张老师坐公交车上班,一路上很高兴。当车过了一站后,上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老师赶忙上前搀扶,并让座给老奶奶,老奶奶很高兴,连声道谢,在和老奶奶说话的过程中,老师了解到老奶奶也到实验小学这一站下车。于是,到站后我扶着老奶奶一起下了车。同学们,你们说说老师做得对不对?”学生聚精会神地听着,并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说:“老师做得很对。”老师又问:“那请同学说说看,对在哪里?”有的学生说:“老师给老奶奶让座。” 有的学生说:“老师扶老奶奶下车。” 于是在轻松而又活跃的氛围中揭题——《乘车印象》,老师请同学回忆日常生活中乘车时的印象,学生开始回忆、思考并迫不及待地举手回答:“我常坐爸爸的小轿车,很安静、很舒适。”“我坐的是公交车,车里人很多,很拥挤,尤其是夏天很热,热得直流汗。”“在车站等车时很焦急,看到车来了以后很高兴。”“在儿童乐园我乘过碰碰车,相互碰撞,可有劲了。”学生边说边模仿。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雨天、在冬天、在晚上乘车的印象。有的说:“雨天在车里往外看,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只看到雨点在车窗玻璃上不停地往下淌。”有的说:“冬天很冷,车窗玻璃上白茫茫的,可以用手指在上面画画。”有的说:“晚上乘车的话,车里就亮起了灯,外面黑黑的。”学生们的回答来自对生活的深刻体验,讲得绘声绘色。当我点击课件,让学生欣赏《乘车印象》时,精彩的画面令学生由衷地发出赞叹。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作品的构图、人物情节、场景变化以及作品不同的表现手法、工具材料的选择运用,并请学生从观察比较中学习,从生活中观察、体验、感悟创作的作品,真实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把学生纯真的心灵引向了对乘车印象的关注,激发表现乘车印象的创作欲望。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在创作中结合自身的生活感悟,自由选择表现形式和工具材料,创作主题鲜明的作品。
  【思考】
  《乘车印象》一课通过欣赏、回忆、讨论等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回忆乘车时的印象,表现乘车时的焦急、兴奋、悠闲等情绪以及乘坐不同车的舒适、安静、拥挤、劳累等感受,并结合生动的事例倡导文明乘车的好风尚。我借助多媒体,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展开,让学生充分感受与体验乘车的印象,并尝试运用“自选式”分层作业表现乘车印象,让他们在学习、创作活动中尽情地感受表述、愉快地学、自由而富有创意地表达出自己对乘车印象的感悟。在学习如何运用多种形式表现乘车印象这一环节上,我更多地重视了学生的发现与探究,把过去学习的被动接受过程,变成了“我观察、我回忆、我发现、我创新”的主动探索过程,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活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学习探究。说一说、赏一赏、画一画,诱发其学习的愿望,使之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参与学习。在作业要求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深入,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画面场景。学生的想象力真是令人赞叹,有的运用线描的形式进行创作,人物神态自然、感情丰富,有的还用剪纸手法表现,风格粗狂简洁。其中有位学生表现了晚上乘车的印象,她运用油画棒刮画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底层色彩以黄色、蓝色为主,上层用黑色覆盖,车在夜色中行进,刮出的车厢显露出底色,好似车厢里的灯光,一轮明月挂在天上,天空中繁星闪烁,好美。学生能创作出如此精彩的作品,关键是在讲课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启发并拓展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作手法。听着他们点评作业时生动、得意的话语,看着他们愉悦的笑脸,少了一份拘束,多了一份自由,愉快地体验着乘车印象的丰富性及表现形式的  多样性。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享受学习”中,逐渐学会求知、学会审美、乐于创造,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与创新意识。
  二、“沙龙式”分层作业——放飞自由的思维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学生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为了让学生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我选择了《非洲雕刻艺术》一课,设计了新颖、活泼的“沙龙式”分层作业,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
  【案例2】 《非洲雕刻艺术》片段及思考
  非洲雕刻艺术具有浓厚的原始情趣,这对于学生而言既新鲜又陌生。课前,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使学生对非洲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导入阶段,我请学生欣赏非洲歌舞表演,并随着音乐试着打节拍,感受浓郁的非洲风情。学生相互交流所知的非洲知识。我加以补充:“非洲全称阿非利亚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区,雕刻艺术十分兴盛,该地区特殊的高温、高湿度的气候环境为其精美绝伦的雕刻提供了丰富的木料。封闭性的自然环境,使非洲人难以与外域艺术进行交流,因此他们始终重复着前人的雕刻模式,使其独特的风格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学生思考、讨论想象中的非洲雕刻是什么样的,以此挖掘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想象,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我接着出示西非最古老的国家之一贝宁王国的作品《国王》、刚果的《一家人》,鼓励学生以“沙龙式”的作业方式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喜欢它?它刻画了什么?从艺术造型上观察,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以自己的视角,感知、评述非洲雕刻的艺术特点,人物多处运用硬挺的直线,强调形体部位的转折,雕刻的头部是整个身体比例的三分之一,是非洲雕刻的典型比例,即“非洲比例”。师生共同总结非洲雕刻的艺术特点:造型粗犷,线条简洁,作品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凝结了非洲人民特有的生活韵味和气质。
  【思考】
  “沙龙式”分层作业是让学生自愿组合、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教师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发现与探究,把过去学习的被动接受过程,变成了“我观察、我发现、我创新”的主动探索过程,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活动进行学习探究,鼓励学生说一说、赏一赏、评一评、论一论,诱发其学习的愿望,使之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感知美、享受美,因此我们的美术教学应该是创造一种用愉快学习环境去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激活学生情思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能释放自我,得到享受,从而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分层作业的研究源自真实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体现,唯有真正立足实践,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我们的教育研究才能与时俱进。我愿继续美术教学的探索,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