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必然凯文凯利_读书笔记:[必然](美)凯文·凯利
 

必然凯文凯利_读书笔记:[必然](美)凯文·凯利

发布时间:2019-07-16 21:08:22 影响了:

凯文·凯利(绰号KK)三部曲的第三部---展望:《必然》,2016年1月份出版。这是经由第一部---观察:《失控》和第二部---反思:《科技想要什么》之后,KK对科技和人类未来生活的冷静、深入而火花四射的思考与趋势展望。这本书值得所有投身于“互联网 ”高科技领域的人们带着思考仔细阅读。书中,KK行走在全球最新科技产品之中,与全球顶级大学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全球顶级高科技企业的CEO、以及实践着各类奇思妙想创意的科技先行者们一起面对面交流,亲身经历,亲自感受到那些匪夷所思的最新科技带给自己的震撼,描写自己如何从质疑不屑到深信不疑的巨大转变,并为我们展望出未来无与伦比无限可能的宏大图景。

我们对书中KK对未来的预测不一定要奉为圣经,不过追随KK具有自组织、自适应、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具有涌现效应的复杂有机系统思路,无疑会给我们由来已久的线性、简单逻辑式思维带来全然不一样的视角。

在KK看来,未来30年,有十二种必然的科技力量会塑造出一种全球化超级有机体(也可以称为“全球化心智”或“霍洛斯”)。这种全球化超级有机体是包括所有人的集体智能、所有机器的集体行为、自然界的智能相结合形成的整体以及出现在这个整体中的任何行为。这个目前还处在胚胎阶段的巨大事物已经至少连续运行30年了,成为我们人类拥有的最可靠的人造物。在未来,它将沿着与过去30年同样的方向挺进:更多的流动、共享、追踪、使用、互动、屏读、重混、过滤、知化、提问以及形成。我们正站在开始的时刻。

这个全球化超级有机体已经开始。当然,也仅仅是个开始。

当未来越过物理学所谓的“奇点”后,KK认为“软奇点”相较于“硬奇点”(指未来将由超级智能统帅人类)更有可能成为现实:人工智能不会像聪明的坏人那样,试图奴役人类。人工智能、机器人、过滤技术、追踪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将会融合在一起,并且和人类结合,形成一种复杂的依存关系。在这个层级,许多高等级的现象将高于现存的生命以及我们的感知水平。我们创造的东西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同时,我们也离不开自己的发明。我们的生活将实现质变,或者说相变。人类会紧密相连并汇入一个全球性母体。我们的新型超级网络是一股持久变化的浪潮,不断推动着我们的各种新需求和新欲望。

KK在书中用十二章分别阐述了这十二种必然的科技力量。分别是:

1、形成Becoming

KK认为未来的科技生命会是一系列无尽的升级,迭代的速率正在加速。机器将会更新自己,随时间慢慢改变自己的功能,一切将循序渐进,逐步“形成”。

在这个“形成”的时代里,新科技不断被淘汰,所有人都会是菜鸟,并将永远是菜鸟。对于生活其中的人们而言,既要有对技术升级的谦卑低调,又要选择拥抱未来和未来的“形成”。

在这个“形成”的网络世界中,像Youtube和脸谱网上的视频无穷无尽,各种警告、窍门和新闻标题源源不断爆发,每个用户都在做着以往只有ABC、AOL和《今日美国》这些专业大型商业机构才能做的事情。这些用户创造出的频道在经济方面对自身毫无意义。为什么大家愿意发时间、精力和资源来制作这些呢? KK认为,正是大众的参与行为,越来越多地支撑网络运转。是大众的激情,而不是责任,支撑着人们创造出60%的网络内容。剩余40%才是以商业形式创造出来的。这种对于参与的原始冲动将在社交网络的氛围中成为社会主流,使得网络深深植入这颗星球的每一项活动和每一寸土地。

曾经深刻影响网络的超链接将会进一步延伸到实体中,延伸到时间中。网络将能预测你的意图,还能与你对话。网络越来越像是一种存在,一种场景。这种强化后的场景会释放出许多新的可能性。

未来人们查看的将是全息投影,佩戴的是虚拟现实隐形眼镜,呈现的会是可以下载的形象,操作的会是人工智能界面。过去30年已经开创了不可思议的起跑线,但是对于即将到来的未来而言,最酷的东西还未发明出来。我们仍处于广袤的处女地,一切都正在“形成”。

2、知化 Cognifying

知化:赋予对象认知能力。

把人工智能置入普通事物中才能带来真正的颠覆,如:自动贩卖机、鞋子、书、报税单、卡车、电子邮件、手表以及手机。我们的日常行为将被彻底改变。这种额外的智能应当完全免费。

真正的人工智能不太可能诞生在独立的超级电脑上。它会出现在网络这个由数十亿电脑芯片组成的超级组织中。任何与这个网络人工智能的接触都是对其智能的分享与贡献。单独的人工智能无法像网络那样快速而聪明地学习。因此网络本身将会知化为一种完善速度惊人的事物。过时的独立综合智能技术可能会被看作是有缺陷的。

当这种人工智能到来时,它会无处不在,却无法察觉。人们可以采用数百万种方式获得它分布在各处的智能,却很难知道它到底在哪。这种综合智能结合了人类过去的智慧以及所有互联网上人的智慧。

人工智能思想的到来加速了本书中描述的其他颠覆性趋势的进程。知化成为必然。

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更像亚马逊的网络服务----廉价、可靠、工业级的数字智能在一切事物背后运行,除了闪现在你眼前的短暂时刻,它近乎无影无踪。我们将知化从前所有被电气化的东西。新的实用人工智能还会通过加深我们的记忆力,加速我们的认识能力等方法来强化个体以及全体人类的能力。我们可以轻易预测接下来的10000家创业公司的商业计划:挑选一个领域并加入人工智能。

越是看似不可能的行业,加入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会越大。如:知化的摄影术、知化的音乐、知化的房产、知化的玩具、知化的护理、知化的体育等。

廉价的并行计算、大数据、更好的算法这三个方面的突破将开启人工智能时代。其中,云计算遵循收益递增,即网络效应,实现赢者通吃。而“人加机器”的概念也将取代人与机器的对抗。事实证明,当今世界最优秀的国际象棋选手将会由一个人类团队和几个不同的国际象棋程序组成。这说明人工智能与人类不是对立的。人机协作将实现优势互补。

人工智能将向与人类相异,即异类智能方向发展,它的相异性对我们来说会更有价值。人工智能演化的某些心智种类,并非一定要比人类更快、更强大、更深刻,有时反而是更简单。

未来几年里,被赋予实体的异类智能,即机器人将获得我们最多的关注。目前,机器人已经低调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不久,更张扬、更聪明的机器人必将出现。它们所带来的颠覆效果将直抵我们生活的核心。

Baxter是rethink robotics公司的新型作业机器人,它和一般的工厂机器人有着三个方面的重要区别:

第一,他能向四周看并且可以通过移动头部的动画眼睛提示它正在看的地方。它能感知附近工作的人类,从而避免伤到他们。之前的工业机器人无法做到这些。

第二,任何人都可以训练baxter。它不一定像其他工作机器人那样迅捷/强大或精准,但它更聪明。要想训练它,你只需要抓起它的双臂并引导他们按照正确的次序做动作。这是一种“照着做“的训练方法。当baxter学会动作后,便会不断重复练习。包括文盲在内的任何工人都可以进行这种展示。要命令之前的作业机器人做最简单的人文改变,需要高度受教育的工程师和训练有素的程序员写数千条代码,还要进行调试。典型的工业机器人的大量花费不是来自硬件,而是来自运营成本,训练和维护的费用是购买费用的4倍多。

第三,Baxter像个人电脑,而传统工业机器人像机器人界的大型主机。与个人电脑一样,在不需要专家调试的情况下,用户可以即时与它进行直接交流。(P52-53)

rethink公司正在打造一种能在人类身旁自主运行的机器人。当人类能与身边的机器人协同工作时,双方的工作内容必然会参杂在一起。当人人都拥有召之即来的个人机器人,也就是baxter的后继者们,真正的变革就开始了。人类和机器之间将形成一种共生关系。人类的工作就是不停给机器人安排工作。

3、流动 Flowing

数字经济运转在自由流动的复制品河流中。复制品流动如此自由,以至于可以把互联网想象成一个超导体。进入这个系统的复制品能够通过网络无休止流动下去,就像超导电线中的电流一样。信息、创意和资讯这些易于实时复制的产品,成为二十一世纪经济中的主要部分,而制造它们的产业成为全球竞争优势的所在。

易于复制与流动的产品,将越来越倾向于免费。那些需要收费,“比免费更好”的8种原生性特征如下:

(1)即时性

(2)个性化

(3)解释性:如,软件下载免费,用户手册一万美元

(4)可靠性:如,艺术家可以通过在复制品上签名,来提高复制品的价格。提供了可靠性的证明。

(5)获取性。

(6)实体化:如,音乐是免费的,实体演出却是昂贵的

(7)可赞助:热心的受众和爱好者希望为创作者买单。但是必须:支付简单,支付金额合理,支付后看到收益,能让创造者受益。受众仅仅因为无形的预约便付费购买的例子很多。

(8)可寻性:亚马逊最重要的资产,不是他的会员快递服务,而是过去几十年积攒下来的上百万条读者评论。

流动的4个阶段将从固定的罕见的,到免费、无所不在,再到流动、分享,以及第4个阶段的开放、变化。前两个阶段引发了第三个阶段的解构。强大的服务信息流和既有的“原材料”顺手把成本降低到一点点,使得业务者只需要很少的专业技能就能创造出新产品和全新品类的产品。创造的地位发生了转变,受众成为艺术家。输出、选择和质量都会突飞猛进。这四个流动的阶段适用于所有的媒介。

我们刚刚开始流动。对于某些种类的数字媒体来说,已经处于第四个阶段。但对于大部分媒体来说,还停留在第一个阶段。日常生活和基础设施都将流动起来。

4、屏读 Screening

大约500年前,印刷技术的发展产生大规模生产的图书,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如今,超过50亿张数字屏幕闪烁在我们周围。文字从纸上转移到电脑、手机、电视、电子显示屏、平板电脑上。我们大部分人变成了屏幕之民。屏幕之民倾向于忽略书籍中的经典逻辑,更喜欢像素间的动态流动。

网络上,五花八门的碎片化信息以松散的方式聚集在一起。如果缺少牵制的话,这些松散聚集在一起的碎片化信息会把人搞得晕头转向,把读者的注意力带离核心,在中心论述和观点之外的地方游荡。

维基百科的出现,把书籍的真实特性绽放出来。被人批注、标注、收藏、总结、参考、链接、分享、传播,才是书籍长久以来真正想要的。数字化能让这一切真正实现。维基百科是第一本网络化的书籍。当所有书籍都变得完全数字化了,书籍就会自身编织在一起,成为一本巨大的元书籍,成为万能图书馆。这种以生物神经方式连接起来的集体智能,能让我们看到从单独,独立的书中看不到的东西。

链接和标签或许是过去50年最重要的发明。在书籍与屏幕的竞争中,屏幕将会获胜。网络化书籍将变成文字的信息流。

未来新作品的地位并非由评论家的评分来决定,而是根据它与其余世界的链接程度来判定。屏幕将能让我们阅读一切,而不仅仅是文本。

5、使用 Accessing

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正在发生。越来越多获得成功的企业,仅仅只是提供平台为客户某些方面的使用权提供撮合服务,自己却并不拥有任何库存或产品的所有权。在向使用权靠拢并远离所有权的长期过程中,五个深层的科技发展趋势起着推动促进的作用:减物质化;按需使用的及时性;去中心化;平台协同;云端。

平台是由一个企业创建的基地,使得其他企业可以在其基础上创建产品和服务。一个平台就像是一个百货公司,出售并非由它创造的商品。不同水平的高度彼此依赖的产品和服务,便组合成立一个基于平台的“生态系统”。平台的这种深度生态的互相依赖性,会打压所有权,而扶持使用权。第二代平台吸收了更多的市场属性。第三代平台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的力量,而形成多边市场。

多边平台将是最富有及最具破坏性的组织机构。所有企业巨头都借用第三方供应商来增加其平台的价值,并且普遍开放API(应用程序编辑接口)的使用来促进和鼓励他人参与进来。像uber,airbnb,阿里巴巴,微信,苹果,脸谱等都是广泛获得成功的多边市场。多方形成相互依赖共生的生态系统。

云端的核心是动态分布,一个云端要比一台传统的超级电脑更为强大,也更为可靠。将东西放置在云端上的目的是深度共享数据。相比于独自发挥作用,交织在一起的比特会变得更聪明强大。

云端的另一个核心优势在于,它变得越大,我们的设备就变得越小巧、越轻薄。云端负责所有的工作,而我们手里的设备只是提供对接云端工作的一个窗口。

当我们推进减物质化、去中心化、即时性、协同平台化和云端等所有这些方面的发展时,使用权将逐步取代所有权。

6、共享 Sharing

共享的力量在非营利领域和商业领域正发挥着强大的力量。脸谱网做的就是:构建朋友圈网络,并鼓励我们进行共享,同时让我们与新朋友之间共享消息和花边传闻变得简单易行。这对个人来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在聚合层面上则是极其庞杂的。

等级架构向网络结构转变,中心化的领导机制向去中心化的网络机制转变,这是过去30年的主要文化进程,而这一进程还并没有停止。

蜂巢思维:只要给予足够多的时间,那些去中心化的,相互连接起来的愚笨事物终将会变得比我们预想的更为聪明。自下而上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开始方式。借助蜂巢思维的愚笨之力,我们总能走的比我们梦想的更远。这也是迄今为止开始解决问题的最佳出发点。

7、过滤 Filtering

在信息极大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稀缺的是人的注意力。

当所有商品的费用都在向零靠近时,唯一一件还在增加费用支出的事情就是人类的体验——这是无法被复制的。除体验以外的每样东西都在逐渐变得商品化,逐渐变得可以过滤掉。高档的娱乐方式、音乐会、私人教练、婚礼这些创造独特体验的商业正在快速增长。未来,人们也会继续将珍贵的、稀缺的注意力投入到体验上。这是未来消费者乐意要花钱的地方,也是能挣钱的地方。

8、重混 Remixing

几年之后,将能随意通过人工智能搜索视频。动态影像更容易创作、保存、标注、组合成更复杂的故事情节,更容易被观众重新操控。图像将获得与词汇类似的流动性。

任何数字产品都将具有“可回放性”、“可检索性”,并通过重混——对已有事物的重新排列和再利用,而对传统的财产观念和所有权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未来30年里,最重要的文化作品和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

9、互动 Interacting

沉浸式的模拟是通往虚构世界的新入口。“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威廉。吉布森(美国科幻作家)

语音将是我们与设备互动的主要方式。虚拟现实将成为个人电脑,移动电话之后的第三个颠覆性平台。

10、 追踪 Tracking

无处不在的追踪和无处不在的监督将成为必然。今天我们对追踪会感到不适,是因为我们不清楚谁在监督我们,以及他们知道多少信息。我们无法决定他们如何运用我们的信息。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不平衡、不对称的。

11、 提问 Questioning

大规模合作和大量实时社交互动的结果,将形成高级新型有机组织结构。在网上的肆意冲浪,在各种信息之间切换、刷微博等行为,这种新的生活模式并没有错,它体现了我们对巨量数据和新闻事实等保持流动和机敏的特征。这种流动性和互动性同样能让我们迅速地把目光转移到比以前更复杂、更庞大、更深奥的工作上。

随着搜索引擎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迅速找到答案。当我们知化更多书籍、电影以及物联网后,答案将无处不在。此时,最好的问题不是能让我们得到答案的问题。提问比回答更有力量。

12、 开始 Beginning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