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洁建设【抓基层 打基础 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洁建设【抓基层 打基础 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发布时间:2019-07-19 10:14:06 影响了:

.cn发布时间:2010年1月15日 15:36来源:楚天风纪点击量: 513次

【字体显示:大中小】 【纠错】

翁 晔

近年来,应城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着眼于落实农村政策、转变干部作风、服务基层群众、解决突出问题、强化民主管理监督,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促进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

一、以改进干部作风、改善干群关系为目标,扎实推进干部、政策、服务“三进”农户活动。近年来,坚持紧贴新农村建设实际,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目标,着眼于转变干部作风、改善干群关系,强力推进干部、政策、服务“三进”农户活动。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纪检监察主抓、部门各负其责、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工作中,坚持“三个结合”,把“三进”农户活动融入到全市日常工作中去,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相融共进的局面。

一是把“三进”农户活动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结合起来,融入到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中去。市“四大家”领导带头实行“五个一”(联系一个乡镇、联系一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联系一个项目、联系一个企业或产业基地、联系一个贫困户)联系工作责任制度。乡镇机关干部坚持驻村蹲点、“一蹲全包”责任制度,每个干部至少驻1个村,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15天,将驻村经济社会发展及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纳入驻村干部绩效考核之中。

二是把“三进”农户活动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融入到改进作风中去。在全市机关干部中开展以信访下访、问计走访、扶贫家访为主要内容的“三访”活动,市委组建“下访工作队”,定期到矛盾相对集中的地方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在全市机关干部中开展了“进百村、访万户”的“千人大走访”活动,分批下到村组,深入农户,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化民怨。市“四大家”领导和市直部门班子成员每年至少要有2个月时间在基层调研问计,每人要完成2至3篇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各乡镇和市直涉农单位党政“一把手”定期组织群众召开村情民意恳谈会、民主听证会,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具体问题。

三是把“三进”农户活动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融入到为民办实事中去。全市组建87个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组)进驻新农村建设点,围绕“建强一个领导班子、落实一笔帮扶资金、组织一次大型宣传活动、办一件实事、完善一套制度”开展帮扶活动。同时,在全市广泛开展机关干部与贫困农户结对帮扶、机关党员与农村困难党员结对帮扶、领导干部与农村贫困学生结对帮扶、市直机关单位与乡村民营企业结对帮扶的活动。按照“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工作机制,市直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每人帮扶1个贫困户或困难党员,市“四大家”领导和乡科级“一把手”每人帮扶1个困难学生和1个种养加发展大户,市直50个单位与民营企业结成对子,帮助解决企业在人才、市场、资金、外部环境等方面的问题。结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司法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村到户,开展“四个一”服务活动(制定一套发展规划、找到一条致富门路、培育一批新型农民、发展一项特色产业)。共青团、妇联、总工会、科协以及劳动、经济商务等部门针对农民工返乡潮的现状,及时发布求职用工信息235条,组织8000多名农民工参与用工招聘会、农企对接会3场次,提供岗位8700多个,帮助5000余名返乡农民工重新找到了工作。

二、以便民服务中心为载体,创新公开透明、高效优质的服务体系。近年来,该市立足 “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形成了以市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以各街道办事处、镇、场便民服务中心为主体,以村(社区)便民服务点为延伸的便民服务体系,全市现有市级行政服务中心1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6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290个,占全市417个行政村、社区的70%。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与市行政服务中心联网互通,形成了市、镇、村(社区)三级“服务窗口前移、工作重心下移、无缝隙对接承办”的便民服务模式。同时,坚持把办事公开贯穿于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始终,全面落实办事公开制度,采取上墙、上网、上触摸屏、上电子显示屏和印发《办事指南》等多种形式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政策依据、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办事程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审批结果等,让政府及各部门的行政行为在“阳光”下运作,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以来,全市各级便民服务中心(室)共接待办事群众20多万人(次),办理审批和服务事项6万多件(次),按时办结率97%以上,群众满意率95%以上。

三、以落实党的惠农政策为重点,打造强农扶农“绿色通道”。把管好用好惠农补贴资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惠农资金发放方式,规范运作程序,全面推行“零距离”发放。针对“一事一议”过多过滥的问题,在审批过程中进行总量控制,严格把关,“一事一议”筹资的村数、筹资金额分别比2008年减少87%、93%,“一事一议”筹劳的村数、筹资金额分别比2008年减少38%、37%。全市投入10多万元统一更换“一折通”,明确办事处(镇、场)财政所作为发放“一折通”主体,财政所专管员实行包保责任制和备案备查制,新“一折通”由财政所专管员包村包户发放给农户,并做好签字回执工作,镇村干部一律不准参与发放工作,未发出的存折一律由财政部门统一保管。同时,严格支取程序,新的“一折通”必须修改密码后方可支取。对不修改原始密码、不能出具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和一人拿多折领取“三项补贴”资金的,信用社一律拒付。建立了“预警制”、“包保制”、“追究制”等落实惠农政策的长效机制,当月发生一起投诉的,限期整改;当月发生两起以上投诉的,组织专项调查。在市级组织的检查中,一次不合格的,通报全市,包保的驻村干部和财政专管员作检讨;二次不合格的,镇委、镇政府写检讨;三次不合格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停职整改。2008年,市纪委、监察局在全市开展了3次惠农政策落实工作大检查,追究了3名干部的纪律责任。

四、以“三资”管理和“三公开”为抓手,深入推进基层民主管理。以扩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为着眼点,以党务、政务、村务“三公开”为抓手,深入推进基层民主管理,切实加强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村级民主管理机制逐步健全。

一是健全公开的长效机制。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原则,狠抓了公开组织体系建设。各级各部门把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坚持“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着重抓好直接与人、财、物打交道的重点部位,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工作难度大、矛盾集中、群众反响强烈的难点问题的公开。建立并完善了公开事项和内容的预审制度、投诉处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考核制度、评议制度等公开制度,逐步健全了三个公开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是深入推进基层民主管理。从建章立制入手,完善运行机制,制发了《村级组织工作规则(试行)》、《村务公开暂行办法》、《关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制度建设上规范了村级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等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各行政村普遍制订了村民自治章程、村基层组织工作及财务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对民主管理的制度建设进行了完善与补充。通过建章立制,规范村务管理,为群众参与村务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切实加强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应城市全面建立和完善村级资金账务“双代管”管理工作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全面推进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全市417个村(社区)财务全部由各地的“双代管”中心委托代管,实现电算化管理。各乡镇结合实际,也制定一系列配套的管理制度,如《村级会计代理操作办法》、《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级财务审计制度》等,强化了对村级财务的监管。落实重大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镇村30万以上工程一律纳入市级招投标,30万元以下工程由镇级组织招投标,5万元以下建设工程由村“两委会”及村民议事会研究决定。在2008年的村两委班子换届前,对全市村级财务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及时纠正了 12 起违反村级财经纪律的行为。(作者系应城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