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成绩的影响的调查研究:怎么能提高小学课外阅读成绩
 

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成绩的影响的调查研究:怎么能提高小学课外阅读成绩

发布时间:2019-07-20 10:56:57 影响了: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指 导 老 师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院 系

专 业

毕 业 时 间

xxxxxx xxxxxx xxxxx xx

: : : : :网络教育学院 :教育管理 :

原 创 承 诺 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xxx

日期:xx 年 xx 月 xx日

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成绩的影响的调查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生进行一项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来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分析学生课外阅读对语文成绩的影响,找出一条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关键词:课外阅读 调查 阅读现状 语文成绩

一、调查背景

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欧洲众多国家都很重视学生的文本阅读,要求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巩固所学的知识,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在我国,为了加强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背诵篇数和课外阅读量,并增加了阅读推荐篇目。但常有家长和学生焦急地询问老师“读了那么多书,怎么成绩不见提高”,这类问题总让老师们无言以对。课外阅读的地位尴尬而微妙:一方面,社会上大声疾呼利用读名著等方式唤起学生的人文精神,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家长、学生也认识到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课外阅读对语文成绩的直接影响的确不如课内阅读,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考试成绩的利益攸关,让人难以理直气壮地为课外阅读撑腰:学生爱读,却怕家长老师反对,家长老师也不是不想让学生读,但学生若因此影响了成绩,却是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的。

据以往专家的研究,与成绩有关的因素归为以下几类:1. 学习情绪。学习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学习情绪主要有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深刻理解学习的重要意义、自觉地发奋学习等表现。消极的学习情绪有如厌学情绪的产生,不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2. 成就动机。学生的学习与学习动机之间密切相关,学生为什么去学习,乐意学习什么,学习的效果怎样都与学习动机有关。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国内外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3. 非智力因素。一般来说人的智力发展合乎正态分布,即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都属于极少数,大多数人的智力发展都属于正常发展水平。一个学生要想取得优秀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和强化等作用。4. 归因。归因是一个人对其活动成败原因的看法。心理学家威纳(B.Weinei ,1979)认为学生对自己课业成败的原因主要归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机遇、他人帮助、情绪等。威纳同时发现在不同情境中,学生对成败有不同的归因,并对其后继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将成败归于能力和努力这两个内部因素最为关键。5. 人格发展与学习成绩。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正常地进行各种活动,能够积极地探究各种学习问题,那么他就具备了适应良好的健康人格。与适应良好的健康人格相反的是人格的适应不良。所谓人格适应不良是指个体不能够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或积极地作用于环境并改造环境,由此产生的各种情绪上的干扰。

基于此上研究结果与问题,本文就课外阅读对语文成绩的影响作了一项调查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调查过程

随机抽取大阪小学六年级125名学生及125位家长作为本调查研究的对象。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到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课外阅读的目的或动机、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书籍的类别、影响课外阅读的因素五个方面十八项内容。问卷分为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各125份,收回调查表各110份。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1.关于阅读兴趣:喜欢阅读课外书的占42.5﹪, 比较喜欢的占23.6﹪, 一般的占24.4﹪, 不怎么喜欢的占9.4﹪。

2.关于阅读时间:每天阅读15分钟的占37.7﹪, 阅读30分钟的占30.7﹪, 阅读1小时的占31.6﹪。

3. 关于阅读量:一学期读1-2本的占29.8﹪, 读3-5本的占36.1﹪, 读6-10本的占34.1﹪。

4.关于课外书种类:文学书占19.4﹪, 科技方面的书占15.7﹪, 脑筋急转弯或儿童漫画之类的书占33.6﹪, 学习辅导用书占31.3﹪。

5.关于课外书来源:家长买的占56.1﹪, 向学校图书馆借的占21.5﹪, 其他方式的占22.4﹪。

6.阅读与上网、看电视相比较:喜欢看电视、上网的占42.7﹪, 喜欢阅读的占57.3﹪。

7.关于阅读方法:31.3﹪的学生会用摘抄好词佳句、写读后感、圈点批注、讲述、边读边思考想象等读书方法,68.7﹪的学生阅读时从未做笔记。

8.关于阅读方法的指导:18.8﹪的教师经常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68.4﹪的教师偶尔指导学生,12.8﹪的教师从来没有指导过。

(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

1. 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态度:认为非常必要, 必须重视和加强的占93.3﹪, 认为无所谓, 学好几门功课就行的占6.7﹪。

2. 对自己孩子课外阅读的了解:认为自己孩子喜欢阅读的占33.3﹪, 一般的占49.2﹪, 不喜欢的占17.5﹪。

3. 对孩子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经常督促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占42.9﹪, 偶尔提醒的占50.4﹪, 不去管的占6.7﹪。

4. 给孩子买书的原则:孩子喜欢的就买的占35.7﹪, 会和孩子商量后买书的占29.5﹪, 自认为重要, 不管孩子喜好的占34.8﹪.

5. 认为自己的孩子属于哪种阅读类型:仔细认真型的占46.6﹪, 走马观花型的占33.6﹪, 虎头蛇尾型的占19.8﹪。

6. 与孩子交流课外阅读体会的:经常会的占16.7﹪, 有时会的占37.7﹪, 很少的31. 8﹪, 不会的占13.8﹪。

(三)调查结果分析

1. 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很浓厚, 花在阅读的时间却很少。

调查结果显示, 真正不爱读课外书的并不多, 只占9.4﹪, 但是一天当中花在阅读的时间却很少, 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只占31.6﹪。我们还发现, 虽然地处农村, 但是网吧对学生的影响却不小, 有42.7﹪的学生喜欢上网、看电视。. 造成这一现象, 归根结底是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

2.学生的课外书以作文辅导书、卡通漫画书为主。

作文辅导书和卡通漫画书占学生课外书的64.9﹪,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和家长急功近利,希望课外阅读能立竿见影,迅速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或是作文水平。而不少学生受家长影响,对课外阅读同样带有很大的功利性,他们就是冲着能提高学习成绩、作文水平而读的。所以在方法选择上也较偏重于" 好词好句的摘录" 这一形式上,忽视了文史、科普。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绝大多数家长并不支持孩子阅读卡通漫画类纯视觉读物。

3.学校图书室利用率低,课外阅读活动贫乏。

学生向学校图书馆借书只占学生课外书来源的21.5﹪。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校不够

重视,图书室没有专人负责,没有做到向学生全面开放;二是学校现有图书内容陈旧,数量有限,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严重不足;三是任课教师迫于教学压力,很少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各种书籍。

4.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缺失。

很多教师在阅读指导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能经常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师仅占18.8﹪左右,多数教师很少指导或不指导,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学任务的繁重使老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指导;二是许多教师自身由于缺乏儿童文学的修养,知识面不宽,阅读兴趣不强,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方法不多,也不能给学生以示范作用;三是对考试成绩的片面追求,致使一些教师采取短视行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不够。

5. 社会文化氛围不浓。

在倡导学习型社会的今天,读书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享受到浓郁的文化熏陶。而事实上,在农村,特别是一些偏远的乡村,成年人对读书的兴趣不浓,闲暇之余,多数成人沉迷于打扑克、麻将,不仅对子女的课外阅读指导督促不够,而且也在行为方面给年幼的孩子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

(四)调查后的建议

第一,要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先要努力转变教师,特别是家长对课外阅读意义的片面认识。应该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堂阅读与学习的延伸,课外阅读的直接目标应该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具有较为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便能较好较快的同化新的学习内容,学得更快,学得更好。课外阅读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的形成。我们必须明白,语文素质的提升归根到底还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勤奋阅读和领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同样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勤奋阅读与领悟。因此,课外阅读,绝不仅仅是多读几本书,简单地达到一定的阅读量。作为老师,或是家长,绝不能把它当成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或是学习成绩的制胜法宝。

第二,对学校来说,应多添置些少儿读籍,特别是新课标要求的中外名著做到常更新,总能用新书吸引学生。不要每次借出的都是些陈旧的图书。还应改变现行借书方式,扩大开放程度,延长借阅时间,让同学们自由选择借阅,同时各班提倡同学们相互交换图书阅读。

第三,相当多学生不懂正确的读书方法,教师应重视对课外阅读的具体指导。对经典性作品,应让学生养成精读习惯;对一般性作品,可让学生略读,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学校可通过开设阅读指导课,成立读书俱乐部,开展无题读书活动,举办读书知识竞赛等形式,丰富课外阅读活动。同时做好课外阅读的检查与评价工作,每学期末,语文教师将课外阅读单独立项,重点根据学生的读书笔记、阅读量等方面,结合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自评情况,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等级制评价,分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记入学生素质报告单。评价要综合考虑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第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课外阅读活动,促进课外阅读。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作为课外阅读活动的实际组织者,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阅读活动,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的软环境,吸引学生们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来。

第五,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阅读现状,同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教师也应经常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和课外阅读等情况,教师与家长应该多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从调查结果中得出的启示

(一)课外阅读活动需要向中学阶段延伸。

尽管我们的课外阅读活动使近五分之二的学生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但是,偶尔读一读(比例高达50%)与基本不读(可以视为完全缺乏课外阅读习惯,比例为12.5%)两类学生之和却占了五分之三强。虽然不能就此说我们的课题研究失败,但却充分说明了我们的课题研究缺乏延伸性的局限性。客观上说,是因为进入中学以后,学习压力剧增(考试科目由小学的两科一下子增加到五科),致使学生没有精力读;没有老师的积极指导与严格要求,没有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导致课外阅读成为自由状态;没有午间课外阅读时间安排,没有图书室的充分利用,导致课外阅读没有时间与书源的保证。主观上说,中学的按成绩分班举措,在导致相当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同时丧失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而对电视,尤其是电子游戏的沉迷,更使一部分学生从根本上丧失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显然,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仅仅是小学阶段,更不仅仅是六年级这一年,它应该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经历始终。换言之,我们的课外阅读习惯还要拓展,还要延伸。学生进入初一,并不是我们课外阅读活动的结束,而应该是课外阅读活动的延续。

(二)课外阅读活动的关键是兴趣的培养

基本未曾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的学生比例与基本不读课外书的学生比例一致这一调查结果表明,能否形成课外阅读习惯,外在的老师、家长的指导与严格要求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能够从中感受到乐趣,并产生课外阅读的内在动力。这提醒我们,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努力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的课外阅读活动,必须着力与学生兴趣的培养,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并尽情地享受这种乐趣。

要尤其重视学习后进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在谈到自己对课外阅读的看法,一位学习后进生这样写到:“读书苦,读书累,我一点也不想读书,一天就想玩,到时候考个几分就算了。”无数次的失败不仅使他彻底丧失了信心,而且使他的心灵扭曲。在根据现有的课外阅读经历,给弟弟妹妹们推荐课外书时,他竟这样写到:“(我)不给他们推荐,让他们(都)成为一个傻子!”也许就是因为过重的学习压力导致了这个孩子心灵的扭曲,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课外阅读来重塑这样的孩子的心灵呢?就这点来说,我们的课外阅读,更应该让那些学习后进生们加入进来,让他们也享受到读书的快乐,心灵得到释放,个性得到发展。

(三)重视本土文化传统的熏陶,加强有关作品的阅读指导

在根据自己现有的课外阅读经历,为弟弟妹妹推荐课外书时,孩子们的选择五花八门,《爱的教育》名列榜首(42.86%), 《鲁滨逊漂流记》紧随其后(37.5%);其它,如《三国演义》,《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分别是21.42%;《童年》《西游记》,分别是19.64%,虽然选择者也不算少,但远远不及前两者。细看孩子们的推荐,本土文化者寡,只有名列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三国演义》《西游记》勉强跻身其中,但也不能与西方名著相匹敌。至于现代文学作品,只有鲁迅的《朝花夕拾》(14.28%)比较靠前,不过其中明显有新课标要求的缘故。而其他文学名著(包括现代儿童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百科知识全书》),微乎其微,至于如《儿童文学》之类的知名儿童文学刊物,更是无人提及。

如此无视(漠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与经典作品,是不是孩子们熟视无睹的缘故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反思我们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一方面,我们虽然开出了众多的书目,但我们的确是缺乏了对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关注,没有突出本土的东西,民族的东西。另一方面,限于家庭、学校环境,书目中提及的许多现代儿童文学名家(如杨红樱、秦文君等)的作品,学生闻所未闻,更遑论阅读,而一些古典文学读物,要么晦涩难懂,要么流于肤浅媚俗,难得有堪称经典的普及读物。所以,接下来的课外阅读活动,我们必须重视本土

文化传统的熏陶,加强有关作品的阅读指导。在篇目推荐上突出民族文化(文学)经典,在阅读活动中强调民族文化经典,一是充分利用好《中华经典诵读文库》,让学生天天诵读;二是指导学生欣赏、阅读古典文学名著,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文学)名著的兴趣。

(四)积极发展学生课外阅读个性

调查结果显示,就阅读内容而言,绝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还仅仅限于限于新课程标准推荐书目或是依赖于老师的推荐。不过,个别学生独具个性的阅读内容(如《读者》《知音》《与名人一起阅读》《昆虫记》)的反馈也传递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是有个性的。

因此,我们的课外阅读活动,在普及的基础上,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学生课外阅读个性的发展。一方面,老师要广泛涉猎,并选择推荐好的读物给学生,尤其是那些富有青春气息的好作品,比如杨红樱、秦文君、曹文轩等儿童文学名家的系列作品以及《读者》《意林》之类的励志杂志中的好文章。另一方面,成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让学生在小组阅读交流活动中发展自己的个性。

(五)正视电视与电子游戏(网吧)对课外阅读的影响

学生选择课余活动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更多的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网吧)。这提醒我们,我们的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认真思考如何面对电视与电子游戏(网吧)对课外阅读的影响。从应对策略上来说,对电视,对电子游戏(网吧),我们不能一味地防与堵,而是要加以疏导与利用。至少,在电视方面,我们是大有可为的。诚然,我们不提倡学生多看电视,但是,我们也不反对学生看电视。一方面,我们可以向孩子们推荐好的电视节目(栏目),指导学生选择电视节目,引导孩子们欣赏电视节目,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电视成为我们课外阅读的一种补充;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结合电视节目,尤其是一些关于经典名著的电视剧目,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交流收视感受,引导孩子们去阅读原著,品味原著,感受原著带给我们的电视节目不可能带给我们的丰富的想像空间与思考的空间。

四、语文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

既然调查结果显示,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影响较大,大部分同学认为课外阅读对他们语文成绩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那么作为学生阅读学习的倡导者和引领者的语文老师改如何引导同学们阅读从而提高语文成绩呢?

首先应该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 才能放手学生自由阅读, 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国际读书协会把“鼓励人们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而努力”作为根本宗旨。养成习惯前提是激发兴趣。学生正处于求知的渴望期, 他们想了解社会, 探讨人生, 关心天下事, 体验情感, 他们还想提高修养, 涵养气质。这种精神需求正是引导学生投入课外阅读的内在有利因素。还有外在的功利因素是阅读的积累可强化语感, 提高理解力, 进而提高语文成绩。只要采取科学有效方法, 充分利用有利因素, 因势利导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是要提供阅读的时间和创设阅读交流的平台以及阅读评价机制。提供阅读时间是教师帮助学生落实阅读任务, 督促学生阅读。在时间上要做到校内校外结合, 课内课外结合, 积极利用空闲时间阅读。创设阅读交流平台首先是鼓励和引导学生订阅有益的报刊杂志, 像《语文报》、《杂文报》、《读者》、《文萃》、《青年文摘》等等这些内容丰富、人文性较强的刊物都是值得大力推荐的。还要诱导学生广泛地阅读中外名著, 像《红楼梦》、《呐喊》、《家》、《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等等这些推荐书目。让学生与那些人类良知的代表者, 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鲁迅、茅盾等大师对话, 提升人生境界, 增强厚实的人文底蕴, 再次是定期举行美文交流, 名著赏析, 读书比赛, 古诗文背诵比赛等活动, 是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与成功感, 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阅读, 促进阅读兴趣的提高。

而怎样将课外阅读落到实处,而不流于形式空话,就需要有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来监控。

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一个学期的阅读数量和篇目的预设,每天定时定量的阅读数目,实际每天完成的情况。让学生自己建立阅读档案,包括阅读的具体的起止时间,阅读的篇目,阅读的字数,阅读过程中的点滴发现、感受、评价、困惑等等。这样看看他们的档案和计划就可以掌握他们的阅读进度了,便于督促。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现的机会,让他们将阅读过程中的获得的种种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并从中获得更多启发和方法,拓展思维空间。如举行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等,萧伯纳曾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各有了两种思想。”如互动式经验交流会:将一些读书读得好的同学推向前台,抽出课堂时间让同学们介绍自己所读的书,讲述对该书的理解和思考,读书过程中的收获,也袒露自己读书的困惑。在这种交流中,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并将极大地推动其阅读热情,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持之以恒的习惯坚持下去。或者让他们的劳动成果得以展示,如编写手抄报、笔记展览、办墙报等,“美文推介”向大家介绍一篇课外阅读的好文章,点评值得欣赏的地方;“书海徜徉”则是畅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或发现或见解,总之完全是自己的阅读后有自己的思想而凝成的精华,这样一方面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方面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检测他们阅读的效果。老师可以将学生阅读中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很大的依据,在学期末的时候可以安排几节课由学生根据自己读过的书籍中选择从思想内容、表现方法、语言表达等讲话5分钟,既检验阅读效果,又培养口表能力,一举两得。老师可以对讲得好的前十名进行奖励来鼓励大家的阅读热情。也要注意,阅读评价不要太过烦琐,这样可能反而会使学生的读书热情因为畏难情绪而消退。

第三, 要加强语文教师自身的建设。开展好课外阅读, 再不仅仅是“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老师这“一桶水”不光是“量”上的要求, 还应有“质”上的要求, 语文教师不仅应有丰厚的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的积累和底蕴, 还应不断地补充新鲜的文化血液, 不管是现代名家, 还是文坛新秀, 抑或影坛歌星, 都应广泛涉猎。学生的兴趣点不应是我们教师的盲点。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在边教边学中充实自己。“文科教师多读书”, 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自有源头活水来”。从“桶”中倒出的才可能不是白开水, 而是一杯香茗, 让教学香飘四溢。

第四, 要注重阅读量的积累。只有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质的飞跃。要实现质的变化, 一是要量多, 要广泛地阅读。新大纲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分别要达到400万字和300万字, 就是对量的具体要求。二是阅读面要广, 视野要开阔。只要是经典名著和自己有趣的适合阅读的书都可以大量阅读, 甚至是越多越好。三是要坚持长期性。课外阅读主要是课余时间和闲遐之日, 是一点一滴地积累, 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习空余时间去阅读。一暴十寒, 是决不能成就事业的, 也是徒劳无益的。

最后, 阅读既要体现学生的自由性又要体现教师的引导性。学生的个性不同, 兴趣自然也不一样,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自己做主, 让他们在阅读实践中自由地体会学习的愉悦感和自豪感, 并享受探求知识的乐趣, 激发求知的欲望。同时, 课外阅读在尊重学生阅读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前提下, 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性、关注生命的优秀作品, 提高学生的阅读的品味, 使学生在阅读中明辨是非、善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读书更重要是育人, 倘若通过课外阅读让每一个学生变得更纯洁、更善良、更有爱心, 那便达到了阅读最高境界, 也实现了阅读的终极目标。

五、结语

“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 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这是美国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通过对写作与课外阅读的关系进行长期调查和研究后在其《作文:研究, 理论与应用》一书中提出的观点。大量的、经常性的阅读, 不仅对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有大大的帮助, 而且对其表达和鉴赏能力的提高也是

显而易见的。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教育个性化要求更加强烈,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程和重要组成部分,理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志公:《张志公论语文教学改革》,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

[2]靳希斌:《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

[3]伍岳:《新课程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江西师范大学, 2006年.

[4]苏勤:《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吴淑敬:《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初探》,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严萍:《自主学习理念下的语文自主性阅读教学》,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7]王云刚:《的阅读教学目标维度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滕凡:《阅读教学与小学生和谐个性的养成》,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