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中小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与培养] 小学生审美意识怎么写
 

[中小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与培养] 小学生审美意识怎么写

发布时间:2019-07-21 03:47:48 影响了: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感恩父母观念浅薄、感念师恩意识缺乏、感恩社会物质权衡三个方面。这种现象的形成受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培养中小学生的感恩意识,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充分发挥中小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感恩教育形成合力,最大程度地培养中小学生的感恩意识。
  关键词:感恩意识;中小学生;培养途经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5-0070-03
  中国感恩文化历史悠久,自古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古训。现代意义上的感恩意识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感恩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然而,受人的意识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感恩意识的培养不可一蹴而就,它也不是某个年龄阶段的专利,我们必须要坚持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对中小学生而言,我们所要做的首先是培养他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进而扩展到对身边的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感恩之心。
  一、中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
  1.感恩父母观念浅薄。“父爱如山,母爱似海”就深切的道出了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然而,现在的许多中小学生不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和含辛茹苦的事例屡见不鲜。报载:长春一家机构对三所中学的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2%的学生从来不与父母沟通,19%的孩子认为父母并不辛苦。济南市某区教育局也曾选择了几所小学进行调查,发现“认为父母对自己非常关心的学生高达90%,而对父母能够感激和回报的只有30%”。调查中,多数孩子对父母为自己的付出已经“见怪不怪”了,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觉得心里过意不去。他们把父母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稍有不满还会大动干戈,感恩意识可谓浅薄。
  2.感恩老师意识缺乏。“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育,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如今的中小学生却非常令老师头疼,教师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不但不服从老师管教,还随意地顶撞、谩骂、侮辱老师,当众对老师动手脚。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不懂感恩,不懂得老师的辛勤付出是为了他们更好的成才,更不懂老师的教育批评是为了他们更好的成长。
  3.感恩社会物质权衡。受当前社会盛行的“实用主义”影响,部分中小学生缺乏对他人、对社会的感恩意识,追求“即时满足”,忠实于自己的生活,不愿意为社会多做贡献,一切以“利”为先。即使做出“感恩”或“施恩”的行为,也仅针对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人或事而实施,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感恩。
  二、中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失衡。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许多人格,观念的养成都是在家庭中奠定基础的。因此,当代中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首先应从家庭方面寻找原因。
  (1)错误的教养方式。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过分的关爱与照料助长了他们的依赖与自私心理,使他们变得任性,很少体谅父母谋生的艰辛,逐渐形成了权利意识强烈而义务感和责任感淡薄的心态,父母对孩子的娇惯溺爱也使得他们无法形成感恩的情愫。
  (2)失衡的教育重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理念造成许多家长紧盯着孩子的学习,在他们看来,只要孩子学习好,能考上好大学,家长累死,难死也心甘,认为孩子成绩好便“一好遮百丑”,从而忽视了对其进行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
  (3)家长自身素质不高。许多父母由于自身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感恩教育培养,再加上当今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自身就缺乏感恩之心,更不可能意识到要培养子女的感恩意识。调查显示:在周末,能主动帮父母做家务的小学生不足三分之一,这一方面体现了现代小学生愿意做家务的意识不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方面的意识和方式有所欠缺,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仅仅局限于口头说教,而未落实到实践中。
  2.学校感恩教育缺位。
  (1)感恩教育的淡化。长久以来,社会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主要还是以分数,升学率为尺度。在升学率的影响下,学校普遍重智育,轻德育,德育陷入“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不要”的尴尬境地。结果,学校教育不是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而是应付考试、升学一时有用的东西。这种传统的重知识而轻情感的教育模式造成中小学生情感教育的漏洞不断加大,这也是造成感恩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
  (2)感恩教育形式化。感恩教育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教育者往往把感恩教育片面地等同于感恩活动,盲目地顺应潮流,为了应付任务或搞宣传而开设活动,让感恩教育沦为“一日曝之,十日寒之”的作秀表演。
  3.社会感恩氛围淡薄。
  (1)功利主义横行。中小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变革的时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孩子的价值取向;再加上科技至上和技术第一的观念使社会中物的原则代替了人的原则,使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法则让位于物质对等交换法则。在这种法则的影响下,施恩成了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投资;人们都斤斤计较于施恩的回报,一旦“投资”没有得到预期的“收益”,就会认为受人恩惠者忘恩负义。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中小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也就成为必然。
  2.社会舆论宣传。社会传媒手段很多,有报纸、杂志、影视、广播等,但涉及感恩主题的报道却很少。因此,置身于这种氛围下的中小学生势必会缺乏感恩意识。
  三、培养中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策略
  1.家庭:发挥感恩教育的基础作用。
  (1)家长要提高素养,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道德素养和日常行为以及父母对事物的看法、处理事情的方式都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最直接、最经常、最持久。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在生活中处处用言传身教感化子女,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做他们的榜样。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