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案 [中国画笔墨语言剥离教学的探索者]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案 [中国画笔墨语言剥离教学的探索者]

发布时间:2018-12-24 09:24:42 影响了:

  傅建文 1990年毕业于浙江师大艺术系,现为浦江教研师训中心美术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金华市美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金华市优秀教研员。曾先后获得中国第三届少儿书画大赛优秀导师奖、浙江省中等学校教师绘画现场赛一等奖、金华市优秀教研员、浦江教师才艺大展示特别奖等荣誉称号。发表论文、美术作品多篇(幅),其中有二十多篇论文获省市一等奖。
  主持或参与的课题:《浙江浦江民间麦杆剪贴艺术考》(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观念与创新》(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及《书意画韵》、《涂涂画画》等多个系列地方校本课程的编写。
  
  时间:2011年2月
  地点:浦江县教研师训中心
  
  任慧萍(以下简称任):浦江县素有“书画之乡”的称号,浦江的中小学中国画教学在环境的影响下,与其他地方相比更受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傅老师能否谈谈浦江的中国画教学有哪些不同之处?
  傅建文(以下简称傅):浦江县因为是书画之乡,浦江的中国画写意文人画与一般的民间画不一样,那么学校对中国画教学这方面有一定的特别之处。具体的中国画教学我把它简单的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级阶段):属于“依样画葫芦”阶段,有国画特长的民间艺人或者是兼职教师在担任主要的教学工作,教点小动物、花花草草之类,比如教孩子画虾,头三笔、身子五笔、两个眼珠子、几根须就能画出来。这个阶段是一个学期只教一样,或者说学生在小学六年中就只学会画虾,每次比赛也是画虾;第二阶段:“举一反三”阶段,有师范美术院校毕业生担任专职教师,对以前的教学方法加以改进,如以梅、兰、竹、菊这些传统题材为例,学生学会画梅花之后,可以画其它的桃花、梨花、水仙花等草木类植物;第三阶段:自由创作阶段(自由发挥阶段),是我担任教研员的时候在教学上的一些尝试,把笔墨语言从题材上剥离出来,让学生从熟悉水墨画的韵味开始,然后用水墨语言来表达。比如一个墨点,干净的笔在笔尖蘸上墨,不断地点,浓淡干湿变化从第一点到最后都有,线条也可以做同样的练习,本身浓淡干湿的趣味有了,再把这些套到具体的教学中,比如一个墨点、两个小点、一条细线就变成了小蝌蚪。儿童水墨画,不仅仅是儿童身份的人画的水墨画,而是儿童自己想表达的关于她的生活内容的水墨画。但儿童对于传统绘画题材中文人思想的理解有限,那么,在儿童学画中国画的过程中,用这种实验把笔墨语言剥离出来后,用水墨画材料来画真正的“儿童水墨画”。在这三个阶段中,后面阶段是对前面阶段的否定,反思后发现全盘否定是理想化天真的状态, “举一反三”也好,“依样画葫芦”也好,实际上每个阶段是有各自的优势,在教学中要倡导文化和方法的多元。只是作为低段的学生,对于传统绘画题材中的意境,一下子很难理解和接受,要靠具有专业水平的老师来慢慢引导。这方面实验小学、浦阳一小的老师都做了有益的尝试。
  任:那么,傅老师能否具体谈谈笔墨语言剥离的教学探索?
  傅:任何艺术的学习都是语言的学习,中国画的学习也如此,绘画语言的学习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展在于创新,语言剥离出来后在教学中探索出更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与学的方法。所谓笔墨语言剥离的教学探索是“自由创作”或“自由发挥”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是从单一的技法学习向素养、能力、个性的综合培养转变;教学方法从传授型向探究型的转变;学生从拘泥的描摹转向自由灵动的发挥与抒写,并且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与情感;个人生活体验不同,艺术趣味不同,性格脾气不同,所呈现出来的面貌也是千变万化的个性化表现;从简单的“写实”审美转向具象、意象、抽象直至综合现代的审美;从对儿童美术原生态的简单保护到提炼、引导至创作创造的无穷乐趣的可能。
  从效果上讲,小学阶段喜欢画画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初中以后就消失了,画不好,也不敢画了,这也是存在的一种现象。 把笔墨语言剥离出来以后,用孩子自己的语言说自己的童话故事,到成人以后用自己逐步成熟的笔墨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正常的逐步上升的过程。儿童到中学之后,不再满足于稚嫩语言,就需要通过临摹向传统中程式化语言学习,并运用这些笔墨语言来创作,这个时候教师起的作用是关键的,仙华外国语学校的黄红光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培养出很多省“A、B级”的艺术特长生(这在整个金华市也是引人注目的)。以前国画是同一题材画十年、八年,虽是浅层次的学习,但通过笔墨语言、程式语言的学习把绘画的题材和内容扩大化了,这样对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更广阔的可能性。
  黄红光(仙华外国语学校美术教师): 中学中国画教学很难,一是学生由于学习时间的限制和家庭的影响,学中国画一般都极具功利性,很少是因兴趣而学中国画。二是中学生普遍缺乏小学生那么自由、大胆的想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反而不敢“乱涂乱画”, 所以我平时主要从临摹与写生、教师示范与评价这两大块进行教学。
  1.临摹与写生临摹作为学生学习中国画的主要手段,临摹可以让学生站在大师的肩上起步,能让其看得更远,路子正,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多一条路。那么,临本的选择很重要,其一、选古代经典作品,学生的学习从简、乱入手,所谓的“乱”是学生随心所欲地临摹自己喜欢的范画,不划分明确的专业分科,喜欢什么就临摹,在这个过程中由教师引导性地去临;其二、选近现代有个性的名家作品。学生学习时间不够,写生并不是主要的学习方法,只是在学生临摹过程中插入几节课,让学生明白传统技法是怎么来的,并且技法都能在现实中找到,有时也把它作为提高学生作画兴趣的一种手段。
  2.教师示范与评价教师的示范是学生学习传统绘画的一条捷径,在示范的过程中要呈现多样化,如山形的描绘,历代画家的表现手法都是不一样的,且有近山远山的区别。教师要通过示范和见解,让学生比较清晰地了解具体的画法,在教师的引导中拓展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有想法地去尝试。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也要分出小学与中学的异同,不能停留在作品本身的个性、想象力等方面。小学生作品有大胆的想象力、有自由的个性是其年龄段的最佳体现,中学生的作品要多注重一些技术性的含量。中学生的知识和见识明显要比小学生多,只凭想象力“乱”画,以偶然的一点画面效果为“果”,我是不认同的。
  陈越(浦阳一小美术教师):在当前的儿童美术教育领域中,水墨画教学尚属弱项。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关键不是得到画面的结果,而是要让儿童运用这种艺术手法表达内心的感受,进行情感的交流,让幼儿初步接触民族文化,不是传统与精神的传教与强行灌输,而是通过笔墨来实现一个亲近的过程,一个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愉快体验的过程。可以以传统与童话结合的形式,画自编的童话,来引导儿童进行水墨画创作。比如以《猫》儿童水墨画教学为例。首先,让学生听《有趣的小猫》展开教学,通过欣赏猫,学习猫坚韧顽强的品格,陶冶美好情操。在体验“猫”的作画过程,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动手作画的能力。教学内容与西洋画结合运用,让学生用毛笔来表现西洋画的特点,和中国画的色彩相结合,作品的效果不再是单一的成人化作品,而是具有儿童童趣的作品。
  曹幼娟(实验小学美术教师):作为书画小学,压力很大,学校比较关注从素质方面去培养学生,学校每月两次特色课,从去年开始进行体验式创作教学活动,注重主客体的交融。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引导学生观察对象外在的色彩、形状,更要了解对象内在的相关信息,挖掘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情感。带领学生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并不是走马观花,单纯的游戏激趣。而是把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便于以后的创作。比如《纸艺服饰秀》的活动,我们就把学习任务分解为“水墨时装创作”、“剪纸时装创作”、“环保时装创作”、“表演排演”、“舞台演出”六个部分。把学生的亲自体验融入到美术创作活动和表演活动中,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喜好、制作设计时装的某个局部,如衣服、道具、饰物、面具等,然后在选择与评价的基础上整合为最后表演的整套服装。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并参与其中,在相互的交流和观摩中发现了自我的优势与不足,感受团队学习的魅力。根据教材中点线的体验,用揉纸法、剪贴法、冲水、冲色、吹墨、拓印法等在技法上跳出传统的束缚,让学生在玩中画,在玩中学。
  傅:浦江是一个浙中小县,在中国近代画坛出了一大批国画大家而名闻遐迩,县内书画氛围浓郁,能书善画者也众多,但学校美术教育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远没有达到能与“中国书画之乡”的名头相匹配,我们只是在现有条件下做一点尝试和探索,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