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2009:舞蹈演出年终盘点] 舞蹈演出服装批发
 

[2009:舞蹈演出年终盘点] 舞蹈演出服装批发

发布时间:2018-12-24 09:36:45 影响了:

  舞蹈演出的“国庆”效应      2009年,中国舞蹈的演出盛况空前,仅是笔者今年一人的观摩场次,截止到12月30日中央芭蕾舞团建团50周年的庆典演出,已多达111场,除去在海外观看的7场之外,104场都是在国内!究其原因,莫过于国庆60周年的的吉祥之风。许多舞蹈演出向国庆献礼,其中包括: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于国庆前后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数以千计的优秀编创和演职人员历时一年的心血终成正果。“功成作乐”,自古有之,在国庆60周年的“大政治”下,推出这样一台“大制作”,可谓情理之中。众望所归,但众口难调,这台“命题”创作遭遇褒贬不一的评价,也是预料之中。但我以为,舞蹈业内的观众身临其境后,如能放弃“专家自居”的立场,是很容易受到那人海战术和全情投入的表演之感染的。
  四大国家级舞蹈比赛――艺术院校的第九届“桃李杯”舞蹈大赛、CCTV的第五届舞蹈大赛、文化部的第八届全国舞蹈比赛、中国舞协的第七届“荷花奖”舞蹈评奖,自国庆前的8月下旬便接踵而至,不仅集中检阅了中国舞蹈近年来“大发展、大繁荣”的辉煌成就,而且也让沈阳、北京、武汉、上海这四个主办城市的现场观众,以及遍及全国各地的电视观众,领略到了舞蹈中绽放出来的生命之光。
  国家大剧院大量引进海外经典
  国家大剧院的硬件建设,堪称世界一流,开张一年来,已经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一流舞蹈团体。在大量引进海外舞蹈经典方面,它功不可没:
  继2008年接连推出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瑞典皇家芭蕾舞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俄罗斯艾夫曼芭蕾舞剧院、荷兰舞蹈剧院、玛莎・格莱姆现代舞团、珍妮弗・穆勒现代舞团、台湾地区的无垢舞蹈剧场等世界一流的芭蕾及现当代舞团演出之后,国家大剧院在2009年更是再接再励,相继举办了德国的巴伐利亚(慕尼黑)芭蕾舞团、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美国芭蕾舞剧院、美国的霍塞・林蒙舞蹈团、韩国的金梅子创舞会、台湾地区的云门舞集等国际知名芭蕾及现当代舞团的精彩演出,充分体现出国家大剧院在资金保障、国际视野等多种优势的前提下,大力引进世界一流经典演出方面的主导作用。
  
  中演“相约北京”用芭蕾闭幕
  
  在今天的中国,特别是北京的演出市场上,演出公司的数量之多令人眼花缭乱,“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曾经一统天下,许多国际一流的舞蹈演出都是经过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协定,由它作为主办单位进入中国的。近年来,由于其它演出公司的脱颖而出与争相“蚕食”,中演主办的舞蹈演出逐年锐减。以2009年的第九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为例,在轰轰烈烈的艺术活动中,音乐成了重中之重,舞蹈活动则只有可怜的3项,其中包括陶身体剧场的《与身体对话》和雷动天下现代舞团的《自由的舞蹈》这两个工作坊,以及临时招聘起来的“俄罗斯明星芭蕾舞团”,来为整个联欢活动压大轴。阵容虽然不乏名家,水平虽然可谓上乘,但其场面与气势却明显不足,与中演以往只做大演出的惯性更是相距甚远。
  双人舞在芭蕾艺术中素有“钻石美酒”之盛誉,该团5月29日晚在北展剧场演出的这台芭蕾晚会中,11个节目里有9段都是堪称经典的双人舞,其中包括了表现少女清纯本色的《灰姑娘》、展示公主高贵气质的《天鹅湖》和《雷蒙达》、宣泄忧郁寡欢心绪的《吉赛尔》、炫耀足尖平衡技艺的《古典大双人舞》、塑造男子硬汉形象的《海盗》、描绘东方帝国情调的《天方夜谭》、抒发患得患失情怀的《秋色》,以及赞美女子婀娜多姿的独舞《波莱罗》、倾诉男子孤独寂寞的独舞《小柔板》。整台晚会最后以《堂・吉诃德》第三幕中的《大双人舞》终场,理所当然地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北演”开创“后奥运”演出模式
  
  09年的酷暑中,由北京市演出公司创意投资、在水立方中打造的“大型全景式水上芭蕾舞剧”《天鹅湖》,首创了这样一个惊人的记录:连续演出三个月,在最后一个星期全部收回巨额投资,并奇迹般地开始盈利,由此为“后奥运”时期如何充分利用其场馆开辟出了一种崭新的演出模式。据悉,这台中俄合作、成功地融芭蕾、杂技、花样游泳、高台跳水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水上《天鹅湖》,已经作为一个成型的品牌,前往具备一流游泳场馆条件的城市演出。
  此前的春节期间,该公司还在国家大剧院主办了以色列芭蕾舞团演出的《灰姑娘》及一台精品晚会,前者的题材吸引了许多少儿观众,而后者则以其当代风格的新作品,带给舞蹈及新闻界人士一些新鲜的气息。
  
  北舞院庆演出浩浩荡荡
  
  2009年是北京舞蹈学院建院55周年,为此,该院先后在保利、天桥等剧院,以及院内的实验剧场,推出了浩浩荡荡的10台演出。
  在全部演出剧目中,古典舞系无论剧目的数量,还是风格的多样,都可谓名列前茅:大型舞剧《铜雀伎》是前辈教育家和编导家孙颖先生毕生心血的集大成,更是他重建“汉唐舞风”的成功尝试,同时也形象地展示了中国新古典舞发展的不同路向与多样色彩;小型舞剧《九色鹿》的创作带有类似的目的,意在尝试如何将“敦煌舞”的舞姿与动作逐步发展成一套能够传情达意的语言;大型舞剧《洛神赋》出自少壮派教育家和编导家王玫之手,原版本是她为现代舞班的学生度身打造的,但给古典舞系的学生复排出来后,不仅保持了现代舞特有的张力与震摄感,而且增添了古典舞特有的韵律和线条美;舞蹈诗《粉墨》从唐代画论的“墨分五色”中汲取灵感,编导力求用身体的呼吸、动静、开合,表现投影中墨色的浓、淡、干、湿、焦,因而在探寻中国古典舞与诗、书、画、乐间的微妙互动关系方面,取得了新鲜而宝贵的经验。
  《第五朵金花》是民间舞系的第一部舞剧,具有极强的实验性,创作者力求“一手扔掉作为动作拐杖的芭蕾、古典和现代舞语汇,一手扔掉作为结构特征的前苏联芭蕾模式”,实属难能可贵。事实上,对于仅用民间舞的动作语汇是否足够支撑起一部完整的舞剧,业内一直是有争论的。但争论归争论,《第五朵金花》这部舞剧的成功首先在于,它是用舞蹈和舞者引人入胜的――白族、傣族、彝族、佤族等云南的民间舞动律多样、服饰多彩,而以武帅为代表的一批才貌双全、激情荡漾的优秀学生们,更将这些舞蹈跳得酣畅淋漓、引人入胜。全剧的美中不足在于如何把剧中的故事讲得更加合情合理,以便最终把那美不胜收、光鲜灿烂的民族民间舞串接成价值连城的珠宝项链。
  同民间舞系的尝试相同,社教舞系的国标舞专业也根据著名作家王安忆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创作并演出了自己的、可能也是全球国标舞界的首部舞剧《长恨歌》,其意义非同小可。同民间舞系的尝试不同,国标舞专业的这部舞剧大量地借用了西方芭蕾和中国古典舞的语汇,因而确保了整部舞剧的舞兴酣畅和清晰易懂。同许多舞剧的问题相同,观众在一连三晚的演出中见到的两组演员,无论技术表现,还是人物塑造,都有很大差距,并最终只记住了前两晚的女主演徐瑶。相比之下,四位男主角的舞蹈形象则比较模糊,因此,如何细心品味和深入研究国标舞10大舞种的各自特征,为他们挑选出各不相同的主题舞种,或许是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崭新课题。
  在为期近一年的院庆演出期间,芭蕾舞系也演出了俄罗斯古典芭蕾舞剧《堂・吉诃德》和新编中国题材的芭蕾舞剧《陈白露》两台剧目,音乐剧系演出了根据金庸先生小说《天龙八部》原创的音乐剧《英雄》,而舞蹈学系更是出人意料地涉足了创作领域,与英国米德萨斯大学演艺研究中心携手制作了一台《舞动无界》晚会……所有这些用心良苦的努力,都让社会各界再次领略到北京舞蹈学院这个“中国剧场舞蹈摇篮”的人才辈出与创造活力。
  
  “现代人”、“云汉”各领风骚
  
  在规范的演出市场最终形成之前,许多民营演出公司因国家政策的允许脱颖而出,但在资金没有保障、经营没有经验、方向没有明确、人脉没有建立、操作没有规范的情况下举步维艰,最终只能成为朝不保夕、自生自灭的天上流星。不过,就在这些规模属于中小型的民营演出公司中,有两家脱颖而出,它们做舞蹈演出的方向非常明确,操作比较规范,因而逐步在国内外的舞蹈演出团体、演出场地及其它相关机构中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引进了大量一流的演出,为中国舞蹈演出市场的培育,乃至为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北京现代人文化传播公司举办的演出在风格上比较多样,最具轰动效应的当是在国内于2003年正式引进《大河之舞》前,便在人民大会堂提前举办来自土耳其的舞蹈综艺秀《舞之王》。2009年,它又连续举办了爱尔兰踢踏舞综艺秀《凯尔特传奇》、俄罗斯红军歌舞团和小白桦舞蹈团各自的《精品晚会》、印度超豪华音乐剧《宝莱坞商人》等颇受观众追捧、票房收入坚挺的歌舞演出。此外,它还曾为东方歌舞团投资制作了《蔚蓝色的浪漫》等几台红极一时的歌舞晚会。不过,诸多的贡献中,“现代人”在潜心培育舞蹈演出市场、让芭蕾在中国深入人心等方面的贡献可谓最具影响,因为它是多年来惟一坚持芭蕾普及讲座与俄罗斯经典演出并驾齐驱的机构。
  与“现代人”截然不同,北京云汉世纪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举办的舞蹈演出主要来自英国,其中有作为“英伦第一专业舞团”的兰伯特舞蹈团,北方芭蕾舞剧院、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团、苏格兰芭蕾舞团和苏格兰舞蹈剧院,它们带来了根据歌剧或音乐剧名作改编的大中型芭蕾舞剧《卡门》、《茶花女》、《蝴蝶夫人》、《美女与野兽》。而将芭蕾舞的贵族风范与舞厅舞的欢蹦乱跳融入1930年代伦敦的老舞厅、令观众陷入怀旧情结的《喜从天降》,则属于那些风格现当代、手法先锋派的舞团,比如韦恩・麦克格雷戈尔的兰登舞蹈团、阿克拉姆・汉舞蹈团、亨利・奥杰克舞蹈团等等――这些舞团虽在欧洲已是炙手可热、供不应求,但在中国却纯属陌生,甚至过于先锋,因而票房大多不算太好,只能靠英国文化委员会的资助才能成行。当然,偶尔也会出现例外,这是2009年4月间发生的事,演出是由欧洲当代舞新贵阿克拉姆・汉为自己与法国著名影星朱丽叶・比诺什度身打造的当代舞《我之深处》。主要原因就是比诺什在北京拥有大批影迷,而舞蹈演出的那几天恰逢“法国电影周”在北京隆重举办,其中有几部甚至是比诺什主演的片子。不过,令舞界人士甚为叹服的,还是阿克拉姆・汉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舞蹈动作、最终将这位没有舞蹈基础的顶级影星打造成优秀舞者的神功。
  
  中国芭蕾份额有所增加
  
  作为世界经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芭蕾自1995年以来,始终在北京演出市场上占有最大的份额,而外国芭团在其中的演出一直多于中国芭团。值得庆幸的是,这种状况在2009年有所改变:一是以《天鹅湖》、《罗米欧与朱丽叶》为代表的西方芭蕾经典舞剧由于过于密集而开始大幅度地减少;二则是由于有效的组织策划,中国芭蕾形成了比较密集的两大板块,一是国家大剧院从2009年元月1日到3月15日,历时3个半月,以“中国芭蕾力量”为主题,陆续推出了香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中央芭蕾舞团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和《奥涅金》、上海芭蕾舞团的《白毛女》和《胡桃夹子》、辽宁芭蕾舞团的《二泉映月》、广州芭蕾舞团的《梅兰芳》,共计7台舞剧、17场演出;二是中央芭蕾舞团为庆祝建团50周年,在整个12月份,一口气推出《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牡丹亭》、《希尔维娅》、《天鹅湖》、《奥涅金》、《50周年庆典晚会》、《新年芭蕾音乐会》多达8台、共计16场演出,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无疑是今年购买版权上演的、法国芭蕾大师莫里斯・贝雅的代表作《火鸟》!显而易见,这些中外经典芭蕾及音乐的演出将使酷爱芭蕾的中外观众,特别是关心中国芭蕾的友人,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一览中国芭蕾半个世纪来的长足进步。
  在中国芭蕾的发展方面,2009年的北京舞台上,还出现了一支年轻有为、激动人心的生力军――由民生银行全额赞助、问世于2008年12月的北京当代芭蕾舞团。仅仅一年的时间,该团在艺术总监王媛媛的带领下,便以旺盛的生命力和强悍的创造力,创作并演出了《惊梦――新记》、《霾》、《棱镜》、《情色》共4台别出心裁的芭蕾新作,其中的《棱镜》由三支各异其趣的芭蕾构成,三位新锐编导分别来自丹麦、瑞典和加拿大,并同王媛媛中国情调的“大题材、大音乐芭蕾”构成鲜明的对比,因而在整体上同样有效地提升了该团的正面形象,并扩大了它的粉丝队伍。
  
  各类演出各美其美
  
  近年来,国外民间舞和古典舞的来华演出日趋频繁,其中数西班牙的弗拉门科演出人气最旺,原因是这种风格的舞团来华演出较多,而且各自都有不同的精彩――有的凭借名家闪电般的脚下功夫,有的依靠群舞惊雷般的肢体张力,有的注重舞剧中扣人心弦的情节,有的强调舞台上设计考究的灯光,而共同的特征则是激情万丈的表演足以征服所有观众,因而已在北京的大舞台上占据了稳定的份额,甚至达到不用再做大的宣传也能保证票房饱满的境界。2009年先后由不同班底来京演出的三台《卡门》舞剧均创出销售的佳绩,就是最好的验证。
  此外,8月底,由当红戏剧导演孟京辉承包的蜂巢剧场,为塞万提斯学院接待西班牙“即兴而舞”舞团的双人舞蹈秀《口袋中的天空》,两位中年男女舞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大量的生活动作,深刻地表现出他们在平庸生活中的寂寞无奈与同命相连,赢得了现场观众们的共鸣与好评。
  2009年外地舞团进京的演出中,江苏民族舞剧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舞剧《西施》,让人重温了那段美女深明大义、舍身救国的传奇故事;广东省歌舞剧院在保利剧院演出的“都市生活舞剧”《骑楼晚风》,在用大量生活化、哑剧化、卡通化的动作表现当代都市新生活方面,做出了有益亦有趣的探索;10月底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大型情景歌舞《井冈山》,由江西省歌舞剧院与井冈山歌舞团携手创作表演,作为国庆60周年的重大主题演出,理所当然地成了为2009年“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压大轴的剧目,其中的歌舞《十送红军》让我们再次沉浸在倍感亲切的革命根据地歌曲之中,并享受其中调度简洁灵动的舞蹈场面。
  
  “传统”与“当代”各得其所
  
  2009年,在舞蹈演出市场颇为兴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重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古老的传统舞蹈与当代的实验舞蹈都通过不同的渠道得到了推广与支持。
  一方面是在文化部的支持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主持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续得到深化,而6月14日在天桥剧场演出的“非遗”少数民族歌舞晚会,虽然只有一场,但却是名副其实的瑰丽多姿且撼人心魄。值得深思的是,如何使这些堪称“民族文化活化石”的歌舞瑰宝永远地活跃在舞台之上。实际上,近邻的韩国早已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他们在政府的鼎力支持与全额资助下,于汉城的国家艺术殿堂(即“艺术中心”)旁,兴建起了“韩国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心”,其中包括了硬体设施精良的“国乐博物馆”、专门研究和演出传统歌舞的“国乐院”,以及坚持每天演出这些传统歌舞的专用剧场。
  另一方面,体制多样、规模不等的一批表演艺术空间陆续问世,并日益受到青睐,为方兴未艾的现当代舞提供了必备的场地:如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曾在2009年的3月份,于798艺术园区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首次举办了“跳格北京舞蹈录像节”,从而使得近年来在国际舞坛日渐走红、科技含量颇高的影视舞蹈落户北京,并为古老的舞台舞蹈增添了一个年轻有为的崭新伴侣。4月份,该团在东方先锋剧场主办的“第二届北京现代舞周”,吸引了来自内地及港台、多达五台风格迥异、最新编演的舞蹈作品,创造了连续五晚一票难求的喜人局面,由此证明了小型轻便、机智灵动、成本小、周期短的现当代舞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另外,该团应草场地梦公园之邀,6月份开国内所有舞团之先河,率先创办了2团,并于8月份开始演出由徐斐编剧、曹诚渊编导的乐舞史诗《十方》,为如何融艺术与商业于一体积累了宝贵的经验。9月,该团在海淀剧院推出由曹诚渊、李捍忠、马波创作的《一桌N椅》,灵感来自京剧、粤剧、二人转、黄梅戏、越剧、沪剧、秦腔、潮剧共8种戏曲和曲艺的音乐,此乃自2000年首演9年后的复排演出,作品中天差地别的曲牌、异峰突起的唱腔、阳春白雪的韵白、下里巴人的京白、闻所未闻的口音、佶屈聱牙的吐字,为舞者们随机应变且突如其来的动觉反应、虚实相生与各异其趣的视觉创造,提供了无边无际的灵感和扎扎实实的依据,不断使观众产生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快感!
  8月中旬,方家胡同46号剧场正式开张,它拥有300座位的红方剧场和100座位的黑方剧场,志在与798艺术园区媲美,并有位于北京市中心的地理优势,因而为北京的新生代舞者和实验性舞蹈提供了又一个重要的成长园地。作为东道主,北京现代舞团一连七晚,演出了一台取名《北京意象》的晚会。上半场的《三更雨・愿》由艺术总监高艳津子编导,五段既独立成章又浑然一体的独舞用拟人的手法,分别表现了花、鸟、鱼、虫、草这些在大自然中虽微不足道却生机盎然的动植物,意在探索佛教中生命轮回的概念,体现作者内心深处对至善至美的追求,2006年这场舞蹈在“第四届威尼斯国际舞蹈双年节”上作委约演出时,就被其艺术总监赞美为“美轮美奂,超乎想象”。下半场是青年编导胡磊创作的《逍遥游》,试图通过黑白两色的对比,表现道家无始无终和永续循环的观念,但音乐选择、服装设计和空间使用上具有十足的当代性,而舞蹈表现上则没有使用任何具象的特征,而拥有充盈的东方古典韵味,每每令各国观众产生无尽的遐想。
  10月底,青年舞者柳宁与一群同好组成的“柳宁自由舞团”首次亮相,在地质礼堂演出了第一台自称为“物象舞蹈戏剧”的现代舞晚会《一个关于渴望的梦》,作品中既有他在北舞就读时自编自演的男女双人舞《柳宁的错误就是这么犯的》,也有毕业后日积月累创作的《我爱你》、《飞》、《这么近,那么远》、《这么远,那么近》。借助于这些舞蹈,人们才从这位平日里寡言少语的小伙子身上,头一回触摸到他内心深处那岩浆般的激情,以及搞美术养成的视觉想象力和搞编导形成的动觉表现力。
  
  “海归”舞者带来全新震撼
  
  2009年,几位“海归”舞者不断为我们带来全新的震撼。首先是在英美跳舞数年后回国发展的舞者段妮加盟了“陶身体剧场”,随后则在蓬蒿剧场、繁星戏剧村开设过免费课程,并先后在东方先锋剧场演出了《素》和《重之三部曲》。像段妮、陶冶这样对身体的开发和运用达到如此收放自如境界,并能在纯舞蹈上潜心创作的优秀舞者,在多如牛毛的中国舞者中尚属凤毛麟角。
  史晶歆是北京舞蹈学院的青年教师,近年来曾多次出国深造学习风靡国际的当代编舞法,并深得要领;回国后,她先后在798艺术园区、蓬蒿剧场和“第二届北京现代舞周”上,既自编自跳了融历史和现实、投影和现场伴奏于同一空间的独舞《圆明园》,又以北京舞院音乐剧系那群年轻气盛、火爆激情的学生为班底,推出了《空城》和《记忆-时间-碎片》等一批形式多样、手法新颖、内容深邃、张力无穷的新作品,由此展现出来的旺盛求知欲和强大创造力令人刮目相看。
  2008年岁末赴美深造3个月归来的黄昕,2009年夏获得中国艺术研究院颁发的舞蹈博士学位。随后,她一面持续痴迷于舞蹈教育的研究与少儿舞蹈的教学,一面继续自己的创作和演出活动。8月间,她与在艺研院同获艺术管理博士学位的台湾才女邱慧君共同创建了HQ舞蹈团,并一连数日,在798的“白色大鸟笼”内外,演出了注重与现场观众和电视屏幕互动的舞蹈《动作复制进行式》,志同道合者中还有北京当代芭蕾舞团的青年舞者尹、王家明,以及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江东昊,他们全情投入且随机应变的表演,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与好评。
  马守则是内地首家现代舞团――广东现代舞团的创始成员,赴美深造后逐步成为亚利桑那大学舞蹈系的副教授。11月底,他为雷动天下现代舞团舞者量身定做的现代舞《芸生》在海淀剧院上演。其中,由旅美保加利亚设计师加林娜・米哈里娃精心设计的黑色紧身衣裤时尚而性感,从而为凸显作品的人生主题做出重要贡献;与此同时,由委内瑞拉设计师萨斯基娅・霍达设计,用毛毡材料制作的三根擎天大柱和五座巨型花瓶则超级醒目,更给寒冬里的北京观众带来温暖的质感。
  王文蔚曾是兰州军区歌舞团的优秀舞者,1980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明星编导班”,1991年赴加拿大温哥华的西蒙・弗雷泽大学现代艺术系深造,随后加盟当地的现代舞团,在陆续编过多支好舞后,于2003年独立创办了文蔚舞蹈团。由于表现卓越,他一直得到加拿大国家艺术委员会的资助,而他编导的《三寸金莲》、《一个人》也曾获得该国的“克利福德・E.李编导奖”和“伊莎多拉最佳编导奖”。09年12月的3至5日,他率领自己的文蔚舞团来京,在新开张不久的方家胡同46号的红方剧场,一连三晚演出了自己的获奖作品《三寸金莲》。
  “三寸金莲”,听起来似乎文质彬彬,但却是中国封建社会对女性最残忍的迫害手段。令人好奇的是,在海外生活了近20载的王文蔚,怎么会想到用舞蹈来解读这样一个题材?看完他的演出,听完他的答疑,并反复推敲了他精心设计的海报及节目单,我至少找到了这样两个答案:第一,他对“三寸金莲”这种中国文化特有的主题,没有按照通常的方法去音译成“San Cun Jin Lian”,或意译成“the Lady’s Bounded Feet”,而是逆向地意译成了“Unbound”,意思是“打开”、“解放”,至少不再是原意的“裹脚”或“束缚”了;第二,他选用的图像也别具匠心:那只为小脚女人特制的精美绣花鞋,居然被放在了一只男人的脚和一只男人的手之间,意思显然是在说,这个“三寸金莲”不过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男人手脚之间的玩意儿。
  据王文蔚介绍,舞蹈中的全部舞段是这样产生的:他将代表“三寸金莲”的绣花鞋作为主题性的道具,然后同6位舞者一道,连续即兴跳了3个星期,由此形成了许多既有形式,又有意味的舞段,最后则请舞美设计师用中国传统情调的红灯、阴影中的传统窗棂等空间手段包装,由此形成了我们面前这个令人回味无穷的作品。他这种从动作,而非文学出发的舞蹈创作方法,值得国内舞蹈同行研究借鉴。
  
  图注:
  ○ 阿克拉姆・汉《我之深处》,摄影:Tristram Kenton
  ○ 巴伐利亚芭蕾舞团《雷蒙达》,图片版权:国家大剧院,摄影:王小京
  ○ 北京当代芭蕾舞团《白》,摄影:王小京
  ○ 北舞当代舞剧《洛神赋》,摄影:牟可
  ○ 赵铁春《纸钱》
  ○ 霍塞・林蒙舞团《摩尔人的帕凡舞》,图片版权:国家大剧院,摄影:王宁
  ○ 雷动天下现代舞团《十方》之《茶》
  ○ 柳宁现代舞节目单,柳宁提供
  ○ 水立方全景《天鹅湖》,北京市演出公司提供
  ○ 史晶歆《圆明园》
  ○ 王文蔚:《三寸金莲》,加拿大王文蔚舞蹈团提供
  ○ 云门舞集《行草》,图片版权:国家大剧院,摄影:王宁
  
  欧建平: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
  栏目策划、责任编辑:唐宏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