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论声乐教学中的平衡] 七线声乐平衡线
 

[论声乐教学中的平衡] 七线声乐平衡线

发布时间:2018-12-24 09:46:42 影响了:

  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中而得以存在,而其存在方式就是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声乐教学是将人类的声乐审美观念,歌唱的内容、形式、技能、创作延续下去的活动更是显示出其特殊的运动形式。在声乐教学上把握这种平衡,就要把握声乐教学各个问题的对立统一关系。
  
  一共性和个性的平衡
  
  人体乐器是多样化的,但总体构造和发声原理又是大体相同的。尽管声乐的种类的风格特点不同,但人类的审美还是具有共性;嗓音耐久、健康的条件和规律也有他的共性。
  我们在声乐教学中要看到共性,训练学生自如演唱,能长期在演唱中保持健康的嗓音,带上他演唱种类共同的规格特点,并在合唱、重唱中能和他人的声音协调融合。又要从学生的嗓音和气质的特点出发因材施教,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声部,为其选准风格种类上的演唱方向,充分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合理发挥他的潜能。
  在对学生声音概念的建立上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平衡关系,既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类美好声音的基本概念的共性,又能正确了解自身的声音个性,实现共性和个性的平衡。
  
  二艺术与技术的平衡
  
  声乐表演既包含技术又包含艺术,它的双向功能的发挥全赖于演唱的真情实感、分寸得当、形式优美。艺术为主,是目的;技术为从,是手段,二者缺一不可,而且也不能颠倒主从关系。歌唱必须从情感,情绪的需要出发,演唱效果也要以听者受到感染、享受美感、引起共鸣的程度来衡量。发声技术技巧是为表达感情而达到艺术表现目的使用的工具。使用哪些技术技巧,以及如何使用则完全由艺术表现的需要决定。
  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个对立统一关系,就会产生两种极端的结果。没有技术,只有艺术的创作意图,根本达不到艺术的目的:只有技术没有艺术,则毫无美感,不可能激发听者产生情感共鸣,不能实现声乐演唱的根本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存在技术与艺术的平衡关系。
  在一般师范学校里面,学生无论考试还是比赛,站到台上就不够大方自然,面部呆板,手足无措。这也是平时教学中缺乏艺术表现的锻炼培养的结果。技术与艺术的平衡关系对学生的艺术前途是至关重要的,在声乐教学中要特别把握和处理好这一对矛盾。
  
  三生理与心理的平衡
  
  人体既是演唱的乐器,又是演奏者,主客体合一,具有随时携带、随时使用的优点和非直观的缺点。从生理上看,有精密的神经指挥系统,歌声制造系统,表情动作系统,能源系统四大系统,共同构成声乐演唱一切动作实现的生理基础。无论人声乐器有多少种类,它的结构和发声原理都大同小异。和任何事物一样,由若干要素组成的统一的系统,在研究、使用、操纵、控制它之前,必须了解这个系统的各个要素的职能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依存、联系、协调的关系。
  同时,人的任何动作,总是要包含一定的心理成分,即心理意识的支配,完全不包含心理成分的动作是不存在的。歌唱发声的动作机制和机能是由于生理事实而引起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心理反映又指导或影响生理动作。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各种教学手段的实施,学生的勤奋苦练,都是双方意志的体现,都是为了完成生理动作。歌唱的生理动作必定受到心理的注意,意志支配控制。因此说,歌唱的活动是在生理的基础上歌唱意识的外化。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足够的歌唱生理知识,让学生了解声乐演唱的客观基础,同时使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教学手段,从心理上对声乐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才能使声乐教学活动有所依据、有所突破、有所发展。
  
  四理论和实践的平衡
  
  这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是相当重要但是又往往被忽视的一个平衡关系。纵观我国声乐发展史,如元代燕南芝的《唱论》,记述了宋代、金代、元代的音乐家、曲目、内容、歌唱方法等,是几百年间歌唱实践记述分析的总结。这本论著影响和促进了当时以及明清乃至今天声乐实践的发展。20世纪初欧洲传统唱法传入我国,50年代后汤雪耕,林俊卿等人的声乐论著使音乐工作者的声乐观念得到很大的进步。正确的经验体会只有在上升到理论的水平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在声乐教学中学生不学习理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容易发生学习的偏移和走形,或因片面认识而导致经验主义,离开科学轨道。
  声乐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实践中进行。演唱技巧的掌握,表演分寸的把握,甚至教学技巧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在课堂和演出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实践在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会空洞,枯竭;埋头实践轻视理论,则陷入盲目或重复劳动,浪费时间精力或受错误观念影响。摆正理论和实践的平衡关系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原则。
  在声乐教学的整体把握上要处理好自身系统内外各要素的矛盾,调整各种失衡之处,使其保持一个良好的平衡状态,声乐教学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责任编辑:文键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