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浅论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低俗化的电视节目
 

【浅论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低俗化的电视节目

发布时间:2018-12-25 04:02:35 影响了:

   如今的电视新闻给人们的印象已经不再是播音员正襟危坐、字正腔圆地播报国家大事了。无论是央视的《第一时间》《新闻社区》,还是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江苏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都以其轻松、幽默的播报方式、喜闻乐见的新闻内容使电视新闻表现得愈发亲切与轻松。似乎它们也在验证着凤凰卫视曾经提出的口号:“资讯使人忧虑,何不娱乐处之。”
  这种电视新闻的娱乐化,从内容上看是尽量选取软新闻类题材(比如贴近百姓生活、展现民风民俗的),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即便在报道国家大事以及政要活动时,也要找到一个更有趣的切入点,更轻松的表现形式,尽其所能地挖掘其中的娱乐性元素。在报道的方式上,电视新闻的娱乐化更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不遗余力地强化事件的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娱乐与新闻,原本似乎毫不相干,就多数受众的接受心理而言,新闻高高在上,或者仅仅表现为传达信息的功能;娱乐则使人愉悦,有时甚至并无高雅趣味可言,只为下里巴人提供庸俗的消遣。新闻和娱乐,应各司其职。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一贯保持严肃面孔的电视新闻开始改行娱乐化的报道方式和制作手段呢?
  我们先简单分析一下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成因: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人们愈发尊重文化的多元化和差异性,影像化的世界支配着人们的认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相互渗透,其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而消费主义文化盛行,使更多的人越来越追求所谓的“享乐原则”。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曾说过:人类在完成维持和延续生命的主要使命后,尚有剩余的精力存在,这种剩余的精力的释放就是娱乐。就是说,当人们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消费的需求、方式、观念和结构也会随之改变。所以,电视新闻在消费主义时代,对于人们来说,也有可能发生“美学转向”,成为一种娱乐消费品。它除了提供信息给我们,还要满足我们的好奇,在屏幕前快乐地消磨自己的时光和精力。
  有人认为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原因主要是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增大,人们需要刺激性比较强的信息来娱乐自己。这说法有一定道理,电视新闻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借助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往往轻松而浅显,它的平民面孔使得大众易于亲近,觉得轻松愉快,相对于快节奏、日益紧张的生活是一种调剂。从受众的角度来看,虽然他们对电视新闻具体内容的需求会因为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而有所差别,但在某些方面他们也有共性,比如说好奇和猎奇心理。央视的《全球资讯榜》经常报道一些大家关注的人物的奇闻轶事,2007年4月20日的节目中就播出了一条《马拉多纳和梅西:梅西进球直追老马 老马却将进精神病院》的新闻,一个往昔的世界球王如今却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过去的辉煌与今天的颓唐从电视画面中一目了然,直逼人的眼球,观众又怎会对这种新闻无动于衷呢?
  另外,从电视新闻自身的发展来看。由于电视节目的市场化运作,同类节目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收视率无形中成为了衡量节目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为了业绩,为电视台自身的经济利益,很多台都在目不斜视地实行末位淘汰制。这意味着没有收视率,一个电视栏目就无法继续存活下去。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编排和制作方式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有所变化就不难理解了,而娱乐化的新闻内容和轻松、有趣的播报方式无疑是讨巧的、吸引观众眼球的拿手好戏。近几年民生新闻的迅速崛起就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民生新闻的定位乃“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在内容上悄悄回避了那些板着面孔,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侧重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他们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播报方式也以说新闻为主,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尽量使节目更加具有贴近性和趣味性。事实证明这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确很受观众的欢迎,比如《第七日》和《南京零距离》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和社会反响。
  面对电视新闻的娱乐化浪潮,有人赞同,有人深表担忧,认为这会有损媒体的社会功能。那么,新闻的娱乐化究竟是福是祸?
  笔者认为:对于电视新闻娱乐化,我们宁愿首先着眼它的积极意义。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电视新闻节目不应该因袭不变,故步自封。根据时代、受众和市场的需要寻求更适合发展的制作模式,这是值得肯定的。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在长期固化的报道模式下很难有所突破,传统的“传者中心论”也不利于电视新闻业务的改革与发展。在娱乐化的新闻报道中,单纯的播报新闻变为了说新闻,采访中也出现了大段展示过程和具有趣味性、故事性的叙述方式,这些都对电视新闻业务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娱乐化使电视新闻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它的大众化内容和平民化视角更有利于观众对新闻报道的接受与理解。对于具有思想性和社会影响的新闻题材,摆脱以往传统枯燥的报道方式,适当地采用娱乐化的手段,找到一个有利于让观众接受的切入点,往往会更容易达到新闻的传播效果。同样是提倡节约,央视二套的《第一时间》并没有空喊口号,一方面在节目里连续几天报道了平时生活中不被人们重视的浪费现象,另一方面在短信互动环节向观众征集节约的小窍门,取得了很大的关注度和社会反响。
  电视新闻依托声画语言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与其它媒体相比,画面语言是它独特的表现方式。在语言叙事的基础上,画面也在叙事,呈现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手段之一是故事化叙事,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关注新闻事件的起因和结果,还注重展现事件的过程。这种方式用镜头去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刻画新闻人物的个性,挖掘新闻事件的深层原因,进而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也拓展了新闻报道的空间。因此,电视新闻的娱乐化既是在报道形式上的一种创新和发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细节,深化新闻主题。
  当然,电视新闻泛娱乐化之忧,也不可以熟视无睹。
  人常言:过犹不及。尽管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带来了很多新鲜的制作模式和理念,但如果将这种娱乐精神无节制地扩大、泛化,舍此无他,无处不用,就必然导致新闻报道理念的错位。电视新闻绝不仅仅是一种媒介产品,如果在内容选择和节目制作方面完全听从市场这根指挥棒的调度,就会使它在激烈的竞争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无视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他们对报道内容的选择和传播方式直接决定了节目的品位和媒体公信度。《娱乐至死》的作者尼尔・波茨曼认为: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将带来社会智力的集体下降,人们甘心被娱乐,甘心被电视掏空,仅仅为了获得一种被操纵的快乐。的确,娱乐是一把双刃剑。娱乐化手段能够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和趣味性,用大众化、通俗的方式也为更好地表达新闻主题提供了条件。但这只是为了达到传播效果的一种手段,不应该因此低俗化、庸俗化,漠视新闻的本质和社会效应。有些节目为了追求高收视率,把一条新闻夸大其词,不问真实性只求震撼力,或者是为了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专门挖掘别人的隐私,这都违背了新闻的本质与价值。
  对于电视新闻宣传来说,真实是生命,也是不可突破的防线,而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电视新闻工作者重要的责任。新闻和娱乐的融合给观众带来了很多乐趣,也对新闻报道理念和新闻业务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在我们享受娱乐化带给我们的快乐时,也要认识到它的一些弊病。一方面,电视新闻工作者要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坚守媒体道德底线。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确保电视新闻从党和政府工作的大局出发,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娱乐化做到冷热有度,把握适当。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