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让雅俗文学比翼齐飞]雅俗文学的关系
 

[让雅俗文学比翼齐飞]雅俗文学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12-25 04:02:10 影响了:

   2007年1月,范伯群教授的新著――插图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面世。78万字300余幅图片,无论是在中国大陆学界,还是在海外汉学界,都激起了很大反响,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的一件盛事。范伯群先生的这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在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研究日渐成为显学的今天,不仅为通俗文学的深入研究搭建了一个宽广的平台,更为通俗文学在传统的现代文学史格局中争得了一席之地。它对推进当下通俗文学的学科建设,乃至推进整个现代文学的学科建设,都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插图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共设有20个章节,以时间为线,勾勒了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变迁轨迹。作者开宗明义,在第一章里,正式提出把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起点定在1894年《海上花列传》的出版,并以此为出发点,将笔触一直延伸到了20世纪40年代。整部史书脉络清晰,语言精湛,内容生动有趣,史料翔实、丰赡。无论是业余的文学爱好者,还是专业的文学研究者,都能从范伯群先生的这本书中各取所需,获得裨益。
  我们认为,范伯群先生的这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至少在两方面是值得称道的:
  第一,匡正传统的精英文学史观,为通俗文学正名。
  一直以来,被称为“纯文学”的精英文学占据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大部分空间,传统的文学史观将“俗文学”推到了被遮蔽的边缘,这种带有偏见的文学观念不仅掩盖了通俗文学的光芒与活力,对于整个文学的健全发展而言,更是构成了不小的伤害。从这个意义上讲,范伯群先生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可以说是功德无量的大手笔――它为我们拓开了一个更为全面的文学视角,通俗文学拿回了当有的待遇。
  当然,为通俗文学正名,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去否定由精英知识分子参与建构的那部分文学史的价值,恰恰相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精英文学曾起到的巨大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中国自“五四”以降的种种特殊历史、政治境遇,注定我们要去强调文学“载道”、救亡的功用而贬抑文学娱乐、消遣的倾向。早期有梁启超倡导的“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后来又有鲁迅强调的“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些担当了载道、救亡使命的精英文学写作,对于处在生死存亡紧要关头的国家、民族而言,确实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然而时至今日,在当下大众文化越来越兴盛的语境里,当我们重新审视那段文学史的构成时,已经强烈地感觉到精英文学的独角戏演得太久了,而另外一支曾经长期被贬抑的力量正在日渐崛起,它已向传统的文学史观发起了挑战――那就是一直处在精英文学遮蔽之下,面向大众写作的通俗文学。正像西班牙思想家奥尔特加・加塞特在《大众的反叛》一书中所宣称的那样,大众时代正在来临,在后台站了太久的大众(the masses),已经决定登上社会的前台。的确,是该到了为通俗文学在“前台”争得一席之地的时候了。
  这也正是范伯群先生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最值得称道的地方,这本凝聚了作者25年研究心血的著作,不仅打破了由精英文学一统天下的现代文学史传统格局,更是在意识形态层面,对长久以来僵硬、偏颇的文学史观念发起了一次具有颠覆意义的正面强攻――就如贾植芳先生所高度评价的那样,此书是“为文学史找回另一只翅膀”。只有让雅俗文学比翼齐飞,让“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相辉相映,文学方能显出健全、健康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第二,以插图辅助讲述,图像、文字并举,再现现代通俗文学的历史状貌。
  “插图本”无疑当作为解读范伯群先生这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的一个关键词。范伯群先生在对现代通俗文学几十年的研究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相对于精英文学较为充裕的图像资料而言,大众通俗文学的图像资料几乎到了湮没的边缘。于是为了留住那些曾被文学史视为“异类”的通俗作家的面容,为了一份“忘却的纪念”,也为了后人研究这段通俗文学史时不必“再到故纸堆中去寻寻觅觅”,他花费了整整25年的时间搜集、整理了现在我们在书中所看到的这300余幅图片,而这些成果已经不再仅仅是范伯群先生几十年来学术研究的结晶,更当被视作一个文学研究者对于文学所怀有的热情、执著、坚韧、耐心的充分见证。这些弥足珍贵的图片真的是一场活色生香的视觉盛宴,它为我们掸去了历史堆积在通俗文学身上的尘埃,将那些远在一个世纪以前的景观呈在了我们眼前。
  范伯群先生在此书的“代后记”――《觅照记》一文中还谈到了史料拣选标准,这让人感慨不已。关于选用书影的标准,作者说“尽量能用杂志创刊号的封面(除非万不得已,才用其它某期顶替)”。我们知道,对于每种杂志而言,找到其中一期的书影也许并不烦难,然而将目标紧紧锁定在具有纪念意义的创刊号上,这无疑是作者在“自讨苦吃”。范伯群先生还在文章中,向我们“坦白”了选用通俗作家照片时的标准,他说自己并不满足仅仅找到图片,他给自己定下的要求是,要找就一定找品质好、影像清晰的图片,也正是这个苛刻的要求,常常使他在得到某位作家略显模糊的小照之后,还要继续去寻找更佳质地的清晰照片。我想,能在背后支撑起这份持之以恒、不辞辛苦的研究劲头的,恐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学术方面的客观要求了吧。我们觉得,范伯群先生的“自讨苦吃”,必定能使后来的研究者们省却许多烦恼,尝到研究的乐趣。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