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林匿采药人】 林匿
 

【林匿采药人】 林匿

发布时间:2018-12-27 04:06:42 影响了:

  自古以来,秦岭山区以盛产中药材名闻遐迩。关中平原海拔500米左右,秦峰主梁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它不仅是我国南北地理气候的分界线,也是我国南北动植物的交汇带。接近3000米的相对高差,使秦岭具备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寒带等多种气候类型,也使秦岭的植被分布呈现明显的垂直谱带。高大广阔的山体,差异显著的岩石土壤类形,形成复杂多样的动植物生境,使秦岭地区成为生物多样性特征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在这些天然动植物中,收入药典和民间验方被认为有医疗效果的中草药竟有800种之多,许多种类的珍稀草药仅在民间偏方中使用,其独特的药效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研究。这里的高山峡谷,成为珍稀野生动植物最后的避难所。
  
  神奇的药山和古老的行业
  
  太白县城的四周是屏风样的群山,东南方就是秦岭主梁鳌山(西太白山),采药人老赵家所在的村子在太白县城南边。7月的清晨寂静而又凉爽,天不到6点就亮了,群峰和山谷司的云雾仍沉睡在一片黛青色中。药农老赵在庭院中洗漱,家里的公鸡卖力地叫着,厨房传来呼呼的火苗声和风箱声,女儿正在给他准备早饭。洗漱罢,他坐在院子中的马扎上抽烟,女儿捧上饭来,一大碗捞面条卧着两只荷包蛋。他大口地扒着饭,把面吃得干干净净,这是两天中他惟能吃到的一顿热饭了。吃完饭他不再耽搁,拎着短柄药锄,背起行囊起身,妻子女儿送他出门,女儿在身后大声说:“爸爸,山上小心”!他头也不回,嘴里含糊地应承着,快步走出村庄。
  老赵沿着山脚下条小径上山,路旁的草丛和树枝上挂满露水,不久裤腿和鞋就被露水打湿了。他步履轻快,在陡峭的山坡小路上没有片刻的停息。这里是秦峰主梁鳌山的低山地带,山民进出频繁,草药早就被挖掘一空,他的目的地在高山地带的原始林区,那里人迹罕至,他轻装也要走三个小时。老赵的背囊是一个用绳索扎着口的尼龙编织袋里面装着砍柴刀棉衣、一包馒头,辣咸菜和两包方便面,一只不锈钢带把的缸子。在夏季他般采集菖蒲猪苓几种大宗中草药,第一天上午走到鳖山北坡海拔2000米的原始森林地带,开始搜寻挖掘,天黑后在山上过夜,第二天下午下山。
  与村中的大部分中年人不同,老赵没有把进城打工作为增加收入的主要手段他自己有采药的专长。家住号称药山的太白山下,野生药材资源得天独厚,采集中草药能给他带来比较稳定的收入。除了积雪封山的冬季他隔几天就上山挖药材采山货,待家中的药材积攒多了就把它们分门别类,一并送到县城的收购站。当然在深山老林里采集草药并不是件轻松的工作,“驴友”们偶然在山上呆几天回来后数月心潮难平,惊呼精神体力饱受冲击。如果一年有近百天这样的生活,可真不浪漫。对此老赵淡然处之都是吃苦赚钱,打工看人脸色,还不如上山自在些。9点钟左右,他已上升到高山桦木林带,松鼠在枝丫间跳跃,山雀在树梢上鸣叫,他逐渐放慢脚步,在草丛中仔细搜寻起来。
  
  采药之路
  
  数千年来,关中地区都是人口稠密的繁华之地,汉唐时期,中医在此发展已达相当高的水平,精于岐黄之道的高人名士多不胜数。传统文化中调和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不仅产生出系统的中医理论,也衍生出入道修仙、白日飞升的神仙道家理论。在人们的想像中,深山幽谷就是掩藏着的人间仙境,有数不清的奇卉异草,肉芝石蜜,这些都是炼制外丹必不可少的原料。有钱有闲,信念坚定的术士们在采集药品、辨识药性方面贡献颇丰,他们潇洒神秘的生活方式也成为当时人们推崇和艳羡的时尚,采药这门技术活是太白山地区自古以来的流传。
  将近傍晚7点时,老赵停止了林中的采集沿着一条很陡的小路快步从山坡下到山谷间,此时天光虽亮,但他走得很急,山间不比平原地区,太阳一落山,天立刻就暗下来,他要在天黑前赶到宿营地。老赵选择的宿营地在溪水旁一块凸出的岩石下,有四五平方米平坦干燥的地面,当中有三块支锅的石头已被篝火熏得乌黑。这里取水方便,背风向阳,又临近山路边,是采药人宿营的首选地,老赵也记不清他是第多少次在这儿过夜了。岩石下有许多动物的粪粒新鲜的压着干燥的,大多是羚牛粪和青羊粪,它们也喜欢在此地避风躲雨。
  到了凸岩下,他抛下木柴背囊,拎着柴刀到林中收集木柴。不到五分钟,他就扛根原木回来了,腋下还夹着大堆干枯的树枝。当林中光线变得暗淡,远方的山峰依稀可数时,篝火燃起来了,火舌呼呼作响,树枝在火焰里噼啪爆裂,浓烟上下翻滚升腾。老赵穿上棉袄,把馒头和盛满山泉水的缸子放在火边,他坐在石块上,点燃支香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从早晨到现在,他一直在爬山走路,挥锄挖地,整个人就没有停歇过,其间只喝过几口泉水,现在他真的感觉有些累了。
  老赵年近50岁,长得黝黑结实,如果在山路上遇到他,与我们熟悉的山民并无两样。长年的辛苦奔波使他显得比实际年龄老些,但他的身体状况非常好尤其是在负重爬山和耐力方面,与城里的户外运动爱好者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
  吃罢晚饭,老赵盘算了一番今天的收获。他运气不错,在株大麻栎树下挖出了一窝猪苓,重约三斤,值七八十元。今天还采到了二十几斤草药,有九节菖蒲细辛党参纽子七,灯台七、天麻等,可惜天麻已经抽芽,有些空洞卖不上价钱了,台计有上百元的收入。他对今天的收获比较满意,明日再干天,采够60斤草药就可以下山太多了不仅体积大难以搬运分量太重走山路人也吃不消。
  山间的夜晚出奇的寂静,林中宿鸟偶而梦呓也清晰可闻。山风平息了下来天空的星星竞赛般地为烁着寒光,对面的山坡黝黑而沉默。老赵坐在石头上靠着岩壁打盹,每过半小时他醒来拨弄一下篝火让渐渐暗下去的火堆重新燃旺。在海拔2000米的秦岭上半夜的气温已降至5℃度,火无论如何不能熄灭的。他把砍柴刀和药锄放在身旁两边,升火也是夜间防范野兽最好的方法。
  秦岭山区遇到的采药人几乎都是中老年山民中的年轻人不要说上山采药,就是向他们询问上山的路径,也往往语焉不详。他们从小在学校里长大,走出校门后就进城打工,即使节假日返乡,多是聚在起聊天打牌,地里的农活都不愿意做,更不可能像父辈们一样终日在老林中奔波了。他们对自己从小长大的山野有另一种观点更愿意到城里闯闯找机会,“驴友”们有耐心不妨沟通了解一下,他们对山的认识与我们差别非常大。老赵的儿子在西安打工女儿即将出嫁农闲时节柯子里几乎没有年轻人。识得草药又能上山采药的人少了,上山很难找到伴现在老赵他们采药,多数是独往独来这种采集方式使他在山上停留的时间不可能太久。
  在他年轻的时候如果三五人结队上山,就能带上米面铺盖等生活用品。他们在深山某
  处安营扎寨,搭起棚屋称之为“营房”或“药棚” ,白日在山上采集,夜里共宿处,生活上可以相互照应。采来的草药就地晾干,每百斤鲜药可得十几斤干药材,也司 免去搬运之劳。十天半月之后粮食吃完大家一起满载而归。这是一种高效率的采集方式,现在“驴友”们偶然在深山中见到破败的草棚炊烟熏黑的岩洞,这都是采药人的遗迹。现在仍有极少的人完全以采药为谋生手段,多来自于四川湖北甘肃等地是贫穷的采药世家,他们主要在秦岭西部的高山地带活动,像侯鸟样春来秋去,把采到的草药就近卖给收购站。偶而这些外乡人也到深山里的药场中打工“药场”是在荒僻山地上人工种植的药材苗圃,需要专人抚育管理。这些外乡人既内行又耐得住寂寞是。药场老板的最佳人选。
  
  山民中特殊的人群
  
  “采药人”是“药农”的俗称,在陕南他化被称为“药客”,秦岭北侧被称为“挖药的”。“药农”实际上是个宽泛准确的称谓,它不仅包含了野生药材的采集者,也包括人工药材种植者,而且清楚地指明这些人的身份是农民。事实上如今从事野生药材采集这个苦活的,也只有经济条件差的山区农民了,靠山吃山他们仅仅把这项收入当成副业的种,同时还从事着地方性林产品的种植养殖其他种类山货的采集。至于现代山区休闲观光旅游业,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涉及区域有限,采药仍是祖先留给山民最传统的谋生手段之一。我们所见到的采药人,大多是从小生长在山区中的山民,带有明显的家族职业特征,采药和贩药往往是父子传承的,同样的擅长割漆家庭的子弟在培植香菇方面并不在行,上山采药可不是人人都能干得了的事。首先得了解近百种中草药的形态生境,这需要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还有许多业内的不传之秘。譬如翻白,草委陵菜外形都像白头翁。
  可它们却没有白头翁的抗菌效果。石韦附生在潮湿的岩石上,别处很难见到它的踪迹;其次需要鹰隼样的好眼力,能在连片的草丛树叶中找出那细小特殊的叶片,在貌似寻常的地皮下发现珍贵的药材块茎。最后,还需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不仅是负重爬山,风餐露宿,还要整日穿行在深林中,连个人影都见不到。正因为他们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使他们笼上层神秘的色彩,成为山民间传说最多的一群。
  药农当中有些人还粗通药性,以民间医生的身份制药贩药,行医乡里。太白县二郎坝的老李就是一位民间郎中,他每年夏天都要上太白山高海拔处,采集各类珍稀的药材,下山后配药为乡邻治病据说他的药疗效独特,名甲一方。他上山一般有半月之久,采得的草药仅是一麻包,自己一人就能扛回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太白山出产的特有品种,寻常人难以觅得它们踪迹。老李身材矮小干瘦,操着细声细气难懂的陕南口音,他不仅会配药行医,还懂占卜、看风水、做法事,是山村中硕果仅存的。法师’。他随身挎着只老式的军用水壶,盛着自制的药酒,散发着浓烈的中草药味,每晚他都要呷上几口药酒,用于驱寒燥湿,强健筋骨。绝大部分的采药人没有老李的特长,他们仅仅识得草药,关注着镇上药材收购站的价格行情,农闲时节扛锄上山,把药采回来卖掉就是了。
  
  高危职业
  
  近一个世纪来,人们对秦岭的高强度开发,使秦岭的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森林消失大型动物数量大幅度减少。虽然如此,采药人在深林中活动,遭遇猛兽的几率远大于常人。秦岭西段,许多采药人都有过遭遇凶悍的羚牛甚至被追逐的经历。在密林中,他们总是用药锄把周边的树枝碰得哗哗作响,用来提示可能存在的野兽,以避免双方狭路相逢。野兽总是怕人避人的,攻击行为只是它认为人类要伤害它或受惊时才会发生,毕竟秦岭山中,食人的虎豹几乎已经绝迹。
  接触多了,我们才意识到采药是个高危的职业,山民的谨慎防范是有充足理由的。前年在华县草链岭,我遇到四位结伴采猪苓的山民,其中一位中年人脸上和肩部有明显的伤痕。询问之下才知道是被狗熊抓的。他在不久前采药时遇上护崽的母熊,熊将他扑倒按在地上,他拼命挣脱滚下山坡才逃得性命。在周至老县城,曾遇上了一户办丧事,死者也是个中年人。他与一位邻居进山采药,两人分走在溪谷两边,他不幸遇上了独身羚牛的攻击。同伴听到他的惊叫声赶过去时,只见他倒在地上,腿腹间被羚牛角戳了一个大口子,人被抬下山时已经不行了。虽然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却将恐惧深深地印在山民的心中。自古以来,他们进山之前都要祈求神灵,不要让自己上山遇虎。拦路虎,这深山中邪灵的典型形象,多少次在山民药客的噩梦中出现,给他们艰辛的劳作增添了更多的神秘和忧虑。
  上山采药,伐木,打猎不仅辛苦,也是个危险的行当。风侵雨彻往往使人生病,至于擦伤,扭伤,摔伤更是司空见惯。面对这些必然产生的伤病,实诚的山民却认为自己行止不慎,触犯神灵,需要以虔敬的祭拜来禳除祸害。由此形成了一整套人山禁忌和祓魅祈福的仪式,年长的山民多精于此道。他们还有许多敬语,用于称呼雾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和林泉树木。只要有人去的地方,无论怎样偏僻,总设有山神庙,有时简陋到只有几片石板搭建立着一块木板当牌位供过路者祭拜。现在秦岭山区不允许狩猎,拿杆火枪威风凛凛地穿行山林的时代已经过去,秦岭的木材采伐业也已中止,山货采集仅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地区进行,只有采药人这个古老行业的继承者,还像数千年前他们的前辈一样,独自一人或小规模结群,常年在大山最隐密的深处游荡着。
  
  难以为继的营生
  
  近三十年来,秦岭山区设立了超过20处国家级地方级大小不同的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连接成片,占据了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林业资源的管理逐步加强,采集野生药材被定性为破坏生态环境,掠夺野生资源的违规行为。药农们采集的许多种名贵奇效的中草药,都被列入濒危植物名单,成为国家级保护植物。如野生天麻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抗菌作用强效的独叶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专治劳伤祛风湿的桃儿七(鬼臼)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动物性药材更无可能获得,因为商业价值高的大型动物全是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偷猎是违法要坐牢的。我在太白县鹦鸽乡结识山民老康,2002年被告与一起羚牛盗猎案有牵连,曾在县看守所住过五个月。从生态保护角度讲,采药人从事着不适宜的工作,何况他们时常在自然保护区内活动属于明令禁止的。像老赵平时采药所去的地方不外平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有太白林业局林场内,严格地说,他未经许可是不能进八的。只是因为山太大了相关部门管理不及,但老赵明显感觉到现在他上山,遇到管理部的干涉越来越多了。在管理规范到位的自然保护区,药农遭驱赶并被没收采挖的药材,甚至被课以罚款时有发生,药农对此非常不满,可他们力量薄弱,人微言轻,眼看着自己的采集自由
  天天失去。也有少数强韧的药农采取游击战的方式与管理方周旋,毕竟山下药材收购站的大门向他们敞开着,山崖丛林间采挖草药是他们选择的谋生方式。   与老赵在一起时这些也是我们经常聊起的话题,他隐隐感觉到,生态保护政策的落实和林区产权的清晰划分越来越不利于他们这类人的生存但他仍然想不通,我们祖祖辈辈都靠山生活现在怎么不允许了?村干部可以把架架山卖掉外地人明目张胆地在上面砍树开矿修水坝,怎么我挖个草药都不准了这山林权,到底是谁的7
  第二天下午5点,老赵采满了一编织袋草药他在荒草丛生的深林中抄近路下山,六七十斤的鲜草药体积很大,一路上袋子总被树枝扯绊着,他行走很费力气,比上山时慢多了。中午吃了剩下的最后个馒头,可能是体力消耗大,他现在还没有饥饿感。林中很凉爽,可他走得满头大汗,衬衣都湿透了,山路沿着小溪下行,他有时候靠着石块休息两分钟,但不敢放下编织袋,一松劲人就再也走不动了。黄昏时分,他来到浅山的缓坡上远远可以望见暮色笼罩的村庄,炊烟渐渐消散在暮霭中,隐隐传来山下的狗吠。他觉得全身酸软膝盖疼得不能打弯,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坐在椅子上喝壶热茶。“再过半小时就到了”,他对自己说脚下又快了起来。
  
  户外识草药
  大血藤:
  产地大血藤又名血藤等,为木通科植,大活血。主产湖北,四川,江西,河南,江苏。生于山坡疏林,溪边。
  疗效:有败毒消痈,活血通络,凉血杀虫的作用。
  用法:用水浸泡洗净泥屑,润进,切片,晒干。用太血藤30到50克,水煎服,可以治疗风湿痹痛,或筋骨疼痛,赤痢。
  
  半边莲:
  产地半边莲分布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一般生长于平原或山坡湿草地,水田边,沟旁,路边。可连续收获多年。夏,秋季生长茂盛时,选晴天,带根拔起,洗净,晒疗效: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治痈肿疔疮,湿热黄疸。
  用法: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捣敷,或捣汁调涂。在户外,如果被毒蛇咬伤,取半边莲捣汁,涂抹在被蛇咬伤的伤口上。
  
  七叶一枝花:
  产地:野生的七叶一枝花生长于海拔1800-3200米地带的林下,溪涧边,阴湿地,大约在春夏季时,于福建武夷山。广东,广西,江西,陕西。
  四川等地也都可以采集。七叶一枝花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由一圈轮生的七片叶子中生长出花,此叶称内轮,而花茎之下的叶子又为七叶,此叶称外轮。双重七叶衬托上面的花,故名“七叶一枝花’。疗效败毒抗癌、消肿止痛、清热定惊、镇咳平喘。用法治疗毒蛇咬伤的时候一般都是捣烂外敷,而入药煎煮,与其他药物配伍时,则用来治疗癌症肿瘤等。虽七叶一枝花有小毒,但其毒性一般聚集在根茎部和其皮部。如不慎中毒导致头晕,胸闷,恶心等症状时可用“甘草(先煎)15g,自米醋,生姜汁60g”,一半漱口,一半内服,可以解毒。
  
  甘草:
  产地:甘草是临床最常应用的药品,中药称“国老”甘草生长在西北,华北和东北等地。以内蒙古地区野生甘草为上品。
  疗效: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生用甘草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
  用法:在秋季9月下旬至10月初,地上茎叶枯萎时采挖。甘草根深,必须深挖,忌用水洗。食物中毒时,可用50-100克甘草,加等量绿豆,适量生姜共煮,可明显缓解食物或药物中毒。甘草切忌与鲤鱼同吃。
  
  黄芪:
  产地:黄芪属约有2000种,全世界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均有黄芪出产,但主要产于北温带。中国黄芪分布于东北至西南部。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品种有二百七余种,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其中以甘肃,内蒙古产较好。疗效:黄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浓,无毒,补气。
  用法:用黄芪加适量蜂蜜炒制,就成为炙黄芪,而炙黄芪益气补中,有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表虚自汗之功效。
  
  肿节风
  产地:野生肿节风常生长于海拔400-1500来的山坡、沟谷的阴湿处。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阴凉环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疗效肿节风的全草是很多省份特别是江西省稀有的中草药之一。味辛苦,性平。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通经接骨等功效。
  用法:于夏秋季采集。由于肿节风为须根系,其根部分布于土壤表层,所以采集时需连根拔起。
  
  虎杖:
  产地:分布于山东,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砍开之后,其横断面色黄者为上品。虎杖为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1~1.5米,少见两米以上。其根茎多横卧于地下,木质化,外皮为黄褐色。
  疗效:虎杖从头到尾,都有其特殊的价值,地表部分可为观赏性植物,甚至嫩茎都可做菜肴。
  用法:其主要价值体现在根部。在烈日炎炎的夏日,虎杖,甘草,共煮,味道甘甜鲜美。放置于冰箱内或井水内冷却后效果更好。可解暑湿暑毒。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有特效。
  
  威灵仙:
  产地:生于山坡,山谷或灌术丛中。主产安徽,江苏,浙江,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区。疗效消除各种鱼骨,骨刺卡喉。
  用法:其药用部位为裉茎部。用本品30g加醋煎汤缳咽,治鱼骨哽喉。用于诸骨鲠咽。可用本品煎汤,缓缓咽下,可使骨鲠消失。亦可和入米醋,砂糖服。
  
  三七
  产地: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是
  云南白药主要成分之一。产于云南,广西等地生于山坡丛林下。云南三七分布较广,几乎在海拔1200米、1700米的地区都有种植,其中以云南文山三七疗效最为突出,效果为三七之最。疗效:三七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显著的造血功能。是名贵中药材,生用可止血化瘀,消肿止痛,同棵植物的花叶也能入药,当茶饮即可。
  用法:冬季及夏来初秋采挖。去须根,曝晒至半干,搓揉,再曝晒,重复数次。户外运动时如果不慎受伤,出血不止抬高受伤部位,用三七的叶子捣烂覆盖伤口,则可止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