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此丑非彼丑【此“丑”非彼“�”】
 

此丑非彼丑【此“丑”非彼“�”】

发布时间:2018-12-27 04:18:40 影响了:

  [摘要]有人不明白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以为繁体字和简化字简单对换就完了,结果闹出不少笑话。将“己丑年”写成“己�年”,“十面埋伏”写成“十�埋伏”,“皇后”写成“皇後”,“理发”错为“理�”。类似的错误,在商品包装和影视剧字幕上,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本文主要结合古文字和古文献对“丑”和“�”这一组繁简字作了比较详细的辨析,并从“�”字为什么以“鬼”做义符为出发点,分析和探讨了中国古代的鬼文化。
  [关键词]丑;�;鬼文化
  [中图分类号]H0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4-0059-02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有十二生肖纪年、干支纪年等方法。2009年是十二生肖的牛年,干支纪年的己丑年。不少挂历、宣传画、广告词当中把“己丑年”写成了“己�年” ,其中的“丑”字可以写成“�”字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此“丑”字非彼“�”字。
  体来考查,郭沫若以为象爪之形,当即古爪字。(《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叶玉森以为象手形,其指或屈或伸,似即手之古文。(《殷墟书契前编考释》)李孝定以为象手之形,屈其指者,正以别于又字。(《甲骨文字集释》)所以,“丑”字构形取象手的形状,“丑”字的本义当为手。
  “丑”字是《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之一,许慎训释说:“丑,纽也。十二月,万物动,用事。象手之形。日加丑,以举手时也。凡丑之属皆从丑。”许慎把“丑”释为“纽”,“纽”为“结而可解”,是说十二月阴气固结状态开始渐渐缓解。“十二月,万物动,用事”,“日加丑,以举手时”,是说“丑”字代表十二月(古以十二辰纪月,“丑”表示夏历的十二月),这个月份阳气开始上腾,万物发动,将用农事,必用手去操持。而一天到了丑时(凌晨一时至三时)也是举手劳作之时。许慎的说解中除了“象手之形”的解释比较准确外,其余不免穿凿附会。
  “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从丑,丑亦声。”段玉裁注:“从丑者,谓手持以进也。”“羞”字甲骨文进献之意。李孝定认为:“许君云从丑,正以手谊说丑。从丑从又,意同也。”(《甲古文字集释》)
  以上分析都可以证明“丑”的本义是手。后来才被假借为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第二位。又是十二时辰之一,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凌晨一时至三时。
  它的引申义,而非本义。“�”的本义是貌丑,即相貌难看,与“美”相对。《史记・滑稽列传》记载:“呼河伯妇来,视其好�。” 由此看来,古人幻觉中的鬼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具体模样不得其详。但一定是面貌最丑、最可怕,所以,“�”字从鬼。于是,我们把相貌、样子难看称作“丑”或“丑陋”,把长得难看的人称作“丑八怪”。
  综上所述,在古代,“丑”和“�”就是两个不同的字,记录的是不同的词,意义各不相同。只是在汉字简化时,由于“丑”和“�”读音相同,根据同音替代的原则,“丑”、“�”两个字都用“丑”字替代。那么,我们在具体书写时到底写哪一个“丑”字呢?这就必须要借助语境来判断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对应关系,也就是看它所涉及的某一个词是用哪一个字来记录。在古代文献中,除了作地支和时辰用的“丑”字以外,其余都不能写成“丑”。所以,“己丑年”绝对不能写作“己�年”。
  这里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字的本义是貌丑,可为什么以“鬼”为形符呢?这就要从中国人对鬼的认识变迁中去寻找答案。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社会发展的早期,就已经产生了浓厚的鬼神观念,拥有漫长的鬼神崇拜经历。在商代甲骨卜辞中就有一些商代统治者为祭祀祖先而占卜吉凶的记录。他们如此重视祭祀活动,是因为自己与祖先有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通过祭祀而追念祖先的恩泽,祈求得到祖先的保佑。周代仍然沿袭商代祭祖尚鬼的习惯。到了战国时代,墨家学派倡导“宗祀严父,是以右鬼”(《汉书・ 艺文志・诸子略》),主张庙祭祖先,尊尚鬼神崇拜。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立有“鬼部”,收有汉字17个, 加映了古人恐惧鬼神,如“魑 ”、“魃”、“� ”、“�”、“�”等字。这些汉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人的鬼神观念。《说文解字》 释:“鬼,人所归为鬼。从人,像鬼头。鬼,阴气贼害,从厶。凡鬼之属皆从鬼,古文从示。”段玉裁注:“鬼、归二字以叠韵为训,鬼之为言归也。”《尔雅・释言》:“鬼之为言归也。”归、鬼两字为同音互训。《礼记・祭义》又说:“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可见,古人将“ 归土之人”看做是鬼, 人死归土就使死去的人找到了归宿。人们常说“入土为安”,这大概就是汉民族“土葬”的理论根据,表明古人对入土之鬼的祟拜。
  《说文》解释说像鬼头,是由于小篆“鬼”的上部己经变形,许慎已经看不出像什么了,只好说是像鬼头。王立军先生认为“‘鬼’的字形,并不是《说文》所说的‘像鬼头’,而是像大头陶偶的样子。这种大头陶偶,就是见,所谓的“人所归”,指的是人死后要去归依祖先,而不是像通常所说的人死后灵魂归天。这样看来,古人心目中所谓的“鬼”,并不是后来传说中面目狰狞的阴魂,而是归依祖先、并将成为后人供奉对象的先人。
  受到佛教、道教的影响,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精灵不灭就变成鬼了。人们依据自身对恐惧的认识臆造出鬼神形象,并赋予它们巨大的魔力。鬼具有超人的本领, 虽然能保佑生人,但更多的是常常使人遭祸。与福相依的祸在人类生活中无时不在,古人无法得到正确解释,于是都归咎于鬼神,因此鬼神不仅赐福还可以降祸,从而产生了各种制造灾难的鬼怪。鬼的种类非常丰富,常说的有“饿死鬼”、“吊死鬼”、“丧气鬼”、“冤死鬼”、“吸血鬼”等。既有人形的,也有动物形的;既有人死后变成的鬼,也有地狱中的鬼。这些鬼大多数是恶鬼,常常害人。《论衡》中记载:“世谓死人为鬼,有知,能害人。”《述异记》中描述鬼:“形变无常,乍大乍小,或似烟气,或卫石,或作小儿,或妇人,或如鸟兽,足迹如人,长二尺许,或似鹅迹,掌大如盘。”因为谁都没有见过鬼,只是人们想象中的怪物,因此,鬼的形象也变得奇奇怪怪,如牛头马面、青面獠牙、面目狰狞、异常残暴、黑白无常、吃人、吸血、勾魂等。中国古典小说《搜神记》、《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将魔鬼的各种鬼相以及所行的恶事描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极其完备,它使中国文化中鬼怪的概念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把汉民族的鬼神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中国人最初是敬鬼,发展到后来就变得特别怕鬼,我们往往是谈鬼色变。鬼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是“鬼”不离口。用“鬼鬼祟祟”来形容行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用“鬼哭狼嚎”来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用“鬼斧神工”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用“鬼头鬼脑”来形容人的阴险狡诈;用“疑神疑鬼”来形容非常多疑;用“装神弄鬼”来指假装鬼神蒙骗或恐吓他人;把爱财如命、小气的人称作“吝啬鬼”、“小气鬼”;把好色之徒称作“色鬼”;把嗜酒成性、嗜烟如命的人称作“酒鬼”、“烟鬼”;把胆小如鼠的人称作“胆小鬼”;把有了钱,什么事情都可能办到称作“有钱能使鬼推磨”。
  
  [参考文献]
  [1]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4]董莲池.说文部首形义新证[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5]徐华龙.中国鬼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6]陈燕.《说文・鬼部》字所反映的汉民族鬼神文化[J].汉字文化,2002,(2).
  [7]王寒娜.从汉字看中国古代鬼神文化[J].文教资料,2006,(8).
  [8]王立军.汉字与古代崇祖文化[J].中国教师,2008,(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