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月牙儿》:,老舍的情怀与深思:老舍月牙儿读后感
 

《月牙儿》:,老舍的情怀与深思:老舍月牙儿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8-12-27 04:34:47 影响了:

   [摘要]《月牙儿》不是老舍最著名的作品,也同老舍的大多数作品的风格大相径庭,少了一些京味和幽默,多了一些压抑和忧伤。在大多数人看来,《月牙儿》以高悬于空中的月牙儿为主题,通过主人公对它的不同感受而谱写了一曲天上人间的悲歌,并以此来表现现实的残酷和对宿命的无能为力。其实《月牙儿》也是老舍对自己爱情伤痛的表达,字字悲情,透过《月牙儿》我们能感受到老舍幽默背后深藏的苦涩。
   [关键字]老舍;《月牙儿》;个性解放
   [中图分类号]I20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2-0067-02
  
   一、月牙儿的意象
   月牙儿本是自然之物,然而在作家笔下却成了主人公孤独寂寞时不可缺少的伴侣。生活的艰辛,现实的无奈,使“我”非常压抑。于是月牙儿便成了主人公向黑暗社会控诉的代言人,它变成了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我”与月牙儿的形影相吊,构成了小说中以景写情的主题,使“我”在诗画般的意境中低诉苦难记忆。
   月牙儿的每次出现都显示出主人公心境的变化,暗示着一个纯洁独立的少女沦落为任人践踏的**的过程。月牙儿是“我”的朋友,但它仿佛也是厄运的预言者,每次都出现在“我”人生最黑暗的时刻。“那忽隐忽现的月牙儿是浩渺天际中的一员,它总是斜斜地挂在天边,受着整个宇宙的摆布。”主人公的命运其实也是一样,始终无法摆脱黑暗社会对她的控制。月牙儿象征着她坎坷而黯淡的生命,作品前半部分月牙儿的频繁出现暗示着主人公虽屡遭不幸打击,但其生命就像月牙儿的微光,仿佛前方还有希望存在,尽管那希望非常渺茫。小说中间部分写道“我在三四年里似乎没再看见月牙儿”,这是主人公生命中最轻松、最美好的日子。而后半部分月牙儿仿佛成了无边的黑影,一步步向“我”逼近,暗示主人公已被黑暗社会吞没,预示这种命运是无法逃脱的。“我早知道,我没有希望;一点云便能把月牙儿遮住,我的将来是黑暗。”面对月牙儿,“我”将自己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它:一方面“我”在恶劣环境下有“活着”的勇气和与众不同的纯真品质;另一方面“我”在坎坷多难的人生道路中缺乏同恶势力反抗和斗争的精神。最终,那虚幻的“恋爱神圣”、“婚姻自由”、“自力更生”等新潮观念,被饥饿这个“最大的真理”冲破了。
   主人公是个受过教育的女子,她不愿意像妈妈那样靠出卖身体来获得生存,但迫于生计,又加上爱情方面的打击、人情的冷漠,终究使她不能幸免当暗娼的命运。最后,她不得不承认:“妈妈是对的,妇女只有一条路走,就是妈妈所走的路。”以及后来她遇到母亲时所得出的结论:“她找到了女儿,女儿已是个暗娼!她养着我的时候,她得那样;现在轮到我养着她了,我得那样!女子的职业实际是世袭的,是专门的。”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主人公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就像《骆驼祥子》里的祥子一样,前面总有一个黑影在召唤他,他很怕变成二强子那么坏、老马那么穷,可命运不但不怜悯他,反而捉弄他,最后祥子变成了一个又穷又坏的末路鬼。“我”也是一样,越是怕变成妈妈一样的人,越是一步步走上妈妈的路。这是在黑暗社会的逼迫下来自于一对普通母女灵魂深处的血泪控诉与愤怒谴责。对此,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同情。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所阐述的,人有五种基本的要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高一级需要的满足是以较低一级需要的满足为基础和前提。在《月牙儿》中,母女俩挨饿、受冻甚至为住处担忧,她们已经失去了生理上的满足和安全上的满足;当女儿被胖校长的侄儿欺骗失身后,她得到了短暂的快乐,觉得那是一个终身的依靠,可这短暂的快乐又给了她更大的打击。这个打击是致命的,是她成为暗娼的最直接原因。这样,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以及归属和爱的需要都严重失落的情况下,对主人公而言,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已经是天方夜谭。在肌饿和自暴自弃中,她走上了那条不归路。
   月牙儿作为一个重要的抒情载体,无所不在,无所不知,以月牙儿作为象征的构思非常独特,也非常准确。由此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在小说艺术构思以及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过人之处。
  
   二、主人公的原型
   老舍对《月牙儿》中的主人公充满悲悯之情,把她写得很美丽、年轻、可爱,但她却被厄运操纵着,冥冥之中走上了和妈妈一样的路。我们常常要问,如果她能再坚持一下,也许可以做一些正当事情,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可是,在那样一种环境下,“肚饿是真理”,人在长期的饥饿面前,无所选择。
   老舍本人对穷人有种刻骨铭心的同情,因为他也是穷人出身。但实际上,这里也暗含老舍本人爱情的痛楚。老舍3岁那年没了父亲,母亲靠洗衣服养活他。他把这段记忆写进了这对母女的生活中,对这些“堕落的”妇女充满了深深的理解和同情。“妓女不是堕落者,而是‘人’。”老舍到9岁还不识字,若不是好心的刘善人资助他上学,也许他就成了沿街叫卖的小贩,中国就少了一位杰出的作家。小时候,老舍常去刘家玩,爱上了刘善人的女儿,那是老舍的初恋。海棠花开的时候,两个人在海棠花下说着甜蜜的话,可是富小姐和穷小子是不能谈婚论嫁的。后来,老舍到英国去教学,刘善人因为无休止的施舍和被骗最终破产,出家当了和尚,刘小姐随父出家为尼。过了好些年,老舍回国了,他千辛万苦地找到刘小姐,可发现她已经成了暗娼。他还爱她,但这爱使他痛苦,始终折磨着他。他们原本门不当户不对,现在仍如此,只是高低掉了个儿。最终老舍也没有娶刘小姐,他把这段记忆打散,放在小说里、散文里。她是《月牙儿》中的“我”,是《微神》中的“她”,是《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即使她是妓女,她也永远清清白白、一尘不染。由此可见老舍对刘小姐的真挚感情,而这段记忆也成了他文学创作的宝藏。
  
   三、个性解放的悲剧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在“五四”运动过后的一段时间,“五四精神”――特别是个性解放、自由主义的思潮越来越深入人心。面对当时社会上横行的专制统治,女性在个性解放、追求自由的呼喊中培养出的反抗精神、批判精神,在政治生活中日益鲜明地表现出来。深受西方近代民主主义精神影响的一些知识分子,对当时的文化专制主义的批判,其主要的思想武器就是近代西方的自由主义,而它在文化上和政治上的追求,则是所谓理性的主宰和思想的解放。“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这个意义深刻的论述,就是在今天也仍然有其现实价值。
   老舍通过饱受西方个性解放、恋爱自由思潮浸染的“我”是如何一步步丢弃这些新思潮而向传统靠拢的过程,说明当时社会和民众心理对西方新思潮的不适应。像《月牙儿》中的女主人公,她想要自力更生,自寻出路,但在一连串的打击下不得不认同“肚子饿是最大的生活真理”这样一条庸俗但实际的观点。这样,女儿的“新派思想”与母亲的“最大的生活真理”靠拢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对现实的投降与妥协,是西方新思潮在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向中国传统观念的投降与妥协。文章在深层次上揭示了“五四”时期的 “个性解放”和“婚恋自由”观念具有的局限性,旧的封建传统观念束缚着个人主观思想,脱离社会解放的“个性自由”无从依存,这就是“我”想靠自己生活而失败的原因。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切女子,倘不得到和男子同等的经济权,我以为所有的好名目,都是空话。”即使经济方面独立了,也无非是少了些牵制而已,所要追求的自由依然遥不可及。我们可以是把经济独立看作是女性取得个人独立的第一步, 而非是更高层次的人的独立实现。时代的变迁与知识的增加并没有改变“我”作为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地位。
   女性解放的道路走得缓慢、深沉而厚重。在毫无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现实中,想要获得个性解放只能是空中楼阁,看得到却永远触及不到。妇女要获得真正的个性解放,必须首先从政治上的翻身,取得经济上的独立权;要想达到解放的目的,必须推翻封建制度,进行彻底抗争。这种独特的价值取向对当时以至于现在都有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这些内涵都使《月牙儿》更具可读性,更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参考文献]
   [1]老舍.月牙儿与阳光[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
   [2]张桂兴.老舍年谱[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3]孙洁.世纪彷徨:老舍论[M].北京: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3.
   [4]罗莎・卢森堡.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