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小学语文课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小学语文课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发布时间:2019-01-14 03:53:55 影响了: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高尚的品质,还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小学语文教育培养学生会用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祖国语言是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的物质外壳,承传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所以在课堂中不能人为割裂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也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枯燥的纯文字训练课。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渗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情感目标、教学知识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好渗透点,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把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实现新课改要求中三维目标的达成。
  一、根据文章的思想内涵确定进行德育渗透的内容
  德育渗透的内容很广泛,它包括了政治思想教育、做人道德教育、心理素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所涉及的方面很多,但每篇的侧重点不同。教师要在备课中找准每篇课文的渗透重点和切入点。重视课前投入,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理解编者的意图,从教材中提炼出本课道德教育的内涵,弄清教材的每一部分,每一细节是如何反映道德概念,阐明道德观点的。有了重点,就能在备课、讲课、作业布置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就能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就能提高德育渗透的效率。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了解并吃透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因素,挖掘教材思想内容,在讲述道理时,由近及远,由浅入深,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使课文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设计出适宜的教学方法。
  二、通过分析词句,在加深理解课文中渗透德育
  在教学中,抓住最能表现课文思想内容的词句,指导学生品评词句的表达作用,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体会词句所蕴含着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感染,这也是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很好方式。例如:在《小萝卜头的故事》一文中,用非常朴实的语言描绘了真实的场景,向读者展示了黑暗的国民党监狱里,小萝卜头的童年苦难生活,展示了在国民党的魔窟下的悲惨的生活。全文难理解的词句较多,我引导学生通过点评、对比词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从而达到渗透思想教育之目的。文中小萝卜头吃饭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要引导学生仔细把握,这里通过对话对比使情节跌宕起伏,小萝卜头的年龄那么小,伙食又那么差,阴暗的牢房,孩子想探头看外面世界的强烈愿望使学生对反动派监狱的黑暗和先辈们在牢房里苦难的生活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使学生悟出;在监狱里面对种种压迫,根本没有幸福的童年。一边是小萝卜头的湿尿布,一边是不见阳光的牢房;一边是小孩子需要的营养食品,一边是难以下咽的掺有老鼠屎和沙粒的米;一边是想透一透气,一边是不足一尺宽的小窗口。鲜明的对比,无言的愤慨,同学们从中受到的思想教育是深沉的,此时热爱社会主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谢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情怎能不随之深化呢?认识和情感是形成信念的基础。在品读课文中,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同时使自己的思想品德得到良好的教育,升华成对祖国的深沉的爱,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恨。
  三、在分析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
  文章的思想,往往是作者情感的真正内涵所在,而这又往往通过情节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进行分析理解,在理解文脉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脉搏,从而以情激情,掀起学生思想情感上的波澜,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如《月光曲》一课,在揭示课题之后,我以贝多芬“听到、走近、弹奏、飞奔”为线索,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分析,理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然后,扣住核心,层层诱导。在同学们理解贝多芬触发创作灵感和酝酿过程之后,抓住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两个因素:情和景,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心理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四、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教学中,我特别朗读课文与注重激发相应的情感体验相结合,触及学生情感,触及学生精神需要,使学生的情感有效地转化成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激励他们进行道德实践,即达到知、情、意、行的完美结合,深化学生道德认识,能促进学生品德内化。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华。而思想感情的升华,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同步提高。
  五、总结
  总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要老师找准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地方实在是很多。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就要在课前备课上下功夫。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语文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达到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之目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