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初中思想品德 刍议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初中思想品德 刍议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1-14 04:31:40 影响了:

   [摘要] 案例教学法是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案例选择的原则和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的论述,凸现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乃至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案例教学法 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中是常用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在法律知识内容的教学上显得尤为重要。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知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可以选用,这就给“案例教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作为被剖析的对象,以文本、图像、视频或其他方式被展现。教师利用案例形象地说明理论知识,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等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案例选择的原则
  1.必要性原则
  必要性原则又称目的性原则,是指举例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必须是为实现预期目的所必需的。案例的选取上要精练贴切,要注意挑选能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案例。这样就容易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不恰当地堆砌大量的事例,既会使事例淹没主要的教学内容,学生把握不了主要的内容,也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完成不了课堂教学的任务。
  2.现实性原则
  案例要选自现实生活。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社会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学校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设身处地地作出反应,为他们提供一种不用真正深入实践,但却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的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因此选择案例要注意选择学生身边发生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案例,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积极的教育和指导作用。
  3.典型性原则
  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逼真、能典型地反映出问题的要害和事物规律的案例,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力求用一个例子来说明问题的多个方面,揭示事物的多种现象。这样,教师所讲的内容更集中,更突出,给学生以更深的印象。
  4.精确性原则
  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不能胡编乱造。在讲法律常识时,引用的案例应尽量讲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以及此案引自何处,做到真实可信,现实感强。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让他们真正接受,反之则会使学生对教师所教所讲的知识产生怀疑,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的精选使教学有了良好的开端,而对案例的探究过程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案例教学最常用的是讨论法,可分三步进行操作:
  1.呈现与阅读分析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情况。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采取不同方式向学生呈现案例,以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分析案例的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替代教师,先对案例情境娓娓道来,然后再由学生主持人提出问题。让学生扮演角色,形式新颖而生动,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加深对案情的理解。角色的扮演还可以通过情景小品表演、现身说法等方式实现。
  (2)图片视频展示法
  采用漫画图片的形式来呈现案例,然后由学生“看图说法”,描述、分析图片所呈现的具体案情,思考案例所提出的供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目标知识。学生通过发挥想象描述图片所展示的案件场景进行归纳,这种方式同样别致有效、引人入胜。除了漫画外,还可以选择照片、动画、影片剪辑、新闻视频等。
  2.集体讨论与适时引导
  在掌握学生分析案例活动的全面进展的基础上,先请较好完成案例分析的学生走上讲台,作为全班交流的引玉之“砖”。接着请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双方或多方的探讨。此时,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1)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
  例如,学生要勇于发言,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冷静听取和思考别人的意见等。
  (2)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观点,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辩证分析社会现实问题。
  (3)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讨论
  教师应有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组织和参与讨论,特别要启发引导不爱发言或极少发言的学生,开拓其思维,消除其自卑感,使其产生积极参与意识,确保案例分析和交流有效进行。
  (4)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除了熟知案例陈述的背景、事实、观点外,还要熟悉案例反映或蕴涵的原理、规则,以便引导学生概括出来。此外,还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讨论如何开展?时间如何安排?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并对课堂讨论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出预测。
  3.教师总结归纳反思
  教师可以当堂作全面总结,还可以通过布置学生写调查报告、写辩护辞、写课后感悟等方式,要求学生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作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
  三、结语
  总之,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把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它还能为学生提供间接经验,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对事物本质特点的理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应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大力推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