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浅谈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论文

发布时间:2019-01-14 04:05:51 影响了:

  摘要:文言文教学要真正适应新课改要求,教师首先要从教学方法上着手。本文主要阐述了诵读法、鉴赏法、戏剧演绎法、古今对照法、探究学习法、专题研究法等六种文言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 文言文 教学方法
  
  文言文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璀璨的文化,能促进现代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但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重“言”而轻“文”(“言”即词句的含义,“文”即文章的立意、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好。
  因此,笔者认为,要真正抓好在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就必须在内容上“文”、“言”并重,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古文精华,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带着兴趣走进古文世界。
  一、诵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由于文字理解较困难,所以诵读就显得更加重要。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不仅不能忽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还应多向学生传授一些诵读技巧。诵读的环节包括:第一是读通。学习一篇文言文,首先,要让学生把音读对,把课文读顺,把节奏读准。不懂的字词要,要多读几遍,学生朗朗上口之后,就有了整体感知。第二,是读懂。要让学生通过对照课文的注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再读上三五遍,去进一步理解课文的词句含义用法。第三,是读活。文章是“死”的,但我们通过读会使文章“活”起来。如《赤壁赋》的感情线索是“乐――悲――乐”。要理解写景中蕴含的情理,就要多读几遍,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在读中使自己的事情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第四,是读透。这是对文章艺术的客观审视,通过诵读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康有为的大弟子蒋贵麟先生在家书中教育自己的外孙说:“学习语文,别无秘诀,只要反复背熟数十篇,读到滚瓜烂熟,自然下笔成文。”
  二、鉴赏法
  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鉴赏教学法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道德情操,激励理智感和培养审美感。首先,鉴赏教学之前,教师可先讲解创作背景、故事、轶事等,联系学生过去的经验和当前的情景,激发兴趣,引起学生鉴赏的心向;其次,鉴赏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相关条件,激发学生的惊讶、赞叹、欣羡、钦佩、景仰等情感反应。比如,在学完《鸿门宴》后,结合李青照的诗《夏日绝句》和杜牧的诗《题乌江亭》,要求学生做题为“我看项羽”或“项羽是英雄吗”的演讲练习,让学生进行自我评判,在再创造的进程中培养个性化的人格内涵。此外,可以有效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设备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戏剧演绎法
  变课文为剧本,演一回课本剧。教师在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对人物的形象及思想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之后指导课本剧表演,再现课文当时的场面及情景,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内容,发展情感,充实人格修养内涵。比如,教《唐雎不辱使命》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学过的《龙须沟》、《陈毅市长》等戏剧,将课文改成话剧剧本。然后学生3人1组,轮流读“舞台提示”,扮演唐雎、秦王,“之乎者也”地演古装戏。在演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在“扮演”中理解人物形象。这样,学生在编、读、说、演、想的过程中了解了课文内容,身临其境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知识。
  四、古今对照法
  文言文要教出情趣,就必须拨开这层由于历史隔阂而形成的迷雾,拉近它和生活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把学生引入到作品营造的意境和氛围中去。而要达到这个目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就是古今对照,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说法,某种情境,某种现象为参照,来分析古代作品中的相关内容,以沟通古今,唤起学生联想。如教《论语》节选时,可以例举当今国家关心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来让学生理解孔子的“仁”的内涵;教柳永的《雨霖铃》时,我们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设计这样一个导语:当你要和自己至亲至爱的人――家人、朋友、老师、同学分别之际,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寥寥数语的古今对照,无意中拉近了学生与文章的距离,燃起了他们学习的激情,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五、探究学习法
  新课标明确提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将这应用到文言文教学领域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主题、人物、情节、构思等方面进行再探究,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深度上的把握,提高写作水平。如关于《效颦》中的“里之丑人”这一人物形象,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设计几个问题,逐层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里之丑人”“效”西施之“颦”为什么会产生反向结果呢?是不是任何人的“效”都会有这样的结果呢?从这一人物形象上你感悟到了什么?这些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文章的寓意,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在探究中对人生有了一种新的深刻认识: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效”他人之长,工“效”得其所,要针对自身的特点去“效”,仿效他人最好是在“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六、专题研究法
  教师在组织文言文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课文的文化源流,特别是高中三年级,史论、古代散文、古代诗歌、戏曲、古代小说、唐诗、儒家文化、《红楼梦》,等等。教师在教授这些必修课的同时,要结合选修课以这些内容设置专题,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如唐诗,可以选择唐代不同时期的诗歌流派和诗人的代表作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内涵,了解作品的价值取向,领略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认识唐代诗歌创作的杰出成就,培养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民族自豪感。还可以把若干具有相同因素的唐诗组编在一起,进行专题性阅读鉴赏。从书刊、网络等渠道搜集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作品评论资料,帮助阅读鉴赏;组织学生诗社等,开展专题研究活动。
  总之,文言文教学没有固定模式,必须各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古代文学的知识体系,并加以适当的正确方法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从而真正达到新课标关于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