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心理健康教育记录20篇【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思考与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记录20篇【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思考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9-01-17 03:50:23 影响了: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正确认识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调适,有利于新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主要的心理问题,探索了问题出现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以帮助学生自主成长快乐成长健康成长。
  大学新生 心理问题 对策
  一、前言
  人的健康成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在身体的健康成长,二是内在心理的健康成长,而教育的本质为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因此作为教育者,作为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分析大学生尤其是刚刚经历黑色高考踏入大学校园新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其保持身心健康,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二、大学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入学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使其普遍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大学生活的现象,并由此带来心理上的困惑,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
  当代社会环境影响下,90后新生的个性特点非常鲜明,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浓厚的独立意识。来到大学陌生的环境后,在心理上他们急欲摆脱家庭父母的管制,反感外界把自己当做孩子看待,他们渴望长大,但却并未真正的成熟,仍对家庭父母存在一定的依赖惯性,从而产生了环境不适应性。如独生子女在父母的过分溺爱中长大,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心理情绪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大事小事遇到问题还是依赖父母,恋家情绪严重。同时,新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环境适应性问题亦较为突出,他们大多成长于贫穷落后地区,生活方式和成长环境不同于城市,甚至会因生活费问题陷入窘迫的处境,容易出现自卑、封闭、粉饰、嫉妒、偏执等心理问题。此外,少数民族新生在不同民族不同风俗的环境中更容易出现不适应,如饮食起居方面。
  2.学习心理问题
  与高中学习相比较,大学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专业定向性增强、主观能动性增大、学习目标选择及途径多样化,更具有研究和探索的性质等特点。中学学习时,老师制定了学习计划,高考成了明确的目标,家长包办了其余的一切;大学入学后少了中学教育的条条框框,少了老师与家长的唠唠叨叨,多了几分自由与自主,很多新生也因此渐渐迷失了方向,目标不明确,学习不自觉,宿舍、食堂、课堂“三点一线”外,每日无所事事,生活无聊、乏味,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心理上的不成熟,本该推动学习成长的自我力量还未足够强大,在遇到大学那么多复杂的问题需要自己独立面对和解决的时候,迷茫是自然的,没有好的外界支持,很多新生因此产生了困惑与无助的心理,选择了逃避和退缩。此外,曾经是高中佼佼者的新生们来到人才济济、强手如林的大学校园中都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学生,除了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特点、方式及环境的改变,或许也会让其倍感压力,甚至受挫;也有一些同学因来到的不是其心目中理想大学或者理想专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心理矛盾。
  3.人际交往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总希望与人交往,摆脱孤独与寂寞。大学四年里,大一入学时,新生最容易产生孤独感。入学后,人生地疏,远离父母、亲人和朋友,有些新生入校几天内频繁打电话回家倾诉思家之情,甚至想家伤心落泪,盼着“十一”长假早点到好回家团聚。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有利于新生找到归属感,扫除心理障碍。然而新生在人际交往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交往对象以昔日的同学、朋友、老乡为主,班级同学亦以宿舍同性同学交往居多,交往圈子狭窄,这是由自卑羞怯心理诱发的一种交往方式。有些家境贫困的新生亦会因自卑羞于与他人沟通交流,产生自我封闭的孤僻心理交往障碍,还可能有仇富的嫉妒心理。而家庭环境优越的新生有时亦个性较强,容易有孤傲自负的表现,过多的关注自我,忽视、轻视甚至排斥他人,从而无法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对策分析
  新生的心理状态既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又受自身主观因素的制约,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点,作为新生辅导员,我们应从对新生的盲目爱护上升到理性关爱,认真分析原因思考总结对策,从而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从共性层面认识新生心理问题
  当代大学新生成长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社会环境正发生着快速而又巨大的变化,他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相同,其心理问题具有时代的共性特征。在多元化、多色调的社会因素和文化价值观念等客观环境的影响下,他们思想受到一定的冲击,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他们求知欲强、用于探索、敏于接受新事物,并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也是家长小心翼翼呵护宠爱长大的一代,但是这种宠爱同时也限制了孩子心理上的成熟和独立,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同时市场经济下社会竞争愈加激烈,对年轻一代的要求亦更高,无论是智商或情商,然而高考压力下,中学教育中学生以学为生以分为根,家长期望过高所带来的学习压力,使得他们得不到本该拥有的许多社会经历锻炼,明显的影响了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阻碍了心理的成长成熟,使他们成为了智慧、活跃、创新同时也自我、幼稚、依赖的一代。
  2.从个性特点把握新生心理问题
  新生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独特性亦来源于不同新生的个体特点。从个性特点看,由于家庭氛围,成长环境差别很大,使得不同新生之间心理成熟度差异很大,有的同学已经能够独立自主、自我成长了,而有的同学还在依赖中迷茫。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使得有的同学自我感觉过于良好,优越感较强,有些同学过于自卑、虚荣或对现实不满。这些客观环境的不同造成了新生们心理状况上的差异,并且作为思维不再单一的新一代大学生,他们的主观意识也各有特点,思想特征的复杂性也带来了心理问题的独特性,他们对待事物有不同看法,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就呈现了不同的心理困扰,有的同学懂得换个角度思考,心情豁然开朗,有些同学固执己见,一直处于挣扎矛盾中。
  3.对策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可以从集体和个体两个层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通引导其进行自我调试。
  一是着眼于当代学生成长的大环境,了解影响他们的社会思潮是什么,了解这一代学生的共性特点,消除代沟,贴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创建一个温暖和谐的集体,以思想教育为基础开展集体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及形势政策教育、公民道德及素质教育,帮助其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成人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优化新生心理人格。
  二是从个体出发,建立新生档案,了解每一个新生的家庭结构,家庭氛围、教养方式,学生在家庭中的感受,了解每一个新生成长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把握每个个体的成长环境,从而更深刻、准确地理解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形成良好的辅导关系,给心理辅导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恰当的恰入点,提高心理辅导的实效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对生活独立性较差的新生加强其成人意识独立意识的教育,并多给予生活上的关心,令其找到安全感归属感;而因为新生们对大学不确定性的了解,入学后受制于加上大学的有限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得他们出现了缺乏学习目标或目标不明确的心理困惑,我们可培养其进行目标管理,并进行心理选择学方面学习,帮助其辩证、调整、转化自我目标,确立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有一个远处的理想目标等待着我们,会让我们能够更加认真地生活,更加努力地克服眼前的坑坑洼洼;经济上的困难是一时的,心理上的贫困影响却是长久的,针对新生中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我们要运用好“谈心”,把握好应有的尺度,真正为其着想,与其进行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帮助其争取资助或勤工助学计划,解决其生存压力,努力使其自尊自信自强,同时加强诚信与感恩教育,虽然起跑线上慢了一步但人生的征程更应努力向前,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窘困的现状,完成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为社会发展贡献一己之力,以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存在人际交往问题的新生,应对其进行疏通引导,使其认识到交往的重要性,人不可能独立于他人存在,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交往时要摆正心态放弃自卑心理,又不能高高在上,不卑不亢,充满信心地对待生活,能够接纳他人,使自己的心理处于轻松愉快之中。
  三、结语
  大一对本科生来讲,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如何使其保持健康的身心,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积极融入校园生活,是我们新生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点。学生能否健康成长,除了学生自身发展、辅导员引导,更离不开家庭家长的教育、社会正确导向,缺少任何一方,我们的教育都显得薄弱无力。而作为辅导员,我们首先自己必须拥有健康的身心,积极向上的态度,言传不如身教,同时我们也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以正确的方法教育引导新生,以“重心下移,预防前移,跟踪长移”的思路开展工作,宣传普及心理知识,开展心理咨询,营造一个温暖安全的爱的环境,为学生心理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从新生报到入校至今已有一个月的时间,期间工作的酸甜苦辣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辅导员,特别是新生辅导员,任重而道远,但我将以“虽行山路,一赏繁花”的心态,坚持我们广工大精神“包容内敛,乐观进取”,继续在辅导员岗位上前行。�
  参考文献:
  [1]王希永.大学生心理保健[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2]吴汉德.大学生心理健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6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