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民族性的概念_民族性.时代性.个性
 

民族性的概念_民族性.时代性.个性

发布时间:2019-01-24 04:06:15 影响了:

  内容摘要:水彩画传入中国以来,已取得丰硕成果。然而发展至今,水彩画面临着作品表现形式单一、在创作中互相模仿等诸多问题。因此,文章就水彩画应具有和如何具有民族性、时代性、个性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民族性 时代性 个性
  
  水彩画作为舶来艺术,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与浇灌,不仅在中国土壤深深扎根,而且开出了绚丽的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特别是近些年来,水彩画的发展备受世人瞩目,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水彩画作品,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水彩画家,这种繁荣景象,的确令人感到欣喜和振奋。但是,水彩画毕竟是一个发育较迟的画种,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比起中国画、油画等姊妹画种要严竣。因此,我们在享受收获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问题:传统的审美意识和思维定势严重束缚了水彩画的发展,使其长期处于附属地位;水彩画创作互相模仿、互相复重,导致水彩画表现形式单一;作品缺乏思想内涵,不能反映时代精神,等等。因此,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体系,如何使作品富有民族性、时代性和个性特点,使中国水彩画屹立于世界水彩画之林,乃是当今水彩画家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西学东渐的水彩画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如果从1715年意大利画家朗世宁和德国画家艾启蒙到中国担任清宫廷画家,传播西洋绘画算起,有近300年的历史。但水彩画在我国真正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应归功于20世纪留学归国的画家。由于该画种与中国人含蓄、潇洒的审美心理吻合,很快在中国土地上开始落地生根。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中国水彩画基本上是承袭了英国水彩画的理性风格。著名老一辈画家李剑晨曾经自谦地说:“画了一辈子画,终没跳出外国水彩的圈圈。”[1]这句话不能不引发我们深思,它的含义是深刻的,即中国水彩画民族精神内涵的缺失。
  21世纪既是一个各种文化高度碰撞的时代,更是一个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如果一个民族缺乏人格特征,这个民族将会从颓废到消亡,而艺术如果缺乏民族性特征,将会迷失自我。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纵观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大师,他们的作品无不留有深深的民族烙印,任何艺术都不能离开自己民族文化的精神铺垫。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先辈给我们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不仅有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哲人风范,也有唐诗、宋词、元曲等优美诗篇,既有《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这样的绘画珍品,还有故宫、苏州园林等艺术建筑,也有敦煌、云冈、麦积山、秦兵马俑、霍去病墓石刻,等等,可谓是艺海浩瀚,瑰宝迭出,为新时代的水彩艺术奠定了殷实的民族文化精神基础。况且,我国幅员辽阔,有众多的民族、多姿多彩的民风、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无不为我们启迪灵感和艺术创造提供了契机。
  但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不能仅仅表现在题材范围和对图式的摹写表层,那种简单表现的拼图做法,同翻版西方新潮的心态没什么区别。[2]如果简单地认为风景画中有中国式的建筑,或表现的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人物就具有民族精神,这是对艺术民族性的肤浅理解。艺术大师赵无极先生的后期作品,几乎没有具象的画面,但是在欧洲人眼中,这就是典型的东方艺术、中国艺术,其气势磅礴的意象画面无不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因此,对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领悟,必须上升到民族精神本质、本源、本性的精神层面。
  另外,中国画和水彩画都是以水为媒介,它们从技术上来讲有嫁接的可能,这种嫁接的可能从形式表层上看可能有相通之处,但是,从文化层面上看,这说明了中国画家对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对传统中国水墨文化的理解。如果在掌握外来技法的同时,将中国文化几千年的积淀融入其中,做更深的探索,中国水彩画将会有一个更好的面貌。
  艺术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化的,脱离时代的艺术是不存在的。水彩画老前辈的许多绘画作品恰好说明了这一点,无论是他们的静物、人物还是风景,都被深深打上时代的烙印。解放前,他们的作品反映出了画家对国家的忧患意识;解放后,画家们用跳跃的笔触、生动的色彩来抒发他们的欢愉情感;“文革”时期的作品具有“红、光、亮”的特点,画中人物无论男女都具有体魄壮实、浓眉大眼的特点;改革开放时期的作品则多是反映经济建设大潮的题材。
  绘画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与历史、现状、未来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身处的是日新月异的21世纪,可有些人不厌其烦地用固有技法描画着一二十年不变的题材,诸如小桥流水人家、农舍后面有青山,等等。试想若干年后,老房子、吊角楼都被高楼大厦替代,我们又去画什么?生活在变,时代在变,感受在变,审美亦在变,蕴含现代元素的风景、人物、静物等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表现题材,上海画家平龙先生的都市题材就表现得相当成功。当然,不光是表现题材要具有时代特点,表现形式也应不断创新,在这方面,广州的一些画家做得非常出色,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绘画材料也在不断地变革和更新,材料的变革也促使人们进行观念上的更新。当今传统绘画的概念和框架已经被打破,综合材料在绘画上的运用,模糊了画种的界限。譬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国际盛行的丙烯材料,不仅被用来画壁画、油画,现在也被水彩画家所采用。材料和技法是画家用来表达自己观念和设想的,是非本质的。至今有些画家还纠结水彩画使用的材料是否加粉,这不能不说是观念上的滞后。社会在发展,水彩画的艺术语言也应拓展外延,不介入社会,不介入美术发展的整个潮流,固守自己原有的一套表面东西,那么艺术作品的功能也就只是装饰墙壁而已。中国画提出笔墨当随时代,水彩画也应与时俱进。
  在中国水彩画名家邀请展研讨会上,著名画家王云鹤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有时看画展,如果把作者的名字挡住,我会以为是一个人画的。这句话客观地揭示了水彩画的仿效创作问题。上世纪80年代初,陈丹青的藏族人物画获得一致好评,继而许多画家就不顾路途艰难,跋山涉水去西藏,一度掀起表现西藏人物或风情的高潮。在水彩画界也有个奇怪的现象,即在全国美展中,只要哪个风格或者题材的作品获得金奖,在今后的一两年内,必将出现大量的雷同作品。绘画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是画家对自身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宏观认识,通过线条、形状、颜色等语言来反映他的真实情感,[3]绘画也是画自己、画心灵的律动,每个画家由于生活环境、个人修养、社会阅历等诸因素的差异,对生活的感受也不尽相同,这也给艺术创作带来多元性。在水彩画作者如此之多的今天,没有创作个性,没有独特的技法,就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对地域风情的研究与描绘有助于水彩画个性的形成。非洲青铜和木雕艺术,其鲜明的人物个性和抽象化的语言特征,经久不衰并成为现实主义的源泉,这些出自特殊地方的艺术作品,因能准确地表现非洲地区人文风貌而成为世界艺术的经典之作。美国怀乡写实主义绘画大师安德鲁・怀斯,以其精致逼真的写实风格,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交流与调和,朴实的题材,引发人们怀念乡土与自然的情思。[4]他的艺术成就与他长期生活于美国宾州恰兹佛德镇和缅因州库辛镇息息相关,乡村特有的孤屋、老人和鸟兽给予了画家丰富的艺术联想和创作灵感。在我国的水彩界,有用奇妙的光色、抒情的笔触来描绘江南水乡,并取得一定成就的上海画家;也有以细腻的绘画风格描绘当地风土人情的东北画家。每个画家生活在某个地域必然对此地有感情,这是画家感情定位的基础,为出好作品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了解某个地域,要在地域间做横向纵向的比较,了解当地的历史沿革、文化背景,找出地域特征,包括自然风貌、民俗民风、文化现象等,筛选出适合水彩画表现语言的载体,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语言。
  另外,独特的表现技法也是水彩画个性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纵观众多金奖获得者,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成熟技法。技法是因个人的爱好、个性、经历、修养等差异,在各自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不同的表达方式。马蒂斯说:“最单纯的手段是那些最好的使艺术家表现了自我的手段。”[5]技术是在画家不断的探索中,经过千百回酝酿,从心里自然而然流溢到手上的。凡是有利于艺术家个体表达的方法都可以为己所用,都可以称之为行之有效的技法。这些技法在自己心灵和艺术修养的深化下,在不断的检验中将会形成一种新的艺术语言和风格。在形成技法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知道学“技”需学“艺”,才不致落入俗匠之流,“技”应为内容服务,否则一切将会空洞与苍白。我们可以研读大师作品,但我们不能重在表面效果的模仿,而要理解他们的创作精神,要学而思变。艺术贵在创造,不在模仿。齐白石大师也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们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法,通过融合消化,转为自己的技法。借用黄铁山先生的一句话:“学别人之长,走自己的路。”
  参考文献:
  [1]关维兴.关于水彩人物之我见[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5.
  [2]杨晓阳.中国油画的理性思考[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30.
  [3]尹少淳.走进美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46.
  [4]孙宁.将技法融入心灵[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28.
  [5]何政广.怀斯:美国写实派大师[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8.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责任编辑:王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