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从对比入手解读小说】 解读时家奇门入手篇
 

【从对比入手解读小说】 解读时家奇门入手篇

发布时间:2019-01-28 03:43:40 影响了:

  内容摘要:如果把小说看作是一朵奇葩,对比则是奇葩上浓重的一抹色彩,审视这一色彩,我们看到了小说里缤纷的世界、多味的人生,也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和深思。因而,我们对小说进行解读不妨就从对比入手。
  关键词:小说 解读 对比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而在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上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
  环境是小说社会的缩影。《故乡》一文再现了两个时期的故乡:一是“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苍黄”“萧索”“荒村”等“冷色”词语描写了故乡的凋敝,暗示了人们生活困苦。二是“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深蓝、金黄、碧绿”等“暖色”词语再现了二十年前的故乡。一“冷”一“暖”为写闺土、杨二嫂以及我与闺土的关系变化作了伏笔。突出了社会的经济萧条和百姓生活的维艰。《孔乙己》一文则写酒店喝酒的“长衫帮”和“短衣帮”来反映社会环境。一“站”一“坐”足见社会贫富悬殊,而“踱”写足了“长衫帮”的傲慢,可见当时社会不同阶层的对立。“短衣帮”的“笑”与孔乙己强自表演又形成鲜明对比。以至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后,迎接他的依然是笑。一“笑”一“尴尬”,一“笑”一“悲惨”正是孔乙己生活的社会:人们思想麻木、关系冷漠。这是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根源。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夸张性的“对比”刻画更能再现一个典型的“他”。“胡屠夫”和“奥楚蔑洛夫”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范进中举之前,“胡屠夫”给范进贺喜是“一副大肠和一瓶酒”,小气可见一斑。“横披衣服,腆着肚子”,神气十足。他对范家有恩“不知累了我多少”。因此,范进即使中了秀才,仍是“瘌蛤蟆、现世宝”。范进中举之后,贺礼是“七八斤肉,四五千钱”,范进则是“文曲星,才学高品貌好”。究其原因:范进今非昔比,他后半生有了靠山。一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小人形象跃然纸上。胡屠夫为什么这样?看看邻居、张乡绅就很明晰了,胡屠夫只是他们中的一个而已,不过有点“丑角”罢了。“奥楚蔑洛夫”因狗的主人而对小狗的态度发生几次变化:野畜生――小而可爱――下贱胚子――名贵的狗――野狗――伶俐的狗。一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下层警官形象展现在了读者眼前。文中两句话透露了他变化的原因:“他的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平等啦”,“那儿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方面是法律社会,另一方面有人不管法律不法律,看似矛盾的后面却有着一种合理的解释:法律只针对百姓,而社会上层自己就是法律。因此“奥楚蔑洛夫”无论如何不敢得罪将军,否则《小公务之死》中主人翁的命运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可见,作者指向的是沙俄统治者。
  小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深深打上了时代和作者的烙印。范进和孔乙己都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却有着天壤之别的命运。范进最终中举,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功名利禄。孔乙己连秀才也没捞到,最后悲惨地死去。一个上“天堂”,一个去“地狱”。为什么会这样?从创作的层面讲,当然是作者安排。吴敬梓出生于清朝有过五十年“家门鼎盛”(吴敬梓《移家赋》)的家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早年醉心举业,但只考上了秀才。父亲死后,遭族人欺凌,看透人情世态的凉薄。因此,吴敬梓只是抨击封建科举和人情世态的凉薄。虽然眼光尖锐,但同情平凡人物,因而让范进中举,皆大欢喜。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原因是:“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呐喊自序》)”。因此,揭露中国封建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弊端,唤醒愚昧麻木的民众是写小说的目的。《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是在五四运动前夜继《狂人日记》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示中国两千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孔乙己》也意在提示这个本质,所以鲁迅先生让孔乙己最终被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所吞噬。以人们的“笑”衬孔乙己的“悲”,而孔乙己的“悲”则又衬托出笑的“麻木”。范进和孔乙己的命运反映的是两个作者不同的时代和思想意识。
  
  陈义发,教师,现居湖北宜章。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