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以生为本的课堂建构策略】课堂建构策略
 

【以生为本的课堂建构策略】课堂建构策略

发布时间:2019-02-05 03:49:09 影响了:

  [摘 要]本文从高度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角度出发,阐释了“以生为本”的课堂的建构策略,并以高中政治课程为例进行详细剖析和说明,以期引起大家对“以生为本”思想的探讨与关注。
  [关键词]备课 教学 辅导 以生为本
  
  著名教育家、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先生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明确指出:“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一旦我们醒悟了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这段话,鲜明地体现了郭思乐教授闪光的生本思想。那么,做为一名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落实生本思想呢?
  我们知道,一节完整的课,应该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课前的备课过程、课上的教学过程以及课后的反馈过程。下面,笔者就从这三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在每节课中实践“以生为本”的问题。
  
  一、备课要全面严谨
  
  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和优选教学方案,保证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习的一系列准备工作。[1]备课有多个方面,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时间等都涵盖其中,以下侧重谈备学生的问题。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因此,备课的过程中备学生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要深入了解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生活环境、知识背景、接受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上课的过程中才会有一种如鱼得水、水到渠成的感受。比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2(必修)《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一框题是“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在准备这堂课的教案及课件的时候,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高一的学生还都未满18周岁,因此还不具有狭义上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没有过切身经历,可能会觉得比较抽象,而且学生的生源地不一,他们所看到过的选举可能会只局限在某一种选举方式上,不能全面把握,接受起来也会有难度。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老师换位体察学生、细心构想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框题的内容,才能切实落实以生为本。
  
  二、教学要锦上添花
  
  现在,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最终要解决的就是将学生的思想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问题,即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执教能力。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每一堂课中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为以学生“学”为中心,“教”是要为“学”服务的,但是要明确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教师的主导地位为条件的,没有教师的主导也就谈不上所谓的学生主体地位。因此,强调“以生为本”不是把每一堂课都完完全全的放手给学生,任学生自由发展,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我要学”的关键在于学习动机,即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2]而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教师要在外来动机上多下功夫,从而给内在动机以积极地影响。外来动机在一堂课中的表现形式多样,这里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第一,独具匠心的导课。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也道出了一个好的导课对一整堂课的独到作用。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休息的闲暇中快速集中起来,单靠上课铃声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简短而有吸引力的导课的地位就凸现出来了。拿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来说,如果拿春晚赵本山和宋丹丹合作的小品《钟点工》的片段来开始一节课的话,相信宋丹丹那段开场白――“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有人花钱美容,有人花钱按摩,今儿我雇个好活儿,有人花钱,雇我陪人唠嗑。”――能一下子把学生带进状态。
  第二,高效有序的互动。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应再是传统教学中的“师动为主,生动为辅”了。在新型的师生互动中,“师动”应甘于抛砖引玉,重要的是带动“生动”。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以及探讨的动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接受以及吸收乃至创新。带动“生动”,除了设计新颖独特的课件、组织周详严密的讲解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出恰到好处的问题,所提问题不仅要紧贴教材内容紧贴学生生活实际,还要将问题分层,即所提问题难度要面向全体同学,尽量照顾到班内所有学生。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使成绩较好的学生更上一个层次,难度适中的问题可使成绩一般的学生再接再厉,难度较小的问题则可使成绩稍差的学生鼓足信心,打好基础。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所提的某个问题是专为我设计的,这样就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热情。如果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与同学的讨论或者自己平时的积累,继而反过来向教师提出问题,这不仅不能被压制,反而正是教学的最好时机,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主动“动”,“师动”便能锦上添花。
  
  三、辅导要及时灵活
  
  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课后的反馈而进行的,同样的教学过程后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尽相同,不同学生需要不同的辅导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后辅导,不是对“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否定,而是继续“领进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单个的“领”,因此要更加注意辅导方法的选择,从被辅导学生的个体情况出发,因材施教,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东北师范大学从本校和基础教育实际出发,浓缩多年办学经验,提出“尊重的教育”理念。“尊重的教育”很重要的一面就是尊重学生,尊重其根本地位。尊重学生,无疑要全面辩证的对待学生,理解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并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对学生有一个积极良好的期待是尊重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有一次借班上课,课前组织学生集体唱歌,但第一遍声音很小,于是魏老师说:“我的学生唱歌声音都很洪亮,我相信你们也行!”果然,第二遍效果非常好。面对这种情况,魏老师不是采取简单说教的方法教育学生唱歌声音应该嘹亮,而是从尊重学生出发;没有对学生的声音做出负面评价,而是采取鼓励外加期望的方式达到了预想的效果,这也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一个典型体现。
  生本、生本,以生为本,让我们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扎实有效的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科学地打造“以生为本”的课堂,最终实现“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
  
  参考文献:
  [1]车广吉,林月周,窦焕坤.中学德育学科教学概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126.
   [2]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5.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耿福生.教师教学专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
  [5]沙洪泽.教育――为了人的幸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