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涂鸦”也是一种风景|水彩风景画简单
 

“涂鸦”也是一种风景|水彩风景画简单

发布时间:2019-02-07 03:45:01 影响了:

  学生喜欢在校园墙壁上随意“涂鸦”的行为是让管理者特别头疼的难题,对此许多学校要么“围追堵截”,对“肇事者”严格“制裁”;要么“一刷了之”,用原来的颜色盖住“涂鸦”,但效果并不明显。学生采用“游击”战术,不断地将作品“发表”到其他地方,涂鸦现象屡禁不止,并且有燎原之势。最近读了一篇名为《“封存鞋印”是一种教育智慧》的短文,顿时醒悟。
  故事大意是:中国美院附属中学校园墙壁上经常会出现各种款式、力度不一的鞋印。该校校长在墙壁上挑选了两个“经典”,从外面买了强化玻璃封存了两幅“鞋印”,并挂在了教学楼的墙壁上。校长说:“也许,过了几年,鞋印的主人回校了,看到这个,反思了,会心一笑,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读罢这个故事,不禁被那位校长对“非常鞋印”的“非常处理”教育艺术所折服。教育是一门化腐朽为神奇的综合艺术,需要尊重自身规律和状态,再精彩、完美的教育也不应排斥身边的“涂鸦”,而应珍惜它,视之为一种风景。
  首先,“涂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风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在成长时期纯真活泼,富有表现的欲望,涂涂抹抹是天性,它体现了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想象、表达和创造。当找不到正常的展示平台时,难免会在不适宜的场所做出不适宜的表现,正如随意“涂鸦”行为是在所难免的事,是正常现象。育人者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必须珍惜和正视这些“涂鸦”,视之为成长过程中的“另类”音符或者小插曲,而不应该盲目追求完美。
  其次,“涂鸦”是施教过程中的一种风景。育人者每天都要面对千差万别的孩子,都要处理许多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施教过程中发生的些许偏差,正如校园墙壁上的“涂鸦”,可能是过程不顺畅、交流遇尴尬,是育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情形。因此,育人者应在尊重“涂鸦”的基础上,做到积极超越“涂鸦”,超越“涂鸦”的内容、时间、空间等限制,在超越中重新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的独特性,寻找出自己施教理念的偏差所在,及时修正自己的育人思路与方式、方法,在施教的实践中逐渐适应新环境、熟悉规律,不断循循善诱之,因势利导之,引起情感的共振,让其在充满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选择、自我进步,从而自觉主动地改正缺点、错误。
  再者,“涂鸦”是育人管理中的一种风景。育人者要以此为教育契机,在育人管理中必须尊重、顺应孩子的成长需求。一方面不能只在意、认同自己的价值取向而忽略孩子的成长愿望,而应多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在积极等待的同时,用一双善于发现契机的眼睛去捕捉其情绪变化和成长需求,准确把握住稍纵即逝的育人机遇,可以让许多育人的细节之处焕发出惊人的美丽;另一方面要摆脱自己固有思维的束缚,努力让育人实践不再捎带自己一厢情愿的观点,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多给孩子们保留一些自己成长的空间,多一些“缓冲期”,多一些长远眼光,多一些因势利导,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唤醒,多用一些“无痕教育”的管理策略去影响孩子,感化孩子,塑造孩子,必将取得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涂鸦”也是一种风景。学生在校园墙壁上随意“涂鸦”恰恰成就了一种天然风景,也是理想教育不可或缺的美丽。育人者应该清楚育人的最高境界不是完美,而是遗憾中的和谐。育人者应学会容忍或宽容一些“涂鸦”状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成长的快乐,欣赏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的成长历程。这样,师生之间才会产生一种真正的理解和融合,教育才会演绎出多彩、和谐的乐章。(稿件编号:100413012)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277100,电邮:lbstougao@163.com)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