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

发布时间:2019-02-06 03:42:41 影响了:

   有一句格言这样说:请注意你的习惯,因为你的习惯决定你的性格;请注意你的性格,因为你的性格决定你的命运。习惯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因此,养成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 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行为文明、心灵高尚,让班级环境幽雅,班风纯正,学风浓厚。
  一、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老师开始
  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便是无形的高大,以为教师讲的、做的都是对的。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这无声的语言,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学生身上落实
  教师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才有可靠的保证。但是教师是导演,学生才是主体。如何培养,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1.学习规章制度
  学生,尤其是七年级新生,他们还处于较原始的感知阶段,必须靠家长和教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初一开学的第一周班会课首先与学生一起学习《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规。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校内校外见到教师要问好;寝室内毛巾怎么叠、鞋子怎么放,被子叠成什么形状;教室、清洁区卫生工具怎么放;值日干部职责是什么、怎样值日……。在制定规范方面,突出“全”和“细”两个特点。“全”,就是我们的管理制度涉及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凡事有规范;“细”就是从细微处做起,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
  2.注重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常态的生活德育教育,强调养成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进行、处处体现,教育中始终注意保持前后一致性与连续性。要让规范化为习惯,必须注重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教师引导督促为辅的养成教育机制。一年多时间以来,我采用常务小组管理与班干部管理的网络交错管理的办法,22个班干部每人负责一块具体工作实行纵向管理;把全班70人分成10个常务小组由常务小组长实行横向管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卫生、日常行为、纪律由常务小组长落到实处。相应配套比较完善的检查制度,能做到事事有人查,处处有人管。检查后反馈迅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逐步让规范化为习惯。我班实行量化管理,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直接影响学生期末的综合素质评价,期末的综合素质评价真实的反应了一个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在养成教育中,我班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奖励优秀督促后进。每学期,我们班评选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文明礼仪标兵”“优秀住宿生”“优秀团员” “星级常务小组”等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还利用黑板报、给家长发喜报等方式宣传涌现的先进人物。组织开展“学习身边的楷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这些活动,激发了同学的集体荣誉感,调动了积极性,也使落后者有了压力,而且变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个班一跃进入年级龙头班级。
  3.抓小事重细节
  如今细节成为许多管理者关注的问题,“细节成败论”已被众多管理者所接受。而班级教育中的养成教育说白了就是点滴行为标准的重新塑造,我在日常的工作中认真细致地观察班上每一位学生的言谈举止、遵守纪律情况、完成作业情况等等,从中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教育学生的切入点。从小事抓起,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4.留给学生一个“反复”的空间
  据说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年过8旬仍能准确地背诵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100位数字。有人问他是怎么记住的。他回答说:“说起来也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免不了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坏习惯,它们并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养成,甚至我们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正如心理学所指出的,人的意识有潜意识和显意识之分。显意识是人清醒状态下的知觉活动,而潜意识则是在显意识之下,静静等待。人类的许多奥妙,就存在于潜意识之中.因此,要改变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曲折的过程,特别是像我班的个别学生,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性要在短期内改变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反复抓、抓反复”,留给学生一个“反复”的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德育教育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让良好的行为习惯陪伴学生度过幸福的一生。
  (责任编辑 文 思)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