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 酒店管理是做什么的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 酒店管理是做什么的

发布时间:2019-02-06 04:03:05 影响了:

  摘要 课程设置建设是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乃至整个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基本方向应是职业性、时代性、综合性、自主性。针对我国现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模式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探索。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6-0034-02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旅游业正面临着新一轮全面发展的历史机遇,企业一线需要大量的能直接参加生产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此,许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普通高等院校都相继举办了酒店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但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尚有一定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课程体系建设滞后无疑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2006年9月成立课题组,对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两个年级约560名在校学生和省内及京津地区多家酒店企业的主要领导和部分员工进行了专门调查。现以这次调查的基本结果为参考,就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略做探讨。
  
  1 建立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潜在前提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要求在总体上与普通高等院校相同,专业水平一致,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不是某一个教学环节或某一门课程的任务,必须具有前瞻性,全局观念,全面优化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设置,不是任意的,而是受到一些前提的制约。针对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前提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建立取决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建立取决于培养目标是什么。换言之,培养目标从根本上决定着课程体系的设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既有较宽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人们达成共识的高职培养目标。它要求高职培养的人才在智能结构上必须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必须具备适应现代经济结构变化及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高转移化的要求,使学生不但会说,而且会做,能够运用新知识,操纵新设备,将设计、决策转化为物质形态,能直接作用于社会活动,为社会创造价值。
  1.2 与市场接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不能关起门来研究,还有一个与市场接轨的问题。酒店管理专业与酒店行业联系非常紧密。课程设计要按照行业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来进行,逐步提高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酒店经营管理水平,以适应我国酒店业高速发展的需要。这个问题应该辩证地加以认识。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其他大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认真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但又不能照搬照抄;另一方面,还要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广泛征求饭店管理层和富有实践经验的服务人员的意见,对学生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要求进行收集整理、分解归类,从而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实际工作能力。再从中提取具有核心地位的技术应用能力的部分。以此为依据构建起学生的培养规格和智能结构,制定出自己课程设置的特点和优势,才容易打开局面。
  
  2 对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思路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既不能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以“小打小,走一步看一步”的方式进行。而应根据培养目标,设定一个适合高职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通盘计划。依据社会需求来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选定教学内容;以教学内容组建教学体系。既要保证课程体系的综合性、实用性、稳定性,又要反映课程的创新性、灵活性。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总体布局,分层定位,突破一点”。所谓“总体布局”,就是不以孤立的、割裂的方式,而是结合学生接受酒店管理教育的全过程来思考专业课程体系的特殊性和承上启下的性质。所谓“分层定位”,就是根据学生接受专业教育过程中不同的阶段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学生入学第1年采用“宽基础”模式,以宽厚的文化基础和管理理论课作为发展的基础,具体内容包括外语、计算机、管理概论、品德修养等课程。第2年则要分层次,强调专业技能和管理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3年进行模块选择,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合适方向,进行深入学习。这样培养的学生既是酒店通才,又是具有强项的专才。所谓“突破一点”,就是以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作为突破点,本着创新精神,针对日前课程的设置情况和市场、行业要求,结合高校的课程设置,制定出适合高职院校办学特点的课程体系。
  
  3 酒店管理课程体系方案
  
  3.1 以培养综合能力为本位,强调课程设置的职业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而不能单纯强调职业技能的训练。这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的。所谓职业能力不是指为从事某项职业活动时的操作或动手能力,而应该是指综合的、称职的从业能力,包括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全部内容。这种认识也得到了被调查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肯定:有86.4%的学生和90%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该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酒店人才。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首先要求课程设置具有职业针对性。比如,在设置外语课程时,可以减少甚至不开一般的大学英语,而代之以酒店英语。再比如,可以开设酒店公关课程来代替通行的公共关系课程。总之,只有在课程设置上突出职业性,才能体现出高职酒店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来。本次调查的资料也说明,酒店礼仪与形体训练、演讲与口才、饮食文化等具有酒店职业特性的课程大多得到了学生的青睐和认同,选择学习这些课程的学生比例基本都在65%以上。
  3.2 更新课程内容,淡化学科界限,实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有人曾形象而深刻地说,当前教育是在“用昨天的知识,培养今天的人才,应对明天的挑战”。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如此。课程内容陈旧,知识的使用性不强,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比比皆是。为此,改革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更新课程内容,使课程的内容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开设酒店信息系统、酒店市场营销等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程,是实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化的基本保证。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专业,它所要求的基础知识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哲学、美学等众多学科领域。据调查,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专科3年的教学时间里,要上全部课程显然是不现实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课程的综合化。比如,可以将“管理学”“酒店概论”等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机综合,形成旅游管理专业适用的“酒店管理概论”。通过设置综合化课程,可以大大减少重复授课的机率,达到既节约课时又扩大学生知识面的目的。
  3.3 重组课程结构,提高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在全部被调查的学生中,由于个人兴趣爱好而选择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占到了56%,考虑到将来的就业和收入状况而选择本专业的学生占37.8%,两项合计占到了全部被调查学生的93.8%。因此,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又要重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机会和方向。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兴趣和他们已有的文化知识和能力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适应性,使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适应酒店从业部门的多样性(如饭店的前台、大堂、客房、餐厅、酒吧服务等)。要同时达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就必须对目前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结构进行重组,基本思路是压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有77%的被调查学生认同这一点,而且要求两者的比例应保持在1:1左右。必修课程应以本专业不同方向所共同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课程为主体,以通用和够用为限度,以便为增加选修课提供可能的空间。选修课程的设置体现为模块形式,一个酒店岗位群为一个模块方向,突出其针对性和较宽的覆盖面,应涉及有关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特别是要设置大量的专业方向课程供学生选择,比如餐饮管理模块方向课程,应包括餐饮服务技巧、食品营养与卫生、酒水知识与调酒技术等理论与实践课程。通过增设选修课,主动适应我国酒店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以上只是本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几个基本方向。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既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又要处理好一般技能与职业能力、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要科学地确定课程结构,构建一个融会贯通、相互协调的课程体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知识更新的节奏不断加快,服务于新兴产业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更应不断更新和扩展。因此,课程体系优化研究也仅仅是开端,对柔性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不间断地动态改革和优化,以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满足市场的动态需求。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